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传给我一张前八个月的轿车销量单,我第一反应是:这谁做的表,数据错了,思域月销不到五千?开什么玩笑。
这可是思域啊。那个曾经的平民超跑,是多少年轻人预算不多时,心里那点性能梦的唯一寄托。现在这数字,简直就是个笑话。我甚至特地去查了下,数据没错。那一刻的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你青春期崇拜过的摇滚明星,如今在某个小县城的商演上跑调一样,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视线从榜单末尾往上挪,想找找那几个熟悉的老面孔,比如朗逸、轩逸、卡罗拉。它们倒还在,只是位置有点尴尬。轩逸守在第六,一个还算体面的位置,但这背后是多少优惠和网约车订单撑起来的,大家心里都有数。它就像一个功勋卓著的老将,守着一座孤城,城外是听不懂的厮杀声。大众那几位更是,朗逸、速腾、帕萨特,都还在前十,但那种统治力,没了。
真正让人大脑宕机的是榜单最顶上。第一名,星愿。第二名,秦PLUS。第三名,宏光MINIEV。第四,海鸥。第五,小米SU7。除了那个宏光小车,剩下几个全是近几年的新面孔。尤其是小米,一个造手机的,第一台车就干到了第五。这场景太魔幻了,你根本没法用以前那套逻辑去理解。
以前我们聊车,聊的是什么?是马力、是操控、是发动机技术。我跟一个开了十几年汽修厂的朋友聊,他说现在年轻人进店,问的最多的是“屏幕多大?”“有几个摄像头?”“软件能升级吗?”。他说他感觉自己快失业了,修了半辈子发动机,现在人家告诉你,那玩意儿快成选配了。
这个转变的过程其实并不算长。几年前,当比亚迪举起价格屠刀,喊出“电比油低”的时候,很多人还觉得是噱头。丰田和大众的销售估计还在从容地喝着茶,觉得不过是跳梁小丑。他们手里的底牌太硬了,几十年的口碑,庞大的用户基数,怎么可能说倒就倒。
可市场的反应比想象中残酷得多。当秦PLUS的价格打到七万多,给了你一块能旋转的大屏,百公里加速七秒多,一公里花费不到一毛钱时,卡罗拉那点省油的优势,瞬间就显得不值一提。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真金白银面前,情怀算个屁。
最可惜的,可能是奇瑞的艾瑞泽8。这台车,真的不差。要设计有设计,要动力有动力,内饰也做得像模像样。它就是那种传统观念里的“好学生”,把燃油车时代的每一道题都做到了九十分。结果呢,现在排在26名,眼睁睁看着那帮“偏科生”一个个冲到了前面。它没做错什么,只是这个时代,考试的规则,变了。
所以,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迭代问题了。这是一场从根上的颠覆。就像智能手机淘汰功能机一样,它不会给你留下太多反应时间。你看,现在这张榜单已经不是什么销量排行的红黑榜了,它更像是一张阵亡通知单,上面写满了旧时代的名字。
这个局势,混乱,但又刺激。未来的汽车市场会是什么样?没人说的清楚。可能几年后,我们聊起轩逸和思域,就像现在我们聊起诺基亚一样,只剩下一些模糊的记忆。这也说不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