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当小米汽车计划还存在于PPT上时,北京小米总部会议室里,雷军带着团队一帧帧分析特斯拉车型视频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谁曾想,2025年7月,小米SU7硬生生把老师傅拉下保值神坛。
88.91%! 这个数字背后,是一年前掏27万购买小米SU7的车主们此刻的底气。一年只蚀价11%,比特斯拉Model 3高出了足足4.7个百分点。燃油车的保值堡垒,竟被一辆中国电动车强势攻破。
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只发了短短一句:“这次,我们领先了。” 字少事大,平静背后暗流汹涌。毕竟特斯拉三年前保值率还高居92.8%,如今却以肉眼可见的疲态开始下滑,其背后的焦虑已藏无可藏。
小米成功绝非偶然。当特斯拉还在全球车型上保持配置大一统时,小米SU7已做到70%核心部件中国采购。电池、智驾芯片、智能座舱,北京亦庄的供应链反应速度碾压了硅谷遥控指挥的“时差障碍”。
小米模式“性价比+高效率”,在电动车赛道再次爆发杀伤力。用户只需付出27万元,却得到了百万级别的配置与使用价值。这种“物超所值”的心理预期,无形中垫高了二手车市场的估值底气。
特斯拉Model 3虽然开启了中国智能电动车的普及浪潮,但自身迭代速度却逐渐落后于“中国速度”。反观小米SU7,从智能座舱升级到高速城市NOA的迭代速度远超市场预期。
二手车市场向来是产品力的审判台。特斯拉面对比亚迪、蔚来乃至小米的冲击,其保值率如同退潮时的礁石,逐渐显出了下滑的裂痕。当年万人空巷的盛况,似乎已被更生猛的本土力量接棒。
小米闯入电动车战场不过一年,却在最残酷的保值率维度上跑赢了特斯拉。这是中国电动产业链的一次胜利,更是创新速度碾压传统巨头的历史性见证。
科技教父凯文·凯利曾预言:“未来已至,只是分布不均。” 在特斯拉不得不正视的今天,中国电动车在保值率战场终于夺下自己的“分布高地”。这场无声的角力远未结束,但罗永浩那句带着自嘲的预言已成现实——手机圈那个卖“性价比”的小米,跨了界照样能让大佬心头一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