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压垮野心!福特放弃与特斯拉“硬刚”,油电车竟成救命稻草?

2025年5月1日,路透社一则消息引发车圈震动:福特宣布终止代号FNV4的下一代电气架构研发,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汽车大脑”项目,因成本失控和进度拖延被迫搁浅。这意味着,福特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道路——放弃与特斯拉的“正面硬刚”,转而押注“油电同智”战略。

成本压垮野心!福特放弃与特斯拉“硬刚”,油电车竟成救命稻草?-有驾

割肉止损:传统车企的“软件焦虑”

FNV4项目的夭折,折射出传统车企转型的集体困境。福特CEO法利曾直言:“车上150个模块的代码来自150家供应商,改个座椅都要找博世授权。”这种“拼图式”的软件架构,让福特这样的百年大厂在OTA升级、功能迭代上举步维艰,甚至导致连续三年召回量登顶行业。反观特斯拉、Rivian等新势力,从零自研软件,反而轻装上阵。

“油电同智”能破局吗?

福特选择将FNV4的经验融入现有系统,并通过“臭鼬工厂”团队探索渐进式创新。发言人强调:“我们不会只给电车装智能,油车也要联网。”这一策略看似保守,实则暗藏玄机——当前全球新能源市场增速放缓,福特在欧洲已推迟全面电动化,转而保留燃油车并加码混动。与其烧钱追赶,不如先盘活基本盘,或许正是福特“壮士断腕”的底层逻辑。

成本压垮野心!福特放弃与特斯拉“硬刚”,油电车竟成救命稻草?-有驾

行业启示录:大象转身有多难?

福特的困境并非个例。大众为转型连打三场硬仗,奔驰A级燃油车延期停产,雷诺甚至暂缓电动车IPO。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传统车企的供应链壁垒,在智能化时代反而成了“阿喀琉斯之踵”。当代码成为新的护城河,如何平衡供应商生态与自主可控,将成为决定生死的关键。

小编观点:

福特的选择看似退守,实则以退为进。在油电切换的混沌期,与其豪赌单一技术路线,不如先解决“软件卡脖子”难题。毕竟,比起炫酷的自动驾驶,消费者更在乎车机不卡顿、召回少一点。这场转型马拉松,耐力或许比爆发力更重要。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讨论留言,喜欢的可以关注一下小编后续文章。每日分享科技热点!

(本文综合路透社、IT之家等信源,数据来源公开可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