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小拉手”靠研发攀上价值链上游

来源:浙江日报

  ■ 曹维燕 周如歆 葛微微

  在宁波市宁海县桃源街道金凌海裕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个个安全拉手经过修边、检验与装配后,被打包装箱,发往各大汽车制造商。“眼下正值车企备货旺季,我们正加足马力生产。”公司总经理金海峰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约30%,预计全年产值可达1.5亿元。

  金凌海裕生产的是汽车安全拉手这一看似不起眼的配件。车辆颠簸时,乘客抬手一握,便能稳住身体——这个习以为常的动作,背后是金凌海裕深耕的细分市场。作为国内头部供应商,其安全拉手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20%。

  金凌海裕的故事从一家小修车铺说起。上世纪80年代末,创始人金海峰初入汽车维修行业,凭借精湛技艺和敏锐头脑,不仅积累了第一桶金,更摸透了汽车数以万计的零部件。

  2005年,看准机遇的他毅然转型,转让修车铺,建厂为桑塔纳生产配件。创业维艰,公司起初只有五六台注塑机,业务零散,甚至一度加工学生用品,发展屡屡受挫。“企业要发展,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核心产品。”金海峰意识到,缺乏定位是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2008年,金海峰锚定汽配件加工赛道,专注生产出口海外的汽车水箱,当年便收获市场积极反馈。次年,他乘胜追击,投资百万元成立金凌海裕,聚焦汽车安全拉手的研发与生产。

  转机随之而来。凭借老客户的推荐,金凌海裕拿到了北京现代的订单。“当时北京现代月销6万辆。”金海峰回忆,“与它的合作不仅带动销售额攀升,更打响了我们的知名度。”在当时,许多注塑配件由模塑厂“兼职”生产,而金凌海裕是少有的“专家型”企业。专业,成了公司打开市场的金名片。将安全拉手做到全国前列后,企业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向内门扣手等更复杂的产品延伸。如何让拉手更舒适、受力更合理……金凌海裕在这个细分赛道上做到了极致,生产出数百种型号的拉手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后,多个品牌陆续成为其客户。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一些新能源车型出于美观与成本考虑,取消了汽车顶棚拉手设计。面对新形势,企业主动出击,从车内灯具入手,撬动新机遇。在样品室,金海峰展示了团队为奇瑞、北汽设计的新产品——一款集阅读灯和感应芯片的安全拉手。“这款产品售价是普通拉手的3倍以上。”他说,通过功能集成与智能化,小小拉手同样能攀上价值链上游。

  身处激烈竞争的汽配行业,金凌海裕拒绝陷入低价竞争,而是选择持续攻坚技术门槛更高的领域,公司每年将约5%的营收投入研发。“订购一款生产新产品的模具就要六七十万元,仅模具这一项公司每年投入达到千万元。”金海峰说。2024年起,企业还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关键一步,引入数字化系统和专业人才,优化流程与管理,显著降低了生产错误率和资源损耗。

  金凌海裕专注本业,勤修“内功”,不断“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