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三十多万买辆车,买的是个啥?
动力?
空间?
排面?
还是说,买的是一种“有钱人也要精打细算”的心情?
这年头,连喝个奶茶都要拉满会员、薅羊毛,谁还会在买车这件事上糊里糊涂地被割韭菜?
就比如这两天闹得挺热的智己LS9,预售价一出来,33.69万起,最高36.69万,直接把自己摆在了大型SUV的赛道上,还不忘自信满满地补一句:我不光有价格优势,配置还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你说,这诚意得给几分?
简单捋一捋事情经过,咱也别抻着。
11月4日智己LS9预售开闸,两款Ultra版本价格一公布,什么“六座大空间”、“顶配配置”、“1508公里续航”、“四轮转向”、“零重力座椅”,这些堆料全都往外怼。
结果如何?
半小时小订8000辆,虽然说不上“爆单”,可放到10月整月智己1.3万辆销量面前,也算交了份还不错的答卷。
但问题来了,三十万级别要卷到什么地步,才能让消费者眼前一亮?
不是我说,咱中国的大型SUV市场,已经不是十年前“谁大谁横”的年代了。
问界M8、理想L9、蔚来ES8,这些老江湖早就把牌桌上的套路玩了个遍。
你堆料,我加配置;你宣传续航,我打服务牌。
每个品牌都恨不得在自家车屁股后面挂个横幅:买我,不吃亏。
那智己LS9这次的操作,真能让人心动吗?
纯看账面数据,确实挺唬人的。
什么“灵蜥数字底盘3.0”、“520线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辅助驾驶芯片”,听起来比我朋友圈的程序员朋友还牛。
再加上66kWh电池组、1.5T混动、1508公里综合续航、2.81L油电能耗,怎么看怎么像“花小钱办大事”的典型案例。
可问题又来了,消费者真的只看这些吗?
你还别说,现在的买家一个个比谁都精,车圈的“配置党”早就被教育明白了:纸面参数再好,开起来不舒服、服务不跟上、保值率一塌糊涂,买回家就是糟心。
你觉得我说得对不对?
毕竟,买辆车不像点外卖,吃砸了还能吐槽几句,买砸了可是要陪你五年八年的。
说实话,智己LS9最大的短板,还真不在配置,反而是品牌底蕴、服务能力、用户生态。
你看,理想有家庭用户的口碑,问界背靠华为生态,蔚来那服务简直被捧成了“车圈海底捞”。
智己呢?
可能在一线城市有点认知度,可到了二三线,真不一定比得过隔壁新能源小鹏、哪吒。
再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相亲市场,你穿金戴银、学历倍儿高,相亲对象未必就选你,关键还得看会不会聊天、懂不懂照顾人,谁管你会不会五国语言?
同理,买车也一样,智己把配置堆满,用户买账吗?
能不能让人有“买这个车,买得值、用得爽、服务贴心”的感觉?
再说句实在话,LS9的预售价格确实有诚意,但这个市场,靠“价格战”就能赢?
我可不信。
现在的用户,谁不是被互联网教育出来的“理性人”?
价格低不等于性价比高,更不等于未来能卖得出去、修得起、保值率能让你心安理得。
毕竟,车圈的“买的早,不如买的巧”,谁都不想做那个“前浪被沙滩拍”的倒霉蛋。
有意思的是,这波预售8000辆的成绩到底含金量如何?
你要是问我,我只能说——就像年终KPI刚刚摸到及格线,不算丢人但离“优秀”还有段路要走。
智己汽车想打造爆款,恐怕还得多琢磨琢磨品牌和用户关系这块硬骨头。
不然,光靠“堆配置”真就跟卖手机似的,拼到最后大家都卷成“电子垃圾”。
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了:那智己LS9到底有没戏?
我还真希望它有戏。
竞争多了,对消费者绝对是好事。
谁不想多点选择呢?
但你要我站在买家的角度讲良心话,我可能会多观望观望,看看后续价格会不会再“膝盖斩个价”,服务有没有什么新花样,品牌能不能拉高点“存在感”。
当然,以上都是我瞎絮叨一通,没准人家智己LS9一上市就真成了下一个“理想L9”,把我打脸打到找不到北——打脸也没啥,反正我脸大,不怕痛。
所以最后,我也不装懂车大师了,问题丢给大家:你们觉得,现在这个三十多万的智己LS9,真有机会在大型SUV里杀出重围吗?
不会又是一波“预售火爆,上市遇冷”的剧本重演吧?
评论区见,别嫌我话多。
要是你有钱,你会买吗?
还是说,买车这事儿,咱们还得再等等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