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手握王牌,比亚迪再翻倍,第三张牌揭晓

当我们现在聊起比亚迪,大家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画面,很可能就是马路上越来越多见的那些挂着“汉”、“唐”、“宋”车标的新能源汽车。很多人会觉得,比亚迪不就是个造车的嘛,而且现在车卖得是真不错,在国内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放眼全球,也把曾经的霸主特斯拉给挤了下去,成了全球新能源车的销量冠军。如果咱们的印象只停留在这一层,那可能就把这家企业想得太简单了。实际上,在王传福手里,汽车业务虽然是他最亮眼的一张王牌,但绝不是唯一的一张。除了汽车和很多人知道的电子代工业务,他还有一张隐藏得更深、但潜力同样巨大的王牌,这张牌要是打好了,完全有能力再造一个和汽车业务体量相当的比亚迪。这张牌,就是储能。

这事儿咱们得从遥远的德国说起。就在不久前,德国一个名叫博林施泰特的地方,启动了他们国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储能电站项目。这个电站可不是个小东西,它储存的电能,足以让十七万户德国家庭连续使用两个小时。这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德国这些年在环保上走得非常激进,下定决心要把国内的核电站全部关停,全面转向风能、太阳能这些清洁能源。这个想法当然是好的,但现实却给他们上了一课。风能和太阳能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俗称“看天吃饭”。风大的时候、太阳足的时候,发的电用不完;可一旦风停了、天阴了,发电量就断崖式下跌。这种忽高忽低的电力供应,对整个国家的电网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就像心脏病人一样,随时可能出问题。

王传福手握王牌,比亚迪再翻倍,第三张牌揭晓-有驾

就在德国人为这事儿焦头烂额的时候,比亚迪带着解决方案来了。他们为这个关键项目提供了核心设备——整整六十四套被称作“MC Cube BESS”的魔方储能系统。能被以严谨、挑剔著称的德国人选中,比亚迪靠的绝不是运气。这套系统里藏着比亚迪的独门秘籍,一种叫做CTS的超级集成技术。这个技术名词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说白了效果很简单:就是在同样一块土地上,比亚迪的储能设备能比别人家多储存将近一倍的电量,官方数据是空间利用率提升了98%。打个比方,就好比同样大小的一个仓库,别人只能放一百箱货物,比亚迪却有办法塞进去将近两百箱。这对项目建设方来说,意味着可以少用很多土地,建设成本大大降低,整个工程的建设周期也能缩短超过15%。更让德国人吃下定心丸的,是这些“大魔方”里装载的,正是比亚迪在汽车上已经名声大噪的刀片电池。刀片电池最大的优点就是安全,就算遇到极端情况,也能做到不起火、不爆炸。再加上智能化的监测和调控系统,可以保证整个储能电站在德国多变的气候和复杂的用电环境下,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能拿下这个订单,本身就是对中国技术实力的一次极佳证明。

王传福手握王牌,比亚迪再翻倍,第三张牌揭晓-有驾

看到比亚迪在储能领域取得这样的成就,很多人可能会以为,这是他们看到新能源火了之后,才临时起意冲进来的一个新业务。但事实恰恰相反,这盘大棋,王传福已经默默布局了长达十七年之久。王传福是工程师出身,从1995年创办比亚迪开始,他就给这家公司注入了强烈的技术基因。三十年来,比亚迪在研发上的投入可以说是近乎疯狂的。我们看一组数据就能明白:从2011年到2024年的这十四年里,比亚迪有十三年的研发投入金额,都超过了公司当年的全年净利润,累计投入的研发资金超过了两千一百亿元。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一个家庭,一年辛辛苦苦赚了十万块钱,结果却花了十一万、十二万去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买各种学习资料,赌的就是一个未来。正是这种不计成本的“技术偏执”,才让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电池、电机到电控系统,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成了全球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中国车企。

王传福手握王牌,比亚迪再翻倍,第三张牌揭晓-有驾

在储能业务上,王传福复制了同样的打法。早在2008年,当国内大部分人对“储能”这个词还很陌生的时候,比亚迪就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始进行储能技术的研发。经过十几年的深耕,如今的比亚迪已经打通了储能领域的整个产业链。从最上游的电池原材料,到中游的电芯、电源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部件,再到下游最终的系统集成和应用,比亚迪全部都能自己搞定。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核心技术和成本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会被别人“卡脖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能遥遥领先。所以我们看到,比亚迪的储能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应用广泛,而且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出海,远销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多个国家,并且在不少海外市场都做到了行业领先的地位。

王传福手握王牌,比亚迪再翻倍,第三张牌揭晓-有驾

一提到新能源领域的高手对决,就不能不提另一个人,那就是特斯拉的马斯克。非常有意思的是,王传福和马斯克这两位中美科技界的领军人物,似乎总是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下着同一盘棋。在电动汽车市场,比亚迪和特斯拉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全球销量冠军的宝座几经易主,他们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而在储能这个更为广阔的战场上,两位大佬的较量同样是针锋相对。王传福早就带领比亚迪,在2011年就把集装箱式的储能产品卖到了马斯克的大本营美国市场。最近几年,比亚迪储能业务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2022年,比亚迪储能系统的全球出货量是12.1GWh,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就猛增到了28.4GWh,一年时间翻了一倍还多。到2024年底,比亚迪储能系统在全球累计的商业运营规模已经超过了75GWh。根据今年的最新数据,比亚迪的储能系统出货量已经排到了全球第三,仅次于阳光电源和老对手特斯拉。

王传福手握王牌,比亚迪再翻倍,第三张牌揭晓-有驾

面对比亚迪的步步紧逼,马斯克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他选择了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来回应,直接把战火烧到了比亚迪的家门口。特斯拉宣布在中国上海投资建设一座专门生产储能设备的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高达40GWh。这个数字有多夸张呢?它几乎相当于2024年整个中国新增储能装机规模的将近四成。马斯克的算盘打得很清楚,就是要利用在中国本土生产的成本优势,在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储能市场,与比亚迪展开正面决战。这场对决的背后,是两位企业家对未来能源格局的深刻洞察。他们都清楚地看到,新能源革命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用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更关键的一步,是如何将那些不稳定的绿色能源有效地储存起来,变成可以随时取用的稳定电力。储能,正是这盘棋的决胜关键,它已经成为大国能源战略的核心。王传福的战略是以电池技术为根基,同时驱动汽车和储能两个巨大的齿轮,相互促进,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而马斯克也同样在电动汽车、光伏和储能三个领域全面布局。可以预见,未来在这两个决定人类能源走向的关键赛道上,王传福和马斯克,比亚迪和特斯拉,将上演更加激烈和精彩的竞争。而这种高水平的竞争,最终也将推动全球能源变革的进程大大加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