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高速拥堵撕下电车伪装:鼓吹者为何集体噤声?

“履践方知行路难。” 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个五一长假高速路上的“电动车突围记”。

原以为是场轻装简行的绿色出行,不想却沦为一场“电动汽车耐力赛”。那些在都市丛林里游刃有余,标榜着“零碳足迹、超长续航”的电动座驾,一旦驶入高速公路,尤其是在拥堵路段,便宛如集体“失语”,性能大打折扣。

五一高速拥堵撕下电车伪装:鼓吹者为何集体噤声?-有驾

这个五一,诸多电动车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里程焦虑”:眼见电量如泄洪般骤降,空调成了奢侈品,恨不得卸下车窗,仰仗自然风苟延残喘。更令人扼腕的是,即便寻觅到充电桩,等待的队伍也已蜿蜒成一条长龙。反观燃油车,只需片刻便能满载而归,继续驰骋。这情景,堪称一出现实版的“油电拉锯战”。

事情的梗概是这样的:五一假期,国内高速公路迎来客流井喷,交通拥堵难以避免。而寄托着人们厚望的新能源汽车,在此番“大考”中,短板暴露无遗。续航里程注水、充电桩匮乏、充电耗时过长等问题,令电动车主怨声载道。那些曾对电动车各种优点摇旗呐喊的“鼓吹者”,此时却集体噤声,销声匿迹。

五一高速拥堵撕下电车伪装:鼓吹者为何集体噤声?-有驾

此事,深究起来,绝非等闲。

电动车续航虚标,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厂家在宣传册上,动辄标榜“600公里无忧续航”,可实际驾驶体验呢?高速行驶能跑个300公里已属侥幸。这好比网购服装,标注“均码”,实则只适合T台模特。岂能不令人恼火?

五一高速拥堵撕下电车伪装:鼓吹者为何集体噤声?-有驾

更令人郁闷的是,交通梗阻时,电耗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开启空调,眼睁睁地看着电量如决堤之水般流逝,那种心慌,堪比遗失了贵重财物。有车主哀叹,原本规划好的行程,被“电量焦虑”搅乱,不得不临时更改路线,甚至忍痛取消。

再说说充电难题。在城市中,充电桩尚算便利,可到了高速服务区,那便是“杯水车薪”。排队充电两三个钟头,折算下来的时间成本,甚至高于燃油车加油!更遑论有些充电桩还会不时“宕机”,电压不稳,导致无法充电。这哪里是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简直是自讨苦吃。

以鄙人为例,朋友老李便是鲜活的案例。去年底,他刚入手一辆“网红”电动车,每日在社交媒体上炫耀“零排放、超节能”。不料,这次五一,他也深陷高速拥堵的泥潭。据他事后痛陈,为了节约电量,全家上下未敢启动空调,硬生生将自己蒸成了“人肉包子”。目睹邻车燃油车主怡然自得地享用冰镇西瓜,他悔恨交加。

五一高速拥堵撕下电车伪装:鼓吹者为何集体噤声?-有驾

更有甚者,为了破解充电困境,竟有人在后备箱里塞入一台柴油发电机,边跑边充电。此情此景,颇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这究竟是新能源汽车,抑或是“油电混合动力至臻版”?

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所有电动车。毕竟,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国家亦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续航里程掺水、充电设施捉襟见肘、技术尚不成熟等等,都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挑战。

五一高速拥堵撕下电车伪装:鼓吹者为何集体噤声?-有驾

欲要化解这些难题,车企切不可只顾粉饰,务必拿出真材实料。续航里程必须货真价实,充电设施亟待加速铺设,技术革新需不断突破。绝不能让消费者耗费巨资,换来的却是焦灼与失望。

政府亦应加大监管力度,严惩虚假宣传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升级。

归根结底,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仰赖于技术进步与服务优化。唯有真正戳中消费者的痛点,方能赢得市场,方能使新能源汽车行稳致远。切莫让滞留高速公路上的电动车,沦为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谈资。我们所期冀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便捷与自由的出行体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