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D19敢标30万:80度增程电池+双芯片1280算力,朱江明这回是玩真的还是玩虚的?
那天在浦东美术馆,看着零跑发布D19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十年前在大众4S店试驾途锐的场景。当时销售顾问说了句话:“你看这台车,德国工程师调了三年底盘。”那语气里的自信,跟现在零跑工程师跟我讲他们那套双矢量电机时一模一样。
区别在于,途锐那会儿卖八十多万,没人质疑。零跑D19预售奔着30万去,底下已经有人在嘀咕:“他们有那个底子吗?”
开了二十多年车,见过太多品牌想往上走。能成的没几个,栽跟头的倒是一大把。零跑这回拿出的这台车,说实话,配置表看着挺唬人——但配置表和真车体验,中间隔着的可不止一张纸那么简单。
增程这条路,走得有点不按常理
市面上的增程车,电池包大多四十来度,够市区溜达就行。零跑倒好,直接塞了个80.3度的大块头进去,官方说纯电能跑500公里。这个思路其实挺较劲的——既然做增程,为啥要在电池容量上妥协?
仔细琢磨一下,这套逻辑或许站得住脚。大多数人平时就是上下班代步,一周充一次电够用,油箱基本闲置。但心里又没底,总担心跑长途找不到充电桩。零跑这个做法,算是把“电为主、油为辅”这事儿做得够彻底。当然,成本肯定也跟着上去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这笔账还得买车的人自己掂量。
那套双矢量电机系统,说白了就是让四个轮子各干各的活。转弯时内外侧扭矩分配不一样,理论上能让这台五米多长的大家伙开起来更灵活。宣传资料上写着3.6米最小转弯半径,这数字以前只在百万级车上见过。我是真想找个空地试试,看看实际表现跟纸面差距有多大。
底盘上那套空气悬架配CDC减振器,官方宣称能提前预判路况。听着挺玄乎,实际效果如何,还得等车真正交付了才知道。毕竟这年头,发布会上的演示视频,都是挑最理想的工况拍的。
1280算力,数字背后是什么?
两颗高通8797芯片叠上去,算力确实够看。但老实讲,算力这玩意儿有点像手机跑分,数字漂亮是一回事,实际用起来顺不顺手又是另一回事。零跑说这套系统能跑200亿参数的大模型,语音助手也挺机灵——这些功能,还得让真正的车主去验证。
我比较在意的是那套辅助驾驶。硬件配置看着挺齐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该有的都有。但零跑毕竟不是靠智驾起家的,这套系统的成熟度怎么样,心里多少得打个问号。市面上参数好看但实际体验拉胯的例子,见得也不少了。
他们说要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通勤,甚至包括地下停车场自动找车位。这种功能如果真能做到,确实挺方便。但从技术演示到量产落地,中间的距离,可能比想象中要远。
车里装制氧机,想法挺大胆
车上搞个制氧系统,这创意确实新鲜。对于常跑高原或者长途驾驶的人,或许真能派上用场。但对大多数城市通勤用户来说,这功能的使用频率可能不会太高。能把这种设备做成车规级并量产,技术实力还是值得认可的——只是这配置到底算“加分项”还是“摆设”,恐怕要看个人用车场景。
倒是那套静音工程,看着做得挺扎实。五层隔音、夹胶玻璃、静音轮胎,该上的都上了。如果真能在120公里时速下把噪音控制到65分贝左右,这水平确实不错。开车这么多年,我深知一台安静的车对长途驾驶有多重要——噪音控制得好,疲劳度能降不少。
座舱空间的设计也下了些功夫。第三排不是那种应付式的“小板凳”,座椅高度和宽度都跟第二排差不多。这对真正把七座当刚需的家庭来说,算是个实在的优点。后备厢458升的基础容积,比某些同级车型大不少,日常装点东西应该够用。
全域自研,是底气还是冒险?
零跑敢把核心零部件自研比例做到65%,这份执拗我是理解的。在这个大家都习惯“全球采购”的时代,坚持自己搞研发,要么是真有两把刷子,要么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好处显而易见——成本能压下来,技术也攥在自己手里。风险也不小,万一哪个环节没打磨好,翻车的代价可不低。
朱江明把零跑比作“车圈优衣库”,这个比喻挺有意思。优衣库靠的是规模化和高周转,而不是单件高利润。零跑这套打法能不能在30万价位段行得通,还得看市场认不认账。毕竟这个价位的消费者,要的不只是参数表上的数字,还有品牌带来的那份认同感。
从销量数据看,零跑今年前九个月交了快四十万台车,新势力里排头部。但主力车型均价才十五万,这就是问题所在。D19如果真能站稳30万这个价位,对零跑来说,意义可能比卖出多少台车更重要——这关系到品牌能不能真正往上走。
30万这个价位,对手不少
这个价位段的大型SUV,理想L9、问界M9、乐道L90都是劲敌。参数对比上,D19在电池容量、算力、底盘配置上或许有些优势。但品牌认知度,确实是个短板。有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零跑高端产品的支付意愿,比理想要低一截。
零跑的应对策略,是强调“参数透明”。官网直接标出零部件供应商,用供应链来背书。这种“不玩虚的”沟通方式,在信息过载的市场里,说不定真能形成差异化。但最终能不能打动消费者,还得看产品本身的实际表现。
渠道能力也是个问题。零跑全国门店数量,比理想少不少。为了弥补这个短板,他们在加速建城市旗舰店,培训“技术顾问”而不是传统销售。这个思路倒是对的——卖30万的车,靠话术已经不够了,得让顾问真正懂产品。
市场环境也在变。大型SUV这个细分市场,下半年又进来好几个高性价比选手。价格战打到现在,消费者变聪明了,不会单看配置表就掏钱。D19能不能在坚守价格的同时,证明“贵有所值”,这才是零跑品牌向上成败的关键。
最后想说的
零跑D19像是一份答卷,答的是“国产新势力能不能做高端车”这道题。配置给得足,该有的都有了。但市场是最严苛的考官,不会因为你努力就给高分。
至于这台车值不值30万,我不给答案。建议有兴趣的朋友,等车上市了自己去试驾,坐进车里感受一下那套空悬够不够舒服,开上一段看看那个矢量掉头是不是真好用。毕竟买车这事儿,别人说再多都是虚的,只有自己屁股坐上去了,手握住方向盘了,心里才有数。
零跑憋了十年要在D19上证明什么,咱们拉长了看。这个市场从来不缺故事,缺的是能把故事讲圆的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