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上市一年再召回,雷军:车主请细看

说实话,看到小米SU7上市一年多就第二次召回,我第一反应是:这事儿有点不对劲啊?不是说好要“为发烧而生”的吗?怎么车还没热,先“发烧”了?但冷静下来一想,咱们也别急着喷,先听听雷军怎么说。毕竟人家亲自下场回应了:“车主朋友们仔细看看。”这话听着挺诚恳,但背后是不是也藏着点无奈?今天我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一个潜在车主的身份,聊聊这台从发布就“上头”全网的小米SU7,它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掏钱。

先说外观,这车一出来,“出片利器”这四个字真不是吹的。你看那溜背造型,配上无框车门,还有那贯穿式尾灯,晚上一亮,妥妥的“灯厂”水准。走在街上,回头率绝对“走路摇头晃脑”级别。但话说回来,设计是好看,可实用性呢?比如那个超大风阻系数,虽然官方没公布具体数字,但看这造型,风阻系数估计得“顶呱呱”地高,直接影响续航和高速稳定性。你想要拉风,就得为多花的电费买单,这算不算一种“真香”背后的代价?

再看内饰,小米的强项嘛,智能化体验必须得“支棱起来”。15.6英寸中控大屏,MIUI for Car系统,跟手机生态无缝衔接,用惯了小米手机的人,上手基本零门槛。语音助手小爱同学也挺聪明,说“我有点冷”,它真能自动调高空调温度。但问题来了,车机系统再流畅,也架不住偶尔“抽风”吧?有车主反馈说系统卡顿、APP闪退,甚至OTA升级失败。这可不是手机,重启一下就行,开车时系统崩了,那可是安全隐患。你说雷军强调“仔细看看”,是不是也在提醒大家:别光看表面光鲜,细节才是魔鬼?

小米SU7上市一年再召回,雷军:车主请细看-有驾

动力方面,SU7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个版本。百公里加速最快3.2秒,这数据一出,多少性能车都得“天塌了”。日常通勤?那简直是“杀鸡用牛刀”。但你要说它是个“驾驶玩具”,我反而觉得有点勉强。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弯时侧倾有点明显,运动感没那么纯粹。加上转向手感偏轻,缺乏那种“人车合一”的沟通感。所以它更像一个“西装暴徒”——外表犀利,内心温柔。适合城市代步,偶尔高速超个车,但真要下赛道?还是算了。

说到智能化,SU7标配L2级辅助驾驶,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这些都有。但实际体验下来,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的覆盖率和稳定性,跟“车界网红”小鹏、华为系比,还是差了口气。尤其在复杂路口,系统容易“劝退”式退出,还得你手动接管。这就像一个学霸考试总差几分上985,看着挺厉害,关键时刻掉链子。

安全性这块,SU7用了高强度钢铝混合车身,气囊也给到了8个,主被动安全配置没缩水。但最近两次召回,一次是软件问题可能导致动力中断,另一次是制动助力单元可能失效——这可不是小毛病,直接关系到“天塌了”级别的安全风险。雷军说“仔细看看”,车主们心里估计都在“气的蹦起来”:我花钱买的是科技享受,不是拿命开玩笑吧?

那咱们横向比比看。同价位里,特斯拉Model 3算是老对手了。Model 3操控“顶呱呱”,三电技术成熟,超充网络也方便。但它内饰太“买菜车”了,智能化体验跟SU7比,简直是“老咕噜棒子”。再看极氪007,同样是国产性能电轿,底盘调校更扎实,操控感接近“驾驶玩具”,价格还比SU7便宜点。但它的车机系统,唉,懂的都懂,生态整合差了小米一大截。

小米SU7上市一年再召回,雷军:车主请细看-有驾

所以你看,SU7这车,优点很“上头”,缺点也挺“劝退”。它把手机那一套用户体验搬到了车上,让年轻人觉得“真香”。但汽车不是手机,不能靠频繁OTA来“修bug”。它需要的是从第一天起就足够稳定、足够安全。两次召回,确实让品牌形象打了点“脸”。

你说它是不是“国民神车”?现在下结论还太早。毕竟才上市一年多,用户反馈还在积累。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米想靠SU7“上桌第一个动筷”,在高端电动车市场分一杯羹,路还很长。技术可以追赶,口碑却得一点点攒。

小米SU7上市一年再召回,雷军:车主请细看-有驾

这样的小米SU7,你觉得它到底是“神车”还是“网红”?你会考虑买一台支持雷总的梦想吗?还是说,你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老咕噜棒子”但更靠谱的传统品牌?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