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力帆汽车吗?这个曾经让尹明善名声大噪的汽车品牌,如今已经彻底换了主人,连名字都改成了千里科技。从破产重整到多次易手,再到被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接手,力帆的这场"换主记"背后,其实藏着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刻变化。
说起力帆,老一辈的车迷肯定不陌生。1992年,尹明善用20万元起家,从摩托车配件做起,一步步把力帆打造成了重庆的骄傲。那时候的力帆摩托车可是响当当的品牌,销量一度冲到全国前三。进入2000年代,尹明善又瞄准了汽车市场,力帆汽车应运而生。虽然在自主品牌中算不上顶尖,但也曾有过不错的市场表现,特别是在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力帆的身影随处可见。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到来,力帆这艘老船明显跟不上节奏了。技术更新慢、产品竞争力不足、资金链紧张,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到了2020年,力帆终于撑不住了,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这个时候,创始人尹明善的影响力开始急剧下降,企业控制权也开始了频繁的变动。
先是吉利控股在2021年接手了力帆的部分资产,大家都以为这个老品牌能在吉利的帮助下重获新生。结果没想到,这只是力帆"换主记"中的一个插曲。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旷视科技的创始人印奇正式接手了力帆,并且干脆利落地把公司名字改成了千里科技。这一改名,彻底宣告了尹明善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印奇这个人可不简单。作为旷视科技的创始人,他在人工智能视觉技术领域绝对算得上是顶尖高手。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和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一起被称为AI视觉"四小龙"。这家公司的Face++人脸识别平台在全球都有广泛应用,技术实力确实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旷视科技已经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业务涵盖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板块,还拥有自主研发的AI生产力平台Brain++。
印奇接手力帆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看准了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大趋势。这几年,科技企业跨界造车已经成了一种潮流。小米汽车在2024年正式交付SU7车型,雷军亲自站台,话题热度爆棚。华为虽然一直说自己不造车,但通过与赛力斯、北汽等合作推出的问界、阿维塔等品牌,实际上已经深度参与了造车过程。百度更是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Apollo平台已经成为行业标杆。
这些科技巨头之所以纷纷进入汽车行业,就是因为他们在人工智能、软件算法、生态系统等方面有着传统车企无法比拟的优势。印奇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他把力帆改名为千里科技,就是要彻底摆脱传统汽车制造的思维模式,用科技企业的DNA来重新定义这家公司。
千里科技的核心战略聚焦在换电模式上,这可是个相当有前景的赛道。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全国换电站数量已经突破了3000座,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换电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补能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快,基本上3-5分钟就能完成电池更换,比充电方便多了。
在换电领域,已经有不少企业抢先布局。蔚来汽车算是这个模式的先行者,他们的换电站已经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用户体验相当不错。奥动新能源也是这个领域的重要玩家,他们主要服务B端市场,在出租车和网约车领域有着不错的表现。还有伯坦科技等企业,都在用各自的技术路线探索换电模式的商业化路径。
不过换电模式也不是没有挑战。最大的问题就是标准化,不同品牌的电池规格、接口标准都不一样,这就导致换电站的通用性比较差。再加上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很多企业对这个模式还是持观望态度。但印奇显然对此很有信心,他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标准的逐步统一,换电模式一定会迎来爆发期。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换电模式的市场潜力确实巨大,特别是在商用车领域。出租车、物流车、公交车等对运营效率要求极高的场景,换电模式的优势会更加明显。而且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下降,换电模式的经济性也会越来越好。
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奇选择换电赛道确实是个明智的决定。千里科技不仅有旷视科技的AI技术加持,还有力帆原有的制造基础,这种"科技+制造"的组合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特别是在智能换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上,千里科技的AI技术优势会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电池配置,通过视觉识别技术提升换电效率等等。
当然,千里科技的成功还需要时间来验证。毕竟造车是个重资产、长周期的行业,不是有技术就能随便玩转的。而且换电模式虽然前景看好,但竞争也相当激烈,想要在这个赛道上站稳脚跟并不容易。不过至少从目前的布局来看,印奇的思路是清晰的,执行力也够强。
从力帆到千里科技,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改名换主,而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传统制造业与新兴科技企业的融合,正在重新塑造这个行业的未来格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