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谈起“增程式”这仨字,很多人脑子里冒出的就是“不得已的选择”“不上不下的玩意儿”“技术不纯粹”“电车油车的缝合怪”等等负面标签。可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年说它“边缘”“过渡”“临时演员”的,结果车企倒是越来越上头?甚至连那些原本站在纯电信仰门口的几个大厂,现在也搭着梯子偷偷下楼了,这事儿你说怪不怪?
很多人老觉得,油发电这套逻辑实在太土了,都什么年代了,还弄个“一边烧油一边发电给电机驱动”的模式,不就是个高级的“移动充电宝”吗?谁还稀罕啊?而且不是有“插混”么,既能用电也能直接油驱,咋看都比“升压给电池”这事儿更先进啊。
可这表面上看起来合理,那咱们就换个角度想想,是不是有点太理想主义了?大家天天拿着“技术优越”这把尺子量来量去,真和用户实际体验其实差着一大截。你问问那些早先上的“插混车”车主,尤其是用了一两年以后的,说实话,开起来真有想象的那么“无缝衔接”吗?发动机时不时介入驱动,连续切换驾驶模式,冷不丁来一脚顿挫,搞不好连自己都晕菜了,更别说乘客了。有几个不抱怨“逻辑太复杂”“工况判断太玄学”的?
相反,增程这玩意儿表面看起来“低级”,其实使用逻辑就俩字——简单。你管我发动机啥时候工作,反正不管啥工况,都是电动机在推着走。车主开着像纯电,永远不纠结“我这会儿算油驱还是电驱”。维护保养也直来直去,没那些乱七八糟的机械切换部件。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精神,用户在意的那点事它都摆平了:想安静有安静,想经济有经济,续航焦虑根本不存在,去西北、跑长途心里就俩字,“放心”。
再说了,咱们都知道中国电动车大发展依靠的是啥?好的充电桩密度、够便宜的峰谷电价、国家各种补贴,政策能把厂家用户一起往前推。可你把眼光放宽点,再看看国外,问题可就大了。你真以为欧洲买车的都能在家装个7kW的私桩?电价都比油贵,桩还不够挤;美国高速公路三百里找不到一根快充,撒哈拉以南的地方,有的村连24小时电都保证不了,还玩啥纯电车?
这种情况下,只有增程和插混能跑得开,谁也不挑环境。尤其是增程,啥都不挑,想充电就偷电用;充电不方便,就当油车加油发电走人。这种适应能力,是那种“逼格很高”的纯电和“技术很杂”的混动远比不了的。你说这世界上大部分老百姓,哪天真就买得起纯电,敢背着家当开到天边吗?没这条件,技术再美丽,都挡不住现实一盆冷水。
这就像你考大学,优等生喜欢漂亮的、稀有的技术,可现实大部分人,得先过生活。纯电好没错,可这得看环境养不养得起。增程像啥?就像家里那台老旧电饭锅,样子不时尚,但几乎没出过错。说到底,老百姓可不会在键盘上论证“谁先进谁落后”,用到底是谁方便谁来谁不掉链子。
而且你看,理想ONE出来那会儿,网上一大堆酸溜溜:“这就是个大家伙,混点电池就想糊弄人。”“技术不纯粹。”可为啥就成了实用口碑收割机?就是“好开”二字。没人去细抠发动机怎么参与、逻辑怎么高级,反正踩下去就推,远了就加油,不用怕被拖在高速上,下了服务区找桩焦虑得掉头发。
尤其是疫情几年里,大家都明白一件事,“安全感”不光源于技术堆叠,还有是谁能在各种意外下兜住你的底线。纯电厉害,但说到底得看充电条件够不够友好;插混高级,但各种智能切换有时候还是不踏实。
其实往回倒一百多年,保时捷老爷子造的第一台增程原型车也是靠这点逻辑活下来的——技术不复杂,但谁用谁省心。到今天咱也不用迷信“先进”就是唯一出路,把使用场景搞复杂了,反而劝退了一大票本来准备掏钱买新能源车的普通人。
那么问题又来了,现在看增程的人,究竟是在拿一个小众视角“优越感”滤镜,看不起一切不够科幻炫酷的方案?还是装作什么都懂,其实根本没在真正的生活场景体验中过?这一行这么多年,最经打的不是最花哨的,也不是最理想的,而是想明白了用户真需要啥,愿意下沉,敢在边缘场景也兜得住的那种方案。
说白了,你觉得“油发电”是落后,但等哪天真走到电车天花板,想要补位的,还真的得是这种接地气、能兜底的技术。你看小鹏那些纯电信徒,现在也开始研究增程,这背后是妥协吗?当然也有妥协,可归根到底是市场教育了车企:单靠补贴养出来的高楼,一没扶梯就得自己爬楼梯了。
大家别再装高端玩鄙视链了,身边的每一个“车主的舒心”,都要比你技术参数上的五花八门值钱。未来车企想走向全球、市场想打开局面,肯定不是靠给工程师发奖金发出来的黑科技堆叠,而是得靠一个个像增程这样,看起来不高大上,关键时刻最可靠、谁都能用、谁用谁好评的“务实解法”。
你说这是不是和大多数人的生活很像?咱们生活里的那些平平无奇的小工具、老家电,谁真陪你走过了最难的日子?还不是那些你嫌弃不起眼,但从来不会掉链子的家伙。
所以啊,别看不起增程。在你头疼“高科技没桩怎么活”的未来,最后兜底、让哪怕一村一镇都能用上的,没准就是这条你现在“看不上眼”的技术路线。不争不抢,踏踏实实,谁用谁知道好坏。
最后一个问题也丢出来:你说世界真需要多少“百分百先进”的产品,还是更需要那些“不是最好,但最适合”大多数人的方案?汽车行业走到今天,回头看,那些被高冷精英看不起的玩意儿,有时才是最能扛事、能兜底、能让一代代用户无声点赞的存在。说白了,用“油发电”,一点都不丢人,反而是最接地气的“实用主义”胜利。认不认?就看你敢不敢丢掉“高贵感”,踏踏实实过日子了。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