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市场有个消息,相信不少关注车的朋友都看到了,那就是东风本田的思域这款车,价格一下子降到了一个让人有点不敢相信的水平,起售价直接标到了8.99万元。
这个价格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有点懵,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思域吗?
毕竟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思域可不是这么“亲民”的。
要说思域这款车,前些年在中国市场上那可是个响当当的角色。
那时候,它被很多年轻人奉为“神车”,甚至有个“秒天秒地秒空气”的响亮外号。
这个外号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确实反映出当时思域在同级别车型里,无论是动力性能还是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是非常突出的。
那时候的市场是什么样的呢?
你想买一台思域,光准备好官方指导价的钱是远远不够的。
去到4S店里,销售人员往往会告诉你车源紧张,需要排队等车,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三五个月。
如果你不想等,想早点把车开回家,那就得额外加钱,可能是加装一些价格虚高的装饰,也可能是直接加现金,这么一通操作下来,一台十几万的车,最后落地价轻轻松松就奔着十七八万甚至更高去了。
即便如此,当时还是有大把的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思域的销量也一直非常坚挺,可以说是东风本田旗下绝对的销量支柱。
可是,谁也没想到,市场的风向说变就变,而且变得这么快。
就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曾经需要加价才能买到的思域,现在却要靠“骨折价”来吸引顾客了。
这种巨大的反差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势头崛起了。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数据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就在不久前的7月份,思域的单月销量和去年同期相比,暴跌了超过七成,达到了74%;就算是和前一个月相比,也大幅下滑了60%。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看,在一年之内,它的月销量跌幅更是高达88%。
具体来看,今年1月份的时候,思域的月销量还能维持在9000多台的水平,这个成绩虽然不如巅峰时期,但也还算过得去。
可到了2月份,销量就突然“崩盘”,直接掉到了不足2500台。
之后的几个月,也一直在三四千台的低位徘徊。
从一个月能卖上万台的明星车型,到现在一个月卖几千台都费劲,这种落差,对任何一款车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关键在于消费者的选择变了,尤其是作为思域主要目标群体的年轻人,他们的购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以前,年轻人买车,可能更看重的是品牌、是发动机技术、是操控感受,追求的是所谓的“驾驶乐趣”。
本田思域恰好在这些方面做得不错,所以深受欢迎。
但是现在,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智能化、科技感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传统机械性能的执着。
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的购车场景。
一个年轻人走进两家店,一家是本田4S店,他看到的思域,内饰设计可能几年都没什么大变化,中控屏幕不大,车机系统反应也一般,能实现的功能比较基础。
然后他又走进一家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店里,一坐进车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堪比平板电脑的超大中控屏幕,语音助手反应灵敏,能陪你聊天、帮你设置导航、播放音乐,各种应用软件应有尽有,整辆车就像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
更重要的是,在性能方面,以前思域引以为傲的加速能力,现在被很多十几万的国产电动车轻松超越。
电动车那种安静、平顺且瞬间爆发的提速感,是传统燃油车很难比拟的。
两相对比之下,选择就变得很简单了。
一边是价格曾经很坚挺、智能化配置落后、用车成本相对较高的合资燃油车;另一边是设计新潮、科技配置拉满、性能更强、用车成本更低的国产新能源车。
对于务实又追求新鲜体验的当代年轻人来说,答案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我们看到,大量的年轻消费者都被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品牌吸引走了。
思域的困境,并不仅仅是它一款车的问题,而是整个本田品牌,乃至许多传统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田的另外两款王牌车型,雅阁和CR-V,曾经也是各自细分市场的标杆,但现在同样面临着来自国产新能源车型的巨大冲击,销量也大不如前。
从整个本田品牌在中国的表现来看,今年1-8月,其在华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同比下滑了21%,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说明它的整个产品线都遇到了麻烦。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像本田这样的传统车企,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时,步伐迈得太慢了,或者说,思想上还存在着一些过去的包袱。
他们过于相信自己多年来建立的品牌优势和在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而对中国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不够敏感,对新能源技术浪潮的到来准备不足。
当中国的自主品牌已经全身心投入到纯电动、插电混动以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研发中时,这些合资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型不仅数量少,而且在产品力上也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竞争力。
因此,这次思域降价到8.99万元起,可以看作是本田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一次非常无奈但又必须做出的反应。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促销活动了,更像是一种战略上的调整和妥协。
它试图用过去不敢想象的低价,来清理库存,稳住市场份额,唤回那些已经把目光投向新能源车的消费者。
但这一招能否奏效,能持续多久,都还是个未知数。
因为市场的根本逻辑已经改变了,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拼价格的时代,而是产品力、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的全方位竞争。
思域的这次降价,更像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清晰地告诉我们,那个属于合资燃油车的“黄金时代”或许真的已经过去了,一个由中国品牌引领的新能源汽车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向我们走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