吉利净利猛增59%,距比亚迪仅差3万辆,2025年能否逆袭成销冠?

最近,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可真是热闹非凡,各种消息满天飞,尤其是几家大车企公布了最新的经营情况,一下子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要说最引人注目的,还得是吉利汽车。

这家公司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成绩单,着实让不少人吃了一惊,它的净利润居然一下子增长了将近六成,达到了59%!

与此同时,长期以来的销量冠军比亚迪,数据上却显得有些疲软。

吉利净利猛增59%,距比亚迪仅差3万辆,2025年能否逆袭成销冠?-有驾

更有意思的是,在10月份的销量榜上,吉利和比亚迪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了只有3万辆。

这个数字一出来,很多人心里都开始犯嘀咕: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吉利是不是真的有机会在2025年底之前,把比亚迪从销量第一的宝座上拉下来,自己坐上去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先静下心来,仔细看看各家公司交出的这份“答卷”。

首先是主角吉利,它的第三季度报告可以说是相当亮眼。

从销量上看,卖了76.1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多了43%;从收入上看,挣了891.92亿元,也比去年多了27%。

最关键的净利润,也就是公司真正赚到手的钱,达到了38.2亿元,同比猛增了59%。

在现在这个汽车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简单。

这说明吉利不仅车卖得多了,而且赚钱的效率也变高了。

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我们再看看其他几家车企的情况,就能更清楚地感受到吉利这次表现的含金量。

就拿行业领头羊比亚迪来说,它在第三季度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

营收不但没增长,还下降了3.05%,净利润更是下滑了32.60%。

比亚迪自己也解释了,主要是因为整个行业都在打价格战,竞争太激烈,成本压力也大。

而且,比亚迪在研发上投入巨大,前九个月就花了437多亿元,这笔钱虽然是为了未来的技术领先,但短期内肯定会影响利润。

除了比亚迪,像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好几家我们熟悉的大厂,利润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最夸张的是广汽集团,净利润下滑幅度达到了惊人的三千多个百分点,亏损了整整43个亿。

在这样一片“降”声之中,吉利的“增”就显得格外突出了。

光看财务报表可能有点抽象,咱们再来看看实打实的汽车销量,这才是市场上真刀真枪的比拼。

吉利净利猛增59%,距比亚迪仅差3万辆,2025年能否逆袭成销冠?-有驾

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的10月份零售销量排名,比亚迪虽然还排在第一位,一个月卖了29.6万辆,但和去年同期相比,销量下滑了31.4%,是前十名里跌幅最大的。

而排在第二名的吉利汽车,情况则完全相反,10月份卖了26.6万辆,同比增长了36.8%,是前十名里涨幅最高的。

这么一升一降,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只剩下3万辆了。

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也正是这个数据,让“吉利能否超越比亚迪”的讨论变得现实起来。

那么,吉利到底做了什么,能实现这样的大幅增长呢?

关键就在于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力,尤其是“吉利银河”这个新系列的成功推出。

过去大家一提到吉利,想到的可能还是那些经济实惠的燃油车。

但现在,吉利明显是下定决心要在新能源这条新赛道上大干一场。

“吉利银河”系列就像是吉利的突击队,新车推出速度非常快,从L6、L7到E8等等,覆盖了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轿车和SUV各种车型,几乎是全方位地向市场发起进攻。

这种密集的产品攻势,迅速为吉利在新能源市场抢占了大量的份额,也直接带动了吉利整体销量的快速攀升。

可以说,吉利的新能源转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吉利势头这么猛,超越比亚迪似乎指日可待了。

不过,事情往往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我们在为吉利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的同时,也需要看到它在快速发展背后隐藏的一些风险和挑战。

任何一家高速行驶的企业,都必须确保自己的根基是稳固的。

首先,就是资金压力的问题。

从吉利的财报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数据,叫做“流动负债净额”,大约是78.74亿元。

用大白话讲,就是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比手头上的流动资金要多。

吉利净利猛增59%,距比亚迪仅差3万辆,2025年能否逆袭成销冠?-有驾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虽然这个月收入不错,但需要还的信用卡、贷款也很多,现金流会比较紧张。

这对于一家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和市场扩张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需要时刻注意的风险点。

其次,吉利旗下的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虽然销量和收入都在增长,但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

前三季度,极氪净亏损了5.23亿元。

打造一个高端品牌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这是一个漫长的“烧钱”过程。

极氪的持续亏损,意味着它还需要吉利集团不断地为其“输血”支持。

这个高端梦能不能尽快实现自我造血,对吉利未来的整体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另外,吉利的税收开支也在大幅增加。

今年前三季度,这项开支从去年的8亿元激增到了27.65亿元,增长了245.6%。

税交得多了,自然也会分走一部分利润。

这也提醒我们,在看到那个亮眼的59%的利润增长时,也要考虑到这些成本因素的变化。

所以,综合来看,现在的情况是,吉利凭借着成功的新能源转型战略,展现出了强劲的追赶势头,已经成为了比亚迪最强有力的挑战者。

它的攻势非常凌厉,市场反响也很好。

但是,比亚迪作为多年的市场霸主,其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虽然短期内销量和利润有所波动,但它的巨大体量、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尤其是自己生产电池的核心优势),以及在研发上的持续高投入,都构成了它深厚的“护城河”。

比亚迪的暂时放缓,可能是在进行战略调整,为未来的竞争积蓄力量。

因此,要回答2025年底吉利能否成为新的销量冠军,现在还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这更像是一场精彩的马拉松比赛,现在只是进入了中途最胶着的阶段。

吉利需要证明自己不仅能跑得快,还要跑得稳,尤其是在财务健康和子品牌盈利方面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而比亚迪则需要尽快调整好状态,应对来自追赶者的压力,将自己的技术和规模优势重新转化为市场胜势。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和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这样的良性竞争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两强相争,只会催生出更多技术更好、价格更实惠的好产品,推动中国汽车品牌整体向上发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