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市场上不少豪华中型SUV都在跳水,像奔驰GLC和宝马X3的价格都直接跌到20多万,真的挺让人意外。这背后也反映了一个行业趋势——虽然豪华车价格在往下走,但品质能不能跟上?这点我倒是挺好奇。
我记得昨天和修理工闲聊,他说:现在这车,零件成本降了不少,连宝马的零件也不贵了。这一句话我听着觉得挺厉害的。零件成本降低,供应链上的博弈变得更激烈,厂商也乐于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所以价格下调挺正常。
我特意试了一下新出的这款车,假设售价20万出头(这段先按不表,实际还得看优惠),和同价位的奔驰GLC相比,最大的实操差别在我感觉,奔驰的座椅包裹性更强、乘坐质感更细腻。而这款英菲尼迪QX50,虽然内饰布局比较普通,但座椅调校还是挺舒服的,感觉更偏向稳重。就是,悬挂调教似乎没有那么偏运动,整个通过感受偏日常。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一台车的品质,真全靠硬件和调校拼命吗?还是更重要是调教的细腻和用料的讲究?我以前以为硬件决定一切,直到试了几台同价位的车(样本少,估算一下可能只试了三四台),我才发现,调校其实比我想象中的更关键。
啊,说到调校,有一件事我一直没细想过:是不是我们对豪华定义太偏硬件?车的后期维护和可靠性,maybe比新鲜感更重要。像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开的GLC快五年了,基本没出过大问题,那份可靠让我觉得,豪华不一定要追求最新科技。反倒,很多新车那些花哨的配置,过几年就变成了成本问题。
对比:这次跌到20万的宝马X3和奔驰GLC,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动力布局。X3多用Turbo直列四缸,动力更线性;GLC则偏向舒适调校,动力输出偏温和。试驾时,我发现X3的方向盘更紧凑,路感更直接一些,而GLC,车身稳,偏安静缓和。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我去年拍的X3内饰:真皮座椅、纤细的中控屏、碳纤维装饰条,配色简洁明快。对比如今的20万车,比起那会儿缩水了不少。现在讲究的都变成大屏、测距雷达、甚至车内香氛系统了。说到这我也在想,是不是豪华也在变味?价格没涨多少,却用那些多余的配置堆砌。消费者划算了吗?我心里没底。
我还记得有次跟销售聊,他说:现在大家都喜欢这些智能辅助,配置越多越觉得值。我打个比方吧,像我们日常用手机,最重要的还是用惯和调校,而不是硬件堆得多高。
说到这,我还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么看重豪华感?是因为从小被广告洗脑,还是潜意识里觉得价格高的才是真的值?
我对比了一下,这些车的百公里油耗,估算在8到10L之间(这段估算样本少,估算偏体感),成本算下,油钱其实也占到不少。比方说,一年跑个2万公里,油费可以差不多1.5万了。这样算下来,买车除了价格,后续的养护和油耗才是真正的成本。
一位朋友的感叹也印象深刻:我用这车五年,花在油费和维护的钱比购车价还多。这感觉挺现实。
我不知道你们会怎么想:靠硬件配置,还是靠调校上的积累,才能留住你的心?我自己偏向后者,但这也意味着,买车这件事,或许还得多观察车主体验上反映的真品质。
说到这里,我也在琢磨,未来的豪华车,会不会逐渐变得无感?那种硬件堆砌的阶段是不是要过去了,剩下的可能是更讲究调校的艺术与用料的真心?
这就让我忍不住想,买车不就是买个姿态、生活的伴侣么?还是说,真正的品质,是买到一个全家都觉得踏实的东西?
可触摸的小细节总是令人心动。每次开着这些价格跌了的豪华车,都会觉得,有些东西还是用得顺手最重要。
你们觉得,踩在20万关口的豪华车,它们未来会成为性价比之王吗?还是,终究还是要靠调校取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