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车企“选择性真相”!续航智驾皆是坑,数万车主被欺骗!

今日风向标!

这事儿,咱用车社今天得给大伙儿好好说道说道。

不是我吹,这消息一出来,估计有些车企大佬晚上得辗转反侧。

咱们今天聚焦的,就是这在舆论场上搅动风云的一桩事——某知名汽车品牌,被爆出在产品宣传上,玩了“选择性真相”的把戏!

什么叫“选择性真相”?

听我慢慢分解。

就说最近大火的那款新能源SUV吧,那宣传片拍得,简直了!

“百公里加速仅需X秒”、“续航里程直奔千公里”、“全车无死角智能驾驶”…

字字句句都直击人心,让人看了就想立刻拥有。

朋友圈里那叫一个刷屏,什么“科技改变生活”、“未来已来”之类的词儿,铺天盖地。

知名车企“选择性真相”!续航智驾皆是坑,数万车主被欺骗!-有驾

不少朋友都跟我说,这车简直是“神车”降临,爱得不行。

我这老司机的职业病犯了,总觉得这宣传片里少了点啥。

就像吃火锅,没蘸料,那滋味儿就出不来。

于是,我这双“火眼金睛”就盯上了这车的技术参数和实际用户反馈。

结果,嘿!

这一查,差点把我的老花镜给瞪飞了!

这“百公里加速X秒”,是在什么条件下测的?

是“空载”、“平坦路面”、“最佳天气”?

还是说,这“X秒”是小数点后面跟着一串九,然后四舍五入的?

我问了几个车主,他们开这车,跑高速,那加速感,怎么说呢,就像是给一头愤怒的公牛套上了牵牛绳,使劲儿拽,它也只是象征性地往前挪了两步。

我不是说它慢,只是这“X秒”的含金量,确实得打个问号。

知名车企“选择性真相”!续航智驾皆是坑,数万车主被欺骗!-有驾

还有那“续航破千”!

我天,我当时就觉得这数字太“美好”了,美好得不真实。

我翻遍了官方说明,发现这“破千”是“综合工况续航”,而且是在“特定测试标准下”得出的。

啥叫“特定测试标准”?

我给你打个比方,就像考试,别人都是正常考,你这属于“开卷考”,而且还是“老师给答案”的那种。

我问了几个开了这车的车主,大家普遍反映,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在开空调、跑高速、或者温度低的时候,续航里程直接“打对折”都算客气的了。

有个哥们儿,上个月去郊区玩,满电出发,结果开了不到三百公里,就开始疯狂提示“电量不足”,那场面,比我催稿的编辑还吓人!

他当时那个表情,就像看到了“翡翠城”,结果到了发现是个“土坷垃”。

知名车企“选择性真相”!续航智驾皆是坑,数万车主被欺骗!-有驾

这还没完!

最让我觉得“细思极恐”的是那个“全车无死角智能驾驶”。

我一开始以为是“L3级别”或者“L4级别”的自动驾驶。

结果呢?

人家官方解释是“辅助驾驶系统”,而且对使用环境要求极高,比如“车道线必须清晰”、“前方车辆必须有明确识别信号”、“天气必须良好”等等。

我朋友给我发了个视频,他在高速上试用这系统,车子突然就开始“左右摇摆”,跟喝多了似的,他赶紧一把方向盘给掰回来,心脏差点跳出嗓子眼。

他跟我说:“用车社,这哪是智能驾驶,这简直就是‘智能找死’!”

我听了,只能苦笑,这“无死角”的,估计是指“死角”也帮你找出来了。

知名车企“选择性真相”!续航智驾皆是坑,数万车主被欺骗!-有驾

这下,舆论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消费者们纷纷表示“被欺骗了”、“感觉受到了侮辱”。

有人说:“我掏了二十多万,买回来的是一个‘概念车’吗?”

有人则更直接:“这不就是‘画饼充饥’吗?

而且这饼,还没画完!”

我看到这些评论,心里也挺不是滋味。

我一直觉得,汽车厂商应该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消费者,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期待很高,但也同样渴望真实可靠的信息。

这种“选择性真相”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品牌的信誉,更是在透支消费者的信任。

咱们再来说说这“人性化设计”和“驾驶体验”。

宣称“座椅零重力”、“悬挂软糯如云端”之类的,听着确实很诱人。

我有个朋友,为了体验这“零重力”,特地去试驾。

结果呢?

他跟我说,坐上去之后,感觉就像坐在一个“硬邦邦的板凳”上,而且有点“硌屁股”。

至于那“软糯如云端”的悬挂,我只能说,在平坦的铺装路面上,它确实表现得还可以,一旦遇到颠簸路段,那车身晃动得,比当年坐过的“摇摇车”还厉害,感觉随时都要散架。

而且,车内的隔音效果,也并没有宣传的那么“静谧”,高速行驶时,胎噪和风噪还是比较明显,尤其是在你试图享受那“静谧空间”的时候,这些声音就显得格外刺耳,就像在你耳边“哼哼唧唧”的苍蝇,怎么赶都赶不走。

更让我觉得“绝了”的是,在宣传片里,那车开起来,简直是“人车合一”,指哪打哪,随心所欲。

我朋友试驾的时候,想体验一下那“精准操控”,结果在过一个稍微有点弧度的弯道时,方向盘的响应速度,感觉有点“迟钝”,车身侧倾也比较明显,完全没有宣传片里那种“行云流水”的感觉。

我当时就想,这宣传片里的车,是不是“P”出来的?

或者说,开这车的人,都是“F1车手”?

这事儿,咱们不能光看热闹,得往深里挖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说白了,还是市场竞争太激烈了。

但凡有点新技术的苗头,厂商都想抓住机会,赶紧推出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厂商就走了捷径,把“潜在的优势”无限放大,把“实际的劣势”选择性忽略。

这就像咱们平时买衣服,商家给你看的是模特图,光鲜亮丽,拿到手一看,哎呀,怎么跟我想象的不一样?

只不过,汽车这玩意儿,可不是衣服,出了问题,那可就是“大事”。

知名车企“选择性真相”!续航智驾皆是坑,数万车主被欺骗!-有驾

我记得有个车主在网上留言,他说:“我不是要求它必须完美,我只希望厂商能诚实一点,不要把我们当傻子。”

这句话,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啊!

我们消费者,愿意为新技术买单,愿意为好的产品付出,但前提是,这些信息必须是真实、准确的。

想想看,咱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买的可是要陪伴我们多年的伙伴啊!

这伙伴,就应该真实可靠,而不是一个“包装精美的谎言”。

所以,这事儿,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诚信”的问题。

厂商的诚信,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石。

一旦这基石动摇了,再华丽的宣传,再先进的技术,都可能变得毫无意义。

咱们再聊聊这“人性化设计”和“驾驶体验”的细节。

就拿车内的储物空间来说,宣传片里展示的,那是“琳琅满目”,简直是“收纳大师”。

可实际开起来,你就会发现,很多储物格的设计,都不太讲究,要么太浅,要么太窄,放个手机都费劲,更别说放点日常用品了。

杯架的设计也让人头疼,有些位置太靠后,拿取不方便,而且很多车型都没有专门设计的墨镜盒,夏天戴眼镜的朋友,那叫一个麻烦。

再说说这座椅的舒适性,宣称的“零重力”确实听着美好,但实际坐上去,你会发现,很多车型的座椅包裹性并不够好,尤其是在过弯的时候,身体很容易晃动,缺乏那种“人车一体”的贴合感。

而且,长途驾驶后,腰部支撑不足的问题也比较明显,长时间坐下来,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

还有隔音效果,虽然厂商宣传的“静谧座舱”听着很诱人,但实际体验下来,你会发现,在高速行驶时,胎噪和风噪还是比较明显,尤其是在颠簸路段,悬挂的噪音也会传导进车内,影响驾驶体验。

这就像一场音乐会,前面奏乐的都挺好,结果突然冒出来个“跑调的歌手”,那感觉,真是让人不忍直视。

知名车企“选择性真相”!续航智驾皆是坑,数万车主被欺骗!-有驾

所以,消费者在购车时,千万不要被那些“光鲜亮丽”的宣传词所迷惑,一定要亲自去试驾,去感受,去体验。

多关注那些真实的车主反馈,多看看那些“接地气”的评测。

只有这样,你才能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爱车,而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花瓶”。

这事儿,您怎么看?

是不是觉得,咱们老百姓买个车,也是不容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