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在前两个月售出167万辆汽车,比亚迪的销量差距依旧显著

引言

丰田在今年开年头两个月,就卖出了167万辆车,听着确实有点牛气。不过再看看比亚迪,第一季度销量突破了百万,3月份更是一口气超过了南北丰田和南北大众的总和。

这是不是有点像“曾经的老师,如今却被学生追着跑”?不过别着急,故事还没结束——丰田虽然在中国市场“被团灭”,但在全球范围内,它依旧是那个“销量之王”。

打铁还得自身硬,咱们就从销量这块儿聊起,看看这俩家到底是在哪儿见识不到,在哪儿又拼得火热。

丰田在前两个月售出167万辆汽车,比亚迪的销量差距依旧显著-有驾

国内场面一边倒,丰田在比亚迪面前“掉链子”

2025年第一季度刚结束,比亚迪就来了一记“重磅炸弹”数据:季度销量突破了100.08万辆,同比劲增59.8%。这不仅让它再次摘下了中国市场的销量桂冠,连南北大众和南北丰田的销量加起来都被它甩在了后头。

更具体一点,3月份比亚迪的单月销量达到了37.74万辆,“宋家族”表现尤为亮眼,季度总销量超过了26万辆。宋PLUS DM-i车型在细分市场上多次稳居第一,持续发力,热度不断。

与此同时,“秦L EV”在上市的第一个月就成功销量破万,达到了10089辆。它以超百项的智能配置为卖点,像“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e平台3.0 Evo底盘平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等,都展现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真的是把中端车的配置给用足用好。

丰田在前两个月售出167万辆汽车,比亚迪的销量差距依旧显著-有驾

另一方面,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3月的总销量为13.7万辆,竟然还不及比亚迪的三分之一。

以前那些在中国车市里有话语权的合资品牌,如今面对比亚迪这一“国产强者”,只能干瞪眼,眼睁睁地看着被人家抢了C位。

比亚迪不仅销量高,还特别会玩花样。2月10日,他们推出了“全民智驾”的口号,同时推出21款车型的智能驾驶版,价格最低直降到7万元,真是令人惊喜。

3月2日,和大疆一起发布了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专门为户外拍照设计。紧接着在3月17日,又推出了“兆瓦闪充”技术,5分钟补电就能续航400公里,整个Q1的技术发布速度堪比电动车充电还快。

丰田在前两个月售出167万辆汽车,比亚迪的销量差距依旧显著-有驾

技术、产品、节奏、价格,比亚迪正对传统燃油车实施“四面夹击”。南北丰田遭遇这波“组合技”,根本来不及喘口气。

比亚迪一边在“配置内卷”上大展拳脚,一边又在“基础设施升级”上发力,而丰田则还是老老实实依靠TNGA架构和油改混技术来维持市场,结果效果真是微乎其微。

这一战,比亚迪可不是单纯比卖车的数字,而是在给大家演示什么叫做主场作战的超强压制力。

全球擂台还没翻篇,丰田销量一出,比亚迪还在追分

光看国内,比亚迪简直就是“无敌手”;一到全球市场,那份丰田的数据让比亚迪不得不回归现实。

2025年开年的前两个月,丰田的全球销量达到了167.19万辆,比去年增长了5.5%。特别是2月份,单月销量达82.52万辆,同比增长了9.5%。

对比之下,比亚迪一季度虽然销量超过了百万,但与丰田前两个月的销量相比,还是差了60多万辆呢。

丰田在前两个月售出167万辆汽车,比亚迪的销量差距依旧显著-有驾

这差距可不是技术上的短板,完全是基础盘的差别——丰田全球的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了,销售网络覆盖五大洲,真的是产业全球化的“模范生”。

在北美市场,丰田2025年上半年的销量为64.3万辆,虽然比去年下降了8.5%,可仍旧稳居区域龙头。而比亚迪目前还没进入美国的主流销售渠道,只有在墨西哥、巴西、泰国等地进行了一些试探性的布局。

即使在东南亚、南美这些“传统的日系市场”,比亚迪也才刚刚开始发力。

3月,比亚迪的海外销量首次突破7万台,增长幅度达88.4%,这个数字真是吓人,但全年销售目标才设定在80万辆,丰田可是一年轻松就能超千万台的。

丰田在前两个月售出167万辆汽车,比亚迪的销量差距依旧显著-有驾

丰田的全球影响力,不单单靠销量,还得益于一个完备的全链条生态系统。它在本地建立的工厂、区域金融支持,还有配件供应,都是筑起了强大的售后保障和服务能力。相比之下,目前中国车企在这方面的系统性优势还没到位。

比亚迪的“BYD SHARK”皮卡在东南亚卖得疯,但单月出口超过5000辆,与丰田海拉克斯经过几十年打下的全球品牌声誉相比,还是差得远呢。

比亚迪在国内已经引起了一阵风潮,不过丰田在全球市场上还是依旧掌握着话语权。

这个差距,不在于销量,而在于整体体系的实力、品牌的积淀和全球认知的深度。

丰田在前两个月售出167万辆汽车,比亚迪的销量差距依旧显著-有驾

台上切磋变反向教学,丰田高管“偷偷学中文”了?

2025年1月,《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丰田计划把自己的ROE从现在的5.55%提升到20%,而他们的“标杆”不是通用,也不是特斯拉,而是比亚迪。

ROE就是净资产收益率。比亚迪在2024年达到了惊人的22.2%,在全球汽车企业中排第一。而丰田的ROE仅有11%,还在降低。这可不是简单的财务游戏,而是经营效率的一次直观较量。

在压力之下,丰田副社长宫崎洋一提出了“商业模式转型”的新思路:通过OTA系统收费、提供售后金融服务以及增值服务来提升利润。

丰田在前两个月售出167万辆汽车,比亚迪的销量差距依旧显著-有驾

简单来说,他们不再单靠卖新车来挣钱,而是打算学习“特斯拉+比亚迪”的模式:出售系统、提供服务、构建生态。

丰田还把股票回购额度调到了1.2万亿日元(大约558.6亿元人民币),目的是为了稳住市值,提升投资者的信心。

2024年,丰田的归母净利润达到了4.94万亿日元,同比翻了一番,但在转型的压力下,市值只上涨了3.2%。相比之下,比亚迪却飙升了42.8%。

丰田这家伙真是底子厚,转型成本那叫一个高啊。它的净资产都超过31万亿日元,要想提升ROE,年净利润得上到6万亿日元,差不多2800亿元人民币。这可不是说要升级几个App就能搞定的事。

丰田在前两个月售出167万辆汽车,比亚迪的销量差距依旧显著-有驾

再看看丰田在亚洲以外的市场表现吧:北美的利润率只有0.6%,这里已经成了丰田全球业绩最差的地方,销量和利润都在下降,只好通过降价来争夺市场;至于亚洲市场,日本以外的销量有46.9万辆,同比下降了2%,而营收的增长也没达到预期。

相比之下,比亚迪这边可是一帆风顺,凭借自主掌握的供应链,研发生力,利润率稳稳的,规模效应也让成本大大降低,持续创造出可观的高毛利。

到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已经达到20.77%,这个数字跟丰田差不多,但要知道,它的主业是新能源,技术壁垒可没那么简单。

现在的丰田,在“新秀老师”这边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真不能光嘴上否认,还得行动起来。电动化已经不是选择,而是生死存亡的关键。

“曾经的学徒如今成了老师”,这就是现实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