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烈日当头。
没有什么比空调开启后动力骤降更让人抓狂的了。
多少人买车只看排量,幻想着大排量带来的强劲动力,结果呢?
现实常常是:2.0T的豪华SUV,满载一家老小,开着空调爬坡,发动机声嘶力竭,却像老牛拉破车般艰难前行。
我一位朋友就深受其苦,他那辆2.0T的七座SUV,平时气派十足,一到夏天,开空调爬坡,瞬间变成“蜗牛”,旁边一辆1.5L的小车却轻松超越,这反差,令人啼笑皆非。
这究竟是为什么?
“马力大,自然强劲”的老观念在如今的汽车世界里,早已过时。
问题的关键不在排量,而在一个被厂商常常“含糊其辞”的参数——比功率。
比功率,简单来说,就是发动机功率除以车辆重量。
同为150匹马力的发动机,放在一辆轻巧的A级车和一辆笨重的SUV上,效果截然不同。
前者如脱缰野马,后者则步履蹒跚。
轻巧的A级车,比功率如同《诗经》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的骏马,而笨重的SUV,则更像是《水浒传》中负重行军的步兵,行动迟缓。
我的亲身经历佐证了这一点。
我测试过不少车型,比功率低于60千瓦/吨的,一开空调,动力肉眼可见地衰减,油门踩到底,也提不起速度,如同驾着沉重的马车在泥泞中挣扎;而比功率超过80千瓦/吨的,空调全开,依然动力充沛,加速轻快,宛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力道十足。
举个例子:五菱荣光,比功率只有可怜的52千瓦/吨,空调一开,顿挫感明显,驾驶体验极差;而飞度,比功率高达90千瓦/吨,满载情况下开空调,依然动力充沛,丝毫不显吃力。
更令人气愤的是,一些厂商玩起了“数字游戏”,用小排量发动机搭配大尺寸车身和高功率空调压缩机,结果,夏天开车,简直是折磨。
一些小型车,排量虽小,但车身轻盈,比功率却很高,开空调依然游刃有余。
日系车擅长轻量化设计,正是基于此。
而某些国产车,宣传时动力参数惊人,实际使用却大打折扣,并非动力不足,而是比功率太低。
因此,选车时,别再被排量迷惑。
计算比功率:发动机功率除以车辆重量,低于70千瓦/吨的,建议谨慎考虑。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夏天开空调时动力不足的窘境。
当然,比功率并非唯一标准,变速箱匹配、轮胎抓地力等等,都会影响最终的驾驶体验。
但比功率,无疑是判断夏季空调使用情况的关键指标之一。
最后,我再分享一下最近试驾一款新车的感受:真皮座椅柔软舒适,缝线细腻;方向盘握感饱满;中控屏布局合理,操作便捷;空调出风柔和舒适,不会直吹;隔音效果极佳,高速行驶也很安静;加速平顺,制动精准。
这才是好的驾驶体验。
选车,如同择友,不能只看表面,更要注重内在。
比功率,只是众多参数中的一环,但它能帮助你规避许多风险,让你在炎炎夏日,依然享受驾驶的乐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