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全固态杀疯了,零下30度续航1500公里,北方车主真有救

那一瞬间我好像听见了风雪撞击车窗的声音,咯吱咯吱的,就像此时此刻哈尔滨零下三十度的松花江面上,冰层挤压发出的呻吟,上周我去哈尔滨看雪博会,手机刚掏出来就黑屏了,电量从四十直接跳水到关机,就在那几十秒里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北方朋友提起电动车时那种近乎本能的抗拒,那不是好不好用的问题,是会不会被扔在半路上的生存焦虑。

结果还没等身体暖和过来,奇瑞就在温暖如春的芜湖扔出来这么一个东西,全固态电池,名字叫鲲鹏,数据非常硬,能量密度600Wh/kg,一次充电跑1500公里,最要命的是零下30度不需要像大爷一样供着,也不打折。

001

两年前我去采访一个丰田的工程师,那是夏天,我们在广州闷热的茶室里喝茶,那个日本人甚至有点傲慢地跟我说全固态电池的专利墙都在他们手里,中国企业还在玩液态的或者是那些含糊不清的半固态游戏,当时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因为我知道他虽然说话难听但事实确实如此,三元锂电池做到头能量密度也就撑死到300Wh/kg,那是物理极限,再往上堆料要么就是重得像坦克要么就是炸药包。

奇瑞全固态杀疯了,零下30度续航1500公里,北方车主真有救-有驾

谁能想到奇瑞这次没按套路出牌。

这并不是那种玩弄文字游戏的半固态,现在市面上那些所谓的固态电池里面其实还灌着百分之五到十的电解液,也就是平时大家说的润滑剂,你可以管它叫果冻电池但绝不是固态,奇瑞这次把桌子掀翻的地方在于它真的是全固态,彻底干掉了电解液,把那一缸子易燃易爆还怕冻的液体全换成了坚硬的固态电解质。

你们可能对600Wh/kg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我换个通俗的说法,现在你花三十万买的最好的电动车电池密度大概是250Wh/kg左右,奇瑞这一下把能量密度翻了一倍还有富余,这意味着如果不改变车重续航直接翻倍,或者想跑同样距离电池体积缩小一半,这种降维打击根本就不是给对手留活路的打法。

002

奇瑞全固态杀疯了,零下30度续航1500公里,北方车主真有救-有驾

很多年前那个冬天我也被一辆标榜续航无忧的电动车扔在过张家口的高速上,车里冷得像冰窖我也没敢开暖风,最后是被拖车像拖死狗一样拖下去的,那种狼狈感这辈子都忘不了,所以当看到奇瑞说这玩意儿零下30度不掉电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不是兴奋是怀疑。

是真的怀疑。

这种怀疑并非空穴来风,全固态电池这东西不是造不出来而是太贵了,之前的行情价是全固态电池的成本比现在的液态电池贵四倍,光是里面用到的那些硫化锂之类的稀罕材料就够喝一壶的,所以这次消息里最让我起鸡皮疙瘩的其实不是1500公里的续航而是不知道哪儿传出来的风声说成本可能只比现在贵六千块钱。

奇瑞全固态杀疯了,零下30度续航1500公里,北方车主真有救-有驾

这要是真的那就太吓人了,要是只贵六千块哪怕贵一万块,别说1500公里了就是只有800公里但它是真800公里啊,是在漠河那种泼水成冰的地方能实打实跑出来的里程,这就意味着燃油车最后的护城河——耐寒性——被彻底填平了。

你再回头看看奇瑞这次的时间表,定得非常有那种理工男咬牙切齿的狠劲,2026年定向运营,2027年批量上市,这比那个在专利堆里躺着睡觉的丰田计划整整早了一大截,那个日本工程师如果不退休估计现在脸都得绿了,中国企业的集团冲锋能力真的能把一项天价技术的成本硬生生给磨成白菜价。

003

我现在闭上眼睛就能想到2026年的哈尔滨街头是个什么景象。

奇瑞全固态杀疯了,零下30度续航1500公里,北方车主真有救-有驾

并不是所有人都关心宏大的工业叙事,但我特别在乎那个正在流传的猎风概念车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个样子,据说用了这一套电池之后地板能降低好几厘米,后排坐人再也不用像蹲小板凳一样蜷着腿了,这是固态电池带来的隐形福利,因为它不需要那些复杂的隔热防火包也不需要那一层又一层的冷却液管道。

不过冷静下来想这件事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实验室数据是一回事量产车在搓板路上跑满三年那是另一回事,固态电解质有个天然的缺陷就是固体和固体接触如果不紧密内阻就会变大,怎么保证车开久了震动大了电池内部不会松动这就是个必须要跨过去的工程死亡谷。

所以我有时候也劝身边的朋友别脑子一热就觉得明年油车就要进博物馆了,奇瑞这次放出来的卫星确实大但落地还得有个过程,2026年的首批用户大概率还是那些或者特别有钱或者特别敢于尝鲜的公测员。

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会成功这个赌注也值得下。

奇瑞全固态杀疯了,零下30度续航1500公里,北方车主真有救-有驾

前几天看到网上有人吵架,一边是电车吹一边是油车粉,吵得不可开交,其实这种争论特别没意思,等到零下三十度不用关暖风,等到充电像加油一样十几分钟搞定甚至不用十分钟因为奇瑞那个6C快充加上400公里5分钟的补能效率真不是闹着玩的,当这些成为日常谁还在乎驱动轮子转动的是油还是电呢。

004

这件事背后其实藏着一股看不见的暗流。

你想想为什么最近欧美都在有意无意地放慢电动化的步子甚至开始各种借口搞壁垒,甚至苹果这种不差钱的主都直接放弃造车了,因为他们发现按现在的规则玩下去根本卷不过中国这一套变态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而全固态电池本来是他们眼中那是西方或者是日韩车企翻盘的最后机会,是打算像当年内燃机一样再锁死中国汽车工业二十年的技术高地。

结果现在芜湖那边的工厂里据说设备都要进场了,这就像是你苦练了十年的绝世武功正准备下山报仇,结果刚到山脚下发现你的仇人已经在用机关枪扫射了,这种战略上的窒息感才是最致命的。

如果那条流出的关于成本只贵几千块的消息是假的,那就是一场为了股价或者是为了流量的狂欢,毕竟资本市场需要这样的强心针,但如果哪怕它是半真半假,哪怕初期成本贵个两三万,这对于想买台省心车的老百姓来说也是个能接受的数字。

005

那天夜里我在看那个猎风概念车的图,猎装风格,非常前卫,流线型做得极其漂亮,如果将来真的是这款车搭载着那块硬骨头的固态电池在2026年开卖,我想我可能会第一时间搞一台开回东北老家。

不为别的就为了把你扔在雪地里的时候不用再一边哆嗦一边盯着掉电的仪表盘骂娘。

那时候技术才真正有了温度。

我们总是高估技术在这一两年的变化却低估它在十年里的颠覆,现在大家还在纠结那是不是画饼,就像十年前大家嘲笑那时候的电动车就是个老年代步车一样,历史总是踩着相似的韵脚只不过这次换成了芜湖这帮不声不响的工程师。

你现在如果不急着换车真可以等等看,这不仅仅是一块电池的事,这是工业界的一次权力交接,虽然奇瑞能不能搞定良品率还得画个大问号,虽然谁也不敢保证第一批螃蟹会不会夹手。

但看着这局势我就想起那个寒风里的哈尔滨清晨,那一排排冻得打不着火或者不敢动的车,我想大概没过几年那种场景就会变成黑白照片里的历史了吧。

信息来源

1奇瑞全球创新大会鲲鹏电池发布会公开视频记录

2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关于固态电池技术进展相关学术报告

3部分汽车行业垂直媒体对猎风概念车及技术参数的深度解析文章

4行业分析机构关于2025-2030年动力电池产业链成本趋势预测报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