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销量不高,难道它价格不够吸引人?”
如果你也曾坐过CX-50,或许你会笑着说:“那你真是没有好好看它的价格!”
不瞒你说,去年我就换了台CX-50智行版,虽然“4儿子”送了点行车记录仪、贴膜、地毯这些没啥大惊喜的小东西,但别的都挺实在,价格加起来才17万不到,扣掉政府补贴,实打实15.5万不到,性价比不说低到让人心疼,简直是买了辆“偷来的车”。
你说这价钱,威兰达、荣放这些家伙怎么也得贵上好几万,甚至配置也没好到哪里去,啥都还得额外加钱。
尤其是马自达的白色车,不用加价——说实话,在现在这个加价的市场上,看到这就像是遇到了“知音”。
再加上马自达的金融政策——那简直是为“贷款党的朋友们”量身定做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验过,传统银行贷款的繁琐,你可能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到批下来个结果,心累到想立马跑路。
而马自达的金融方案,简直爽到不行,免息贷款,这可比银行的“条条框框”有优势得多。
但问题来了,你得至少贷款6万,这对那些急需资金流动的朋友来说,便捷又不麻烦,简直就是“好事成双”。
想想那些卖车卖到“快死”的竞争对手——人家是不是也该为自己的贷款条件做点反思呢?
但是,问题来了,马自达的销量依然跟大多数人心中的预期“完全背离”。
同样的价格,性价比更高的配置,为什么还是不火呢?
你看威兰达、荣放那些车,四个轮子都没跑到,销量就已经冲天了。
可是马自达,虽然有不少支持它的车主,但大家的热情总是维持在一个很微妙的低温状态。
走进4S店,你可能会听到“买不买随便,反正就那样”这样的销售话术。
是不是有点像突然明了一个事实:马自达的销量,真的和它的销售团队的态度和服务息息相关?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价格不高不等于销量好。”
对的,的确是这样。
价格低并不代表你就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马自达的市场定位,让很多消费者有些“捉摸不透”。
你说它是“高大上”的豪华车品牌?
不,它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豪华品牌”,但是它的“人马一体”的驾驶体验却足够让一部分人爱得死去活来。
你说它是“入门级”,但是它又没有那些你所期望的智能科技配置。
毕竟在当下,大家对于车子的需求不仅仅是“好开”了,空间大、配置高才是许多人选车时的优先项。
至于新能源市场,我更是有些无奈。
你要说马自达不想做电动车?
不,他们已经提出了“未来5年将推出多款新能源车”的计划,但你看他们现在推出来的新能源车型能不能撼动特斯拉的市场地位,恐怕连马自达自己都心里没底。
等你真的想购买一款新能源车时,大家第一反应可能还是去看比亚迪、蔚来这些知名品牌,想得到的可能更为智能,也更有“未来感”。
你瞅瞅,马自达这一边跟着行业走,另一边却在“蹒跚”地跨步。
总不能等到马自达“起飞”吧?
我从来都不看好“降价策略”这一招。
的确,马自达也降过价,但降幅极其有限。
它的降价策略往往是“有限的优惠+附带条件”。
当你给消费者看到的就是一个“钩子”——优惠虽然有,但“条条框框”把你束缚得死死的,那么你的销量,肯定也就只能徘徊在一个平庸的边缘。
消费者并非傻子,当他们发现这些“附加条件”无处不在的时候,你再想靠价格来打动他们,恐怕只会让他们选择默默的离开。
但话说回来,马自达还是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到位的。
它虽然市场销量低迷,但车主的忠诚度却很高。
这点和某些“销量飙升的品牌”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你有过买了车后,依然觉得“挺对劲”的感觉吗?
比如在开CX-50的这段时间,尽管它没法成为大家口中的“主流”,但你每次坐进车内时,那种与车融为一体的感觉,完全让我觉得值得。
它的操控、驾驶的灵活性,真心不需要靠广告和促销来“挽回”什么。
不过,想要销量破局,光凭这些还是不够的。
如果马自达想在中国市场更进一步,可能得改变一下策略——不仅要注重驾驶感受,还得加强它的智能配置、空间表现,甚至要在新能源上“动动真格”。
毕竟在国内这个“消费升级”的市场里,光靠情怀来吸引消费者,还是太难了点。
这段时间,我时常思考,马自达就像是一个“英雄迟暮”的人物。
它有过辉煌,但如今却必须为一个更大的挑战而奋斗: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接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在价格、服务和品牌形象上给出更多的诚意。
要知道,在这场看似不大不小的价格战里,马自达能否逆袭并不全靠价格的低廉,更多的是能否在人性和市场的细节上,做到精致与平衡。
最后,我还会继续开着我的CX-50,虽然它的销量不高,甚至“有点低迷”,但每一次踩下油门,那种与车合二为一的感觉,实在是没有其他品牌能给的那种“纯粹”。
说实话,马自达或许并不打算“站在顶端”迎接掌声,但至少,它给我带来了几许独有的感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