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60万买迈巴赫,两天就出故障,车主难以接受

最近有这么一件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

江苏的润先生花了160万,买了一辆全新的迈巴赫S480。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辈子奋斗的目标,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花160万买迈巴赫,两天就出故障,车主难以接受-有驾

可谁能想到,这份喜悦仅仅维持了两天,就被一个不大不小的故障给冲得烟消云散,让他心里堵得慌,怎么也想不通。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润先生为了能早点提到这辆心仪的豪车,特地从江苏赶到浙江义乌,在一家名为“义乌欧龙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店里提了车。

因为路途遥远,11月10号那天,车子是专门用拖车运回江苏丹阳的,可以说是享受了贵宾级的待遇。

车到了之后,润先生也是满心欢喜,毕竟是百万豪车,光是停在那里看着都让人觉得有面子。

然而,就在11月12号,他准备去给新车加油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他发现,这辆迈巴赫右后侧的电吸门功能失灵了。

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什么是电吸门,简单来说,这是豪华汽车上一个很显档次的配置。

你关门的时候,不需要用很大的力气“砰”地一下关上,只需要把车门轻轻推到接近门框的位置,门就会被一股电磁力自动吸合锁紧,整个过程非常安静、优雅。

花160万买迈巴赫,两天就出故障,车主难以接受-有驾

这不仅方便,更是一种身份和格调的体现。

可现在,润先生这辆车的右后门,轻轻一推,就只能停在门框边上,留着一道缝,怎么也吸不进去。

其他几个门都是好的,唯独这一个出了问题。

当然,如果用正常的力气去手动关,还是可以关上的。

但问题就在这里,咱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你花160万买的是什么?

不仅仅是一个能跑的交通工具,更多的是它所代表的品质、科技感和那份完美的体验。

现在,一个标志性的豪华功能坏了,每次关门都得像普通车一样用力,那这份一百多万花出去的尊贵感不就大打折扣了吗?

润先生心里觉得特别别扭,这车连牌照都还没上,可以说还没正式开过,就出了这样的毛病,换谁谁都接受不了。

于是,他把车送到当地的4S店检查,拿到了一份报告,明确指出“车门锁存在功能故障”。

花160万买迈巴赫,两天就出故障,车主难以接受-有驾

带着这份报告和一肚子的委屈,润先生又把车用拖车运回了义乌的销售公司,他的诉求非常明确:这车我不要了,给我退掉或者换一辆全新的。

他认为,新车刚落地就出现质量问题,而且还需要维修,这在他情感上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他说:“你自己买个新车子,正儿八经没有上路你去维修,肯定自己心里不舒服的。” 这句话,相信戳中了很多消费者的心声。

买新东西,图的就是一个“新”字,一旦拆过、修过,在心里总会留下一个疙瘩。

然而,面对润先生的诉求,经销商方面却有另一番说法。

店里的客户权益官金经理表示,这辆车在交车之前,他们做过两次非常严格的PDI检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售前检查,确保车辆的各项功能在交付给客户前都是完好无损的。

他们的记录显示,当时检查的时候,包括电吸门在内的所有功能都是正常的。

因此,他们认为,这个故障是在车辆交付给润先生之后才发生的,可能是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颠簸导致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但不能认定为是他们交付时就存在的“出厂瑕疵”。

同时,金经理也提到,润先生是通过“二网经销商”购买的这台车。

所谓“二网”,就是指没有得到汽车品牌官方直接授权,而是从正规4S店(一网)拿车再进行销售的渠道。

花160万买迈巴赫,两天就出故障,车主难以接受-有驾

这虽然是行业内常见的销售模式,但也让这笔交易的责任划分变得稍微复杂了一些。

现在,双方的矛盾焦点集中在了一个问题上:要不要对车门进行拆解检查?

4S店的售后部门认为,不拆开门板,就无法准确判断到底是哪个零件坏了,是锁块、电机还是线路问题,也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维修和责任认定。

这是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步骤。

但润先生坚决不同意,他的理由很简单,也很有代表性:“新车买回家现在给我拆掉,你愿意吗?我肯定不愿意。” 对他来说,新车一旦被拆解,就意味着它不再是“原装”的了,价值和意义都打了折扣。

这件事发展到这里,其实反映出了一个在汽车消费领域普遍存在的矛盾:消费者的情感期望与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惯例之间的差距。

从情感上讲,我们百分之百能理解润先生的愤怒和失望。

花这么多钱,买到的却是一个有瑕疵的产品,要求退换是人之常情。

但是,从法律层面来看,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花160万买迈巴赫,两天就出故障,车主难以接受-有驾

根据我国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汽车三包”政策,想要达到退车或换车的标准,是有严格条件的。

通常来说,需要出现严重的安全性能故障,或者像发动机、变速箱这样的主要零部件在修理两次后仍然无法正常使用,再或者同一个质量问题反复修理多次都解决不了。

像电吸门这样一个辅助性的功能故障,虽然影响体验,但通常很难被界定为足以触发退换车条件的“严重问题”。

因此,按照常规流程,4S店提出的“先检查后维修”的方案,是符合“三包”政策精神的。

这也是为什么经销商方面坚持维修,并表示愿意在后续的保修、保养上给予润先生一些补偿和安抚。

他们认为这是在规则框架内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可对于润先生而言,他买的是一份完美,任何形式的“补丁”都无法弥补最初的缺憾。

这件事情给我们普通消费者也提了个醒。

一方面,我们在购买像汽车这样的大宗商品时,提车环节的检查一定要尽可能仔细,不仅要看外观漆面,像各种电子功能、机械部件最好都能当场一一试用,避免事后出现说不清楚的麻烦。

另一方面,也要对“汽车三包”政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自己的权利边界在哪里,当问题发生时,能够有一个理性的预期,知道哪些诉求是合理的,哪些可能会比较难以实现。

当然,我们也希望厂家和经销商能够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并且在处理售后问题时,能更多地体谅消费者的心情,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拿出更有诚意、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用“规定如此”来应对消费者的不满。

毕竟,对于一个高端品牌来说,维护好用户的口碑和信任,其价值远超过维修一个门锁的成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