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小米SU7”,你会想起啥?是数码圈里那帮发烧友们的热烈讨论,还是车圈大佬们一遍一遍分析参数?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小米SU7不过是一台刚上市的电动车,和咱们这些普通打工人有什么关系呢?可偏偏就有这么一个“大胃王”良子,坐进了这辆车里,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网络地震。
你说奇怪不奇怪,“大胃袋良子”是干吃播的,流量那叫一个大。她的一身标配——粉色五菱MINIEV,也是网红级别的存在,几乎成了她本人形象的延伸。结果突然换到小米SU7,光画面一出来,气质立马变了。一边是小巧玲珑、里外透着可爱感和接地气;一边是线条流畅、科技感满满的新锐潮车,这跨度,搁谁身上都得多看两眼。你说,这是不是属于“人设和座驾的反差萌”?这年头,谁还没点“反差感”啊!
其实看着良子坐进SU7,我脑子里忽然就冒了个问号:车主和车的气质,到底该是融为一体,还是反着才吸引眼球?咱们以前总讲究“人车合一”,一个人长什么样,适合开什么车,这叫“身份匹配”。可现在网络的玩法,好像谁越出乎意料,话题就越容易传开。像良子这样的反差组搭,反倒比常规组合有意思多了。到底什么才是“对的打开方式”?也许就该让每个人自己决定吧——毕竟,开个开心的车,开到哪都是流量密码。
再说回这次良子换车的事。如果只看买卖本身,也是稀疏平常。可有意思的是,SU7一下子被拉进了吃播和泛娱乐的场域。照以前,小米造个什么东西,起码先得在数码圈里掀起一阵风浪,然后汽车圈再扒几轮,工程师、KOL们各有各的说法。可现在,良子的粉丝里头,大把人可能根本不关心马力、续航、动力什么的——他们第一反应是:“哇!良子坐进去,这车还能小吗?”我看评论区都快被这个问题刷屏了。
再想深一点,这事还真挺妙。以前企业砸微博、推短视频广告,效果不见得有多炸裂。良子的换车,就是最朴素最接地气的“破圈流量”。她没有按剧本硬给你安利参数,吃播视频里一拍,镜头扫到苏七宽敞的车厢,顺带拎几个夜宵袋子,气氛比讲解员还带感。你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记住这辆车了。用营销行话说,就是品牌“无声无息地入侵了吃瓜群众心智”——但说穿了,无非是一次人和产品的巧合,但好家伙,这巧合就成了社交网络最稀缺的东西。
咱们再说说空间问题。一辆车空间大不大,有没有用?过去,大家喜欢拿身高体重和后备箱做文章,但这种测评看多了,也就那样。可你看良子的粉丝怎么问:“良子一顿饭吃不完的美食,放得下吗?”“这后备箱到底能收多少宵夜套餐?”这种提问方式,倒是一下子击中了大家最朴素的判断——空间不是拿数据看,是拿生活来验证的。你说车空间再大,东西装不进能行吗?现在,良子亲自坐镇,实实在在地帮大家验证这个传说,还顺便让人家免费做了波流量广告,小米不得偷着乐?
细琢磨,现在的小米SU7绝不是之前汽车厂商那种生拉硬拽地卖点:什么速度多快、什么电耗多低,这些大家都耳朵起茧。可真要说到“社交属性”,SU7真就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你想想,吃货、数码、小康生活这几样东西,哪样不是当代年轻人挂在嘴边的代表?以前有人说,什么车主才算真正融进了生活,现在不用专家分析,明摆着:能闹腾进短视频、能装得下美食、还能混俩段子,才叫“爆款之源”。
每次看到网络粉丝的灵魂拷问,我都觉得“这才是世间正道”。像什么“十万级可以选啥车”,你去让那些网友吵去,可到了这里,全成了真实场景。你说良子带着粉色行李箱进来,把一堆烧烤塞后备箱,这不就是“用得爽”的具象写照吗?用户感受永远比纸面数据来得要紧。先从真实生活里解决问题,谁还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
再看这些年汽车营销,那些个“豪华体验馆”早黄了;KOL、明星打卡一波接一波,网友还不是看完就忘。可良子这波操作,挺像种苗撒进田头,让人不能不多看一眼。甚至你要说雷老板花大价钱,砸不出这种效果来。我估计他看到评论区哭笑不得,这波算是意外彩蛋。说明啥?真正能引发关注的,是生活气息而不是数据。以前看行业分析报告,总拿多少男人多少技术粉说事儿,但现在一场“吃播换车”,让百万人关注,哪个分析师敢夸自己早看出来?
你问良子为啥换车?是喜欢科技感、还是需要更大空间、抑或就是单纯想体验下“新一代国货”?说不定都有,也说不定啥都不是。就像咱们每个人换手机、买新鞋,理由总是五花八门。车这玩意,终究是“生活里面装点面子、自在和梦想的小道具”罢了。是给自己多一种可能,也让世界多一种想象。
小米的SU7,雷军的“造车长征”,到底算不算成功?这问题其实挺大,也挺无聊。成不成功,归根结底不是几个高管、几个大数据说了算,是大家对它有没有“用上瘾”的冲动。 良子这一开,等于直接把SU7扔到了大众生活的中央广场。什么意思?它已经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个“梗”,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参与者。如果有一天大家聊到“哪种生活方式”,会自然想到“吃好、玩好、开得爽、车里能装一切需要的生活细节”,那SU7的品牌资产就真正立起来了。
其实时代真的变了。以前我们买车,看爹妈、看邻居、看单位领导,讲究的都是个“体面”。现在年轻人买车更看重什么?是那种“我能不能用舒服、能不能撑场面、能不能做自己”。车已经不再是调调、门面,而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符号。咱们不是说SU7能一夜之间抢占所有市场,但它至少证明:一台新车是不是能红,不光拼技术、拼性价比,还得拼“谁能笑着挤进大众里”。良子用最朴实的方式,给小米交了一份漂亮的社会化营销答卷。
也许有一天,SU7会走进更多普通人的生活里,不再光是KOL讨论的心头好。也许明天某个你熟悉的吃播、vlogger甚至你自己,都坐上了这辆“鸟枪换炮”的中国科技新车。到时候,疯传的不是参数,不是数据,更不是哪个大V说了什么,而是一个又一个“关于怎么装下美好生活”的新段子。
车,大概就是这样吧——既要装下身体,更要装下理想,和说不完的新鲜故事。良子的选择,其实也没那么难懂。因为,每个人心里,难免都想从小小的MINIEV,开到属于自己的SU7。这不是升级,是生活本来的模样。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