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日产轩逸外观变年轻尺寸加大,但动力和空间保持不变面对国产车崛起仅靠换壳能否继续赢得市场?

昨天我在后台翻了翻销售数据,发现轩逸的市场份额还是挺稳的。虽然我心里觉得,换个外观,核心性能不动,能持续吸引到新买家,确实不太现实。

记得有次跟同事聊天,他说:轩逸越改越年轻,可大家买车不光看外表。这句话我一直记着。因为在市场里,外观的变化当然能短期吸引注意,但长久还得看性能和体验。

新款日产轩逸外观变年轻尺寸加大,但动力和空间保持不变面对国产车崛起仅靠换壳能否继续赢得市场?-有驾

今天试驾了新款,车子开起来,挺顺的,跟老款待车的感觉一模一样。块头大了点,车身长短和轴距没变,我体感空间也没变。中控布局、座椅软硬,基本都没差,核心动力用的还是那台1.6L,自然吸气,135马力,CVT变速箱。换句话说,同一台车,外壳变了,但心脏没有动。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新车的生产成本估算少,不到百块钱可能的差异点在外壳上。但是在研发上,想要花大钱做出完全不同的底盘或动力系统,成本太高。而这次,日系老板的策略很明显,就是换壳卖颜值。可问题是,颜值好了,价格也会被拉上去。如果他们保持原价,恐怕就难以吸引愿意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也是我一直怀疑的问题。为什么不做点真正的升级?难道是研发投资太大,回报周期长?还是只是赌外观能带来短期销量?换个角度看,也许他们就是觉得,卖颜值还能维持利润,不用折腾底子。

新款日产轩逸外观变年轻尺寸加大,但动力和空间保持不变面对国产车崛起仅靠换壳能否继续赢得市场?-有驾

我记得前段时间某同行说:现在车市拼配置,拼空间,拼智能,轩逸靠外表还行得通吗?你看,吉利、比亚迪、长安的车型已经把配置堆得像豪车一样。比如比亚迪秦,空间、配置上扛得住,又便宜点。反之一句:轩逸的那套省油、可靠、空间路线,依然还有市场,就像我朋友说:老年人还是喜欢稳稳当当,不一定追求炫酷。

这让我思考:换壳能持续多久?我猜觉得还能撑一阵子,毕竟品牌积累还在。未来真要拼颜值+配置,轩逸是不是就得完全革新?或者至少弄个特别版,摆个姿态——但这都得花钱。

不由得想起,曾经有个修理工跟我抱怨:现在车烦人了,螺丝都装死了,拆个零件得费老劲。研发省成本的一大策略就是用标准化、模具化,像拼积木一样,拔插方便。这也是为什么新款外壳变化大,可内在还是原汁原味。

新款日产轩逸外观变年轻尺寸加大,但动力和空间保持不变面对国产车崛起仅靠换壳能否继续赢得市场?-有驾

也有人在想,国产品牌的硬实力在赶超,光靠换壳能维持多久?答案不一定很乐观。大概就像我估算的百块外壳成本,换个人工和模具,也就相当于多出个几百块的成本,但卖价提升了,利润空间也被缩小了。

还有个问题:你会不会觉得,现在买车,买的其实不只是车本身,更像是在买一份安心?我们很难用数据说得清楚,但那份熟悉感和信赖度,可能比几百马力的发动机还珍贵。

曾经有一场展会,有经销商说:消费者现在要的,不光是好看,更要智能、省油、空间大。而轩逸硬是在颜值上下功夫,在某些市场或许还算合适。但你知道的,市场变得越发激烈,单纯换个好看的壳能撑多久?我把这个想法抛给你,你觉得呢?

新款日产轩逸外观变年轻尺寸加大,但动力和空间保持不变面对国产车崛起仅靠换壳能否继续赢得市场?-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我那朋友,不记得买了几辆国产车,她说:还真挺好用了,就是惯了那种‘养车’的感觉。这话虽简单,却透露出一个意思:只要路线对,市场还会有一批人的。

这辆车再怎么改,我总觉得,它像个年轻点的模特,可能短时间亮眼,可持久的还是得靠内在——性能、体验。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厂家只愿换个面孔,不用太费劲。

可能我还没细想过,这次外观变化会带来什么长远影响,也许会催生一批价格更低、配置更丰富的新老车,你觉得呢?到底是颜值与实力并重,还是只靠好看吃饭?

新款日产轩逸外观变年轻尺寸加大,但动力和空间保持不变面对国产车崛起仅靠换壳能否继续赢得市场?-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销量还是得看调性和用户需求的变迁。车型越换越漂亮,但车的灵魂在不在?我猜想,也许,这就是个看脸的时代,还是要靠心来打动车主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