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雪藏的Lumin,杨大勇的豪言,长安启源的战略分裂!

你说一个月卖掉36737台车,这成绩单拿出去是不是挺唬人的?长安启源十月份就干了这么一票,连续几个月销量都稳稳站在三万辆的线上,这架势,感觉一只脚已经踏进了主流圈子。可这事儿怪就怪在,香槟开了,庆功海报做了,偏偏把头号功臣给藏了起来。

那张对外发的喜报上,月销刚过千的Q05都有个位置,唯独那个真正撑起半边天,一个月能卖两万多台的长安Lumin,连个影子都没捞着。这就有点意思了,就像家里最能干活的孩子,爹妈却觉得他长得不够体面,过年都不让上桌吃饭。这种藏着掖着的尴尬,把长安启源的心思摆得明明白白:靠低端小车冲量是真,嫌弃它拉低品牌调性也是真。

被雪藏的Lumin,杨大勇的豪言,长安启源的战略分裂!-有驾

就在这份尴尬的数据还在发酵的时候,九月新上任的高管杨大勇,在成都车展上已经把口号喊上了天,说要对标理想、问界,目标是2026年国内卖50万辆,到了2027年,更是要在全球卖出200万辆。这饼画得着实不小。

被雪藏的Lumin,杨大勇的豪言,长安启源的战略分裂!-有驾

为了撑起这个宏伟蓝图,杨总还抛出了个大单品战略,意思是要打造出年销20万辆级别的核心爆款。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却像一盆冷水浇下来。目前卖得最好的正牌军启源Q07,10月份的销量是11637辆,虽然上市以来也卖了快八万台,但离一年二十万辆的及格线,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更别提那个被寄予厚望、要去硬刚理想问界的高端车型E07了,一个月两位数的销量,说出去都怕人笑话。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看看外面的世界就明白了。启源Q07的入门价是12.98万,看着挺香,可高阶智驾系统得加钱选装,配齐了核心功能,价格就蹿到15万以上了。隔壁家的方程豹钛3,起手就是13.98万,不仅续航501公里,高阶智驾还是标配。这么一比,启源所谓的性价比,瞬间就不那么突出了。

被雪藏的Lumin,杨大勇的豪言,长安启源的战略分裂!-有驾

高端市场更是挤不进去。理想L7牢牢占据着家庭用户的C位,产品力稳定,智能化体验也完成了新一轮升级。而启源E07那个创新的滑动后穹顶,听起来很酷,但消费者用脚投票,觉得这玩意儿花里胡哨不实用。再加上车机系统的各种小毛病和高端配置只给顶配的鸡贼做法,一点点就把用户的信任给耗没了。

嘴上说着要优化产品,行动上却慢了半拍。杨大勇上任俩月,产品线还是老样子,对销量不振的车型也没拿出什么有效的改进措施。反倒是车主的投诉,在车质网上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不少Q07车主吐槽改款增配不加价是文字游戏,CDC悬架更是名不副实,宣传的智能配置根本就是噱头。这种重口号轻落实的状态,让那个对标理想的梦,显得愈发遥远。

被雪藏的Lumin,杨大勇的豪言,长安启源的战略分裂!-有驾

说白了,启源现在的困境,就是一场战略上的精神分裂。既想要Lumin在低端市场里闷声发大财保住规模,又渴望用E07这样的产品去高端市场里一鸣惊人树立形象,结果就是两头不讨好,低端依赖症越来越重,高端突破口迟迟打不开。

被雪藏的Lumin,杨大勇的豪言,长安启源的战略分裂!-有驾

当然,长安启源也不是完全没动作。据说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会一口气推出四五款新车,想用车海战术来改善产品结构。可问题是,现在的市场,早已不是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年代了。比亚迪、吉利这些对手,早就完成了从低到高、从轿车到SUV的全价位覆盖。启源如果只是简单地推几款新车,没有在核心技术或者品牌价值上实现真正的突破,恐怕很难改变现状。

被雪藏的Lumin,杨大勇的豪言,长安启源的战略分裂!-有驾

归根结底,新能源市场的下半场,拼的不是谁的故事讲得更动听,而是谁的产品真正能打动人心。对长安启源来说,与其在销量的面子和品牌的里子之间反复纠结,不如踏踏实实地想明白一件事:到底要靠什么,拿到那张通往未来的终极门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