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汽车提交香港上市申请三年销量翻三倍!已实现单季盈利

《不到四十天拿下港股申报,这家车企凭什么让资本和用户都点头?》

夜里九点,生产线还亮着白光,工人们像演出散场后还在收摊的戏班。

岚图汽车在这时完成了一份文件,把一串数据和计划送进了香港联交所的窗口。

外界看到的是公司在公告里写的“已递交上市申请”,内部看到的是一个从交付第一辆车到二十万辆下线、一路奔跑的连贯故事。

岚图汽车提交香港上市申请三年销量翻三倍!已实现单季盈利-有驾

有人把这一刻形容为“按下了变速杆”,有人戏称这像是一场加速赛的冲线。

但最令人好奇的是,这一切是如何在不到四十天从对外公告到递交申请这一步走成的。

起点并不遥远。

2021年八月,第一辆岚图FREE开始交付,品牌的旅程就此展开。

接下来的年月里,产销数据像连珠炮一样接连炸响:2024年四月,第十万辆整车驶下生产线;一年后,也就是2025年四月,第十万辆之后的又一个十万被记录在案,从十万到二十万,仅仅用了整整一年时间。

销量上更有杀手锏,2022年销量仅有1.94万辆,到了2024年一口气跃升到8.01万辆,这样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03.2%,把岚图推到国内高端新能源品牌增长速度的前三位。

进到2025年,前七个月的销量已经达到6.67万辆。

岚图汽车提交香港上市申请三年销量翻三倍!已实现单季盈利-有驾

把这些数字放在一起看,会觉得有点像电视剧的快进镜头:从小规模试水到大规模放量,从亏损到在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再到2025年前七个月继续盈利。

营收也跟着走高,2022年营业收入60.5亿元,到了2024年攀升到193.6亿元,平均年增速接近79%。

2025年前七个月的收入为157.8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了90.2%。

盈亏曲线和毛利率曲线同样让人兴奋:毛利率从2022年的8.3%提升至2024年的21.0%,在2025年前七个月再微增到21.3%。

把这些成果归结为“走运”显然不贴切。

岚图有一套自己的打法,核心是一条“技术自研可控”的路线。

公司内部把技术分成五个底座:整个平台架构、岚海动力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用户生态。

岚图汽车提交香港上市申请三年销量翻三倍!已实现单季盈利-有驾

这样的分门别类不是花拳绣腿,而是把技术做成了工具箱,可以在不同车型上灵活组合。

工程团队强调同一架构上支持纯电、插电混动和增程三种动力形式,意思就是用户不必为不同车型操心不同底盘技术。

技术亮点里最容易引起路人侧目的,是他们拿出来的800伏超混技术。

官方数据写得干脆利落:在中大型混动车上能够实现360到410公里的纯电续航,综合续航超过1400公里,最夸张的指标是把电量从20%充到80%只需12分钟。

工程师在车间笑着对媒体说,“充电像加油那样快,长途出行的焦虑会少很多。”关于自动驾驶,岚图自研的“鲲鹏智驾”主张覆盖泊车与行驶等多场景的组合化辅助驾驶。

公司还与华为在有条件的L3自动驾驶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搭载了华为提供的ADS 4.0与鸿蒙座舱5.0的车型,提升了智能驾驶与座舱体验的辨识度。

这帮工程师和策划不满足于把技术写在白皮书上,他们把专利变成了能落地的零件。

岚图汽车提交香港上市申请三年销量翻三倍!已实现单季盈利-有驾

统计显示,到2025年7月31日,岚图获得的授权专利有1,519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有4,783项。

数字本身很能吓人,但更关键的是公司把这些知识产权全部应用到了在售的产品里,既有数量也有使用效率。

产品线铺陈得也有章法。

目标客户群是价位在20万到50万的中坚力量群体,公司在SUV、MPV、轿车三大类别都准备了拳头产品。

代表作被包装成“三旗舰”——梦想家作为高端新能源MPV,从推出到2024年卖出4.7万辆,排名新能源MPV市场第二位;泰山担当SUV位置;追光L撑起轿车战线。

三款车共享岚海智能超混平台,配备后轮转向、空气悬架等较为豪华的配置,满足对舒适和操控有要求的买家。

其他车型如FREE+和知音形成的“SUV双子星”照顾了偏年轻的消费者。

岚图汽车提交香港上市申请三年销量翻三倍!已实现单季盈利-有驾

公司计划每年投放一到三款新车,目标到2026年底形成6到9款的完整家族。

市场布局也不是铺开地图喊口号。

走直营模式是岚图的首选,旨在建立与用户的直接联系和服务感。

规划里明确提出,到2026年国内零售触点要扩展到一千家,覆盖超过两百个城市,并在核心商圈加密门店分布。

海外市场早有试水,至2025年7月31日,岚图的产品已经进入三十九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量在稳步上升,公司倾向继续深耕欧洲、中东和中亚等战略地区。

走到递交港股申请这一步,目的显而易见:连接更广的资本网络,加速技术研发与海外扩张。

资本是催化剂,特别是在研发投入与渠道扩张上能起快速放大的作用。

岚图汽车提交香港上市申请三年销量翻三倍!已实现单季盈利-有驾

管理层在内部交流会上说,“上市是为了把技术做得更稳、把服务做得更厚,把品牌能做得更响。”

市场机遇很清晰: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受众在扩大,消费者愿意为更完善的产品付费。

岚图把自研与专利、产能扩张和产品矩阵的搭建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能快速响应市场的系统。

面对的对手也不是小角色,国内外的竞争者都在冲刺高端市场,品牌、技术和渠道都会成为争夺的焦点。

外部挑战还包括不同国家的监管适配、海外本地化服务与供应链稳定性。

公司在公开场合坦言,保持毛利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是未来要处理的长期课题。

行业背景值得一提。

岚图汽车提交香港上市申请三年销量翻三倍!已实现单季盈利-有驾

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支持政策为厂商提供了成长土壤,从补贴走向品质竞争的阶段,要求车企在技术和服务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投入。

央国企身份为岚图提供了产业链资源与信用背书,这在获取关键零部件和开拓渠道时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加分项。

与华为等大型科技企业的合作,也让其在智能化方向的范畴里少走弯路。

车主的声音带有街坊味道。

有一位在长沙的用户说,“这车开着不累,坐着舒服,充电快,跑长途省心。”另一位在北京的潜在买家在试驾后打趣地说,“把它当成开溜达的新理由也行。”内部会议中,市场团队互相打趣:“把目标放在海外是有点野,可数据证明没那么傻。”

在社交媒体上,岚图的消息引来两类讨论。

支持者关注数字的增长与技术突破,想知道上市后产品会不会更快迭代;怀疑者关注竞争压力以及国际拓展的不确定性,提问涵盖售后服务与保值率问题。

岚图汽车提交香港上市申请三年销量翻三倍!已实现单季盈利-有驾

公司官方对此并不回避,发布会和路演中都安排了详尽的数据展示与未来规划说明,希望用透明度回应市场疑问。

把时间线从头拉回,会发现岚图的节奏并非单靠外界推力。

产品从试水到放量、从亏损到单季度盈利、从十万到二十万产能扩充,这些节点说明了组织协调的能力。

不到四十天就把港股申报这事办成,既显示出决策速度,也显示了对市场窗口的判断力。

在这样一个以速度和效率衡量成败的行业,能把复杂流程压缩到短时间完成的企业,通常有清晰的流程和强执行力支撑。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资本和消费者会同时向岚图点头?

可以这么说,资本看的是可复制的增长曲线和可预期的研发投入回报;消费者看的是能解决出行痛点的产品和日常使用中的实际体验。

岚图把产品力、技术能力与渠道建设拼成了一幅较为完整的图景。

这并不意味着前方没有难题,国际化进程和持续盈利仍需经受市场检验。

更有趣的问题留给读者:在未来的五年里,这家已经把节奏跑起来的车企能否把“中国制造”的品质和“高端体验”真正捆绑成让全球买家掏钱的理由?

读者愿意赌一下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