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途岳经过价格大幅下调后,虽然产品力有所降低但价格优势明显,成为性价比更高且更适合普通消费者的SUV选择

大众途岳经过价格大幅下调后,虽然产品力好像缩水不少,但这个缩水,在市场上的表现倒是变得明晃晃的——性价比直接拉满。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这消息,心里就有个疑问:这么降价,怎么还能卖得火?价格比以前低了20%多——估算一下,最低降价空间,可能在7万块以内(体感,不确定样本少),这不是个小变动。

我记得去年我同行好友问我:你觉得大众这次降价,是不是有备而来?还是战略性放水?我那时没多想,觉得是真的应对新能源冲击吧。没想到,结果就是用降价换销量,这叫价格战新套路。

大众途岳经过价格大幅下调后,虽然产品力有所降低但价格优势明显,成为性价比更高且更适合普通消费者的SUV选择-有驾

你们是不是也发现,很多品牌其实一直在价格拉锯——你降,我也降,像个涨价时堆糖果的小孩,各出奇招。供应链这块也挺微妙的。我曾观察到,大众的零部件采集成本其实还算稳定,但因为产能调配问题——比如现在供应链紧张,元件库存有限,价格战反倒帮大众降低一些制造成本。(这段先按下不表)你说,看似大打折扣,实际操盘手可能就是在用价格换空间,抢市场。

再说到产品力,降价后我还真有点担心。从车型配置看,低配的那些硬件简直就是当年入门的水平:后扭力梁悬架,这不是跟豪华扯在一起的。开起来,路感和质感比老款就差了个档次。更别提动力,其实1.5L自吸,说白了就是平民粮,110Ps/141N.m,动力表现只算一般,提速啥的,跟个面包车差不多。这让我不由得问:这是在用最低档迎合市场?还是在用成本逼出最大利润?我真没细想过,人家还是用买得起的价格,换一部分消费者的入门心态。

大众途岳经过价格大幅下调后,虽然产品力有所降低但价格优势明显,成为性价比更高且更适合普通消费者的SUV选择-有驾

对比一下本田XRV,虽然油耗和动力表现都占便宜,但工艺劲头子不一样。这两款放一块比,显得途岳的连续缩水有点刺眼。说到这里,突然想到:补贴政策也是个因素,大众可能利用市场策略,牺牲一部分驾驶品质,来争夺那些只在乎便宜的用户。这让我觉得,这个价位的SUV,厂家其实用标价策略在划定目标群体。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买车最在乎的,大部分人还是用得过不过得去。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一个车友说:买大众就图个‘安心’,哪怕动力不如别人。——这话我也认可。大众的品牌力,在我看来更多是信任 + 脚踏实地的感觉。但你会发现,降到这个价,就代表品牌品质被打了折扣,不然怎么解释低配用普通悬架?

我也曾对比过新款途岳,尺寸明显缩短——4米35,比旧车少了点空间,但全景天窗几乎成了标配,我觉得对年轻人还挺加分。配置上,比如液晶仪表和中控屏,支持语音和导航,有了这些,也就差不多够用吧。但你想过没有:智能化表现到底够不够持久?毕竟,即便是中高配销量也不少,但说白了,智能配置只是帮助便利,不至于太智能,其实只是点缀。(这段先按下不表)

大众途岳经过价格大幅下调后,虽然产品力有所降低但价格优势明显,成为性价比更高且更适合普通消费者的SUV选择-有驾

我一直觉得,底盘设计是个软肋。搬到生活中,就像悬挂变成了过桥的弹簧,越差,越容易颠簸。大众的底盘调校向来讲究平顺,但这次用小尺寸多连杆悬架,虽然更高级——关键是影响乘坐感受。能不能真达到我想象中的平稳?还是得等实际开过才知道。我估算:城市使用频率极高,这样的悬架耐用性我还真没多研究,只知道成本控制下的妥协。

说到这,我不禁要问:为了降价牺牲的,是不是长远的可靠性?反正我觉得,这就像买便宜水果,今天看着新鲜,过几天就腐烂一半。可能坚持用品牌原料,才能让人放心。

我自嘲一下:总觉得我是不是偏心,喜欢原汁原味的产品?普通消费者要的,又不都是真技术深度?有人就说:买得起就行,追求性价比。对,正是。这也是我对大众途岳降价策略的另一种理解:让更多人低门槛享受过得去的车型。

大众途岳经过价格大幅下调后,虽然产品力有所降低但价格优势明显,成为性价比更高且更适合普通消费者的SUV选择-有驾

不知大家是怎么想的?都觉得降价后的途岳是不是反而更理性了?还是在用低价来掩盖一些短板?

我想问一句:这样的车,是否会在你心里变得更接地气一些?又或是,还是会觉得用心还差那么点?就像我最初走到车前那一瞬,闻到油味儿,感觉——它是真的便宜得实在了点。这种感觉,真要说出来,又有点矛盾。你们会选择价格实在的车吗?还是更相信品牌钙各种你想不到的高科技?

大众途岳经过价格大幅下调后,虽然产品力有所降低但价格优势明显,成为性价比更高且更适合普通消费者的SUV选择-有驾

这里留一个悬念:我们在实际用车中,又能不能真正享受到降价带来的实惠?或者说,这不过是市场策略的一个伎俩罢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