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增程新标杆,别克至境L7登场,鼻祖归来再启程

“增程车的尽头,是纯电还是妥协?”

如果现在让你在油车和电车之间二选一,你会怎么选?很多人可能都会犹豫。开过电动车的人,大概率都经历过那种盯着电量表、生怕下一秒就趴窝的焦虑;而开油车的,又忍不住羡慕别人一脚电门下去的爽快。于是,“既要又要”的增程车火了。

可问题是,这股热潮真的能持续吗?当越来越多车企挤进这条赛道,市场却开始悄悄降温——2025年8月,增程式电动车市场份额从半年前的10.6%一路滑落到7.7%,成了新能源里唯一负增长的品类。就在这个时候,别克带着一款叫至境L7的新车杀回来了,还放话说要“重新定义增程”。

听起来像不像一个迟到了十几年的复仇故事?

一、鼻祖归来:不是跟风,是补课

重塑增程新标杆,别克至境L7登场,鼻祖归来再启程-有驾

你可能不知道,最早把增程车量产落地的,其实是通用汽车。2007年他们就搞出了雪佛兰Volt(沃蓝达),比理想ONE早了整整十年。但那时候国内连充电桩都稀罕,更别说消费者对“用电驱动、用油发电”这种概念的理解了。结果就是技术先进,市场冷淡,黯然退场。

如今风水轮流转。当年被看作“过渡方案”的增程,反倒成了主流家庭用户的香饽饽。零跑C11、问界M7、理想L系列一个个卖得风生水起,月销动辄上万。可仔细一看,这些爆款几乎全是SUV,轿车市场却一直空着。

别克看准了这个缺口。他们的逻辑很直接:20万到30万元价位的轿车榜单前十名,清一色是燃油车或纯电车,压根没有一款拿得出手的增程轿车。既然没人做,那就我来。

于是,至境L7来了。这不是随便拿个旧平台改改的“油改电”,而是别克新能源子品牌“至境”的首款车型,背靠奥特能2.0平台和泛亚自主研发的“逍遥架构”。换句话说,这是中方团队主导、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第一款高端增程轿车。

有意思的是,这款车背后藏着一场看不见的权力转移。过去,合资车企的产品决策大多由外方拍板,中国团队更像是执行者。但现在不一样了。据上汽通用高管透露,为了推一口价政策、重启增程项目,中方团队花了大量时间说服美方管理层。“他们一开始根本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市场竞争这么卷。”一位负责人苦笑,“在美国,通用卖得好好的,哪有什么‘内卷’这个词?”

重塑增程新标杆,别克至境L7登场,鼻祖归来再启程-有驾

直到今年7月,GL8新能源版上市后大受欢迎,甚至反过来成了通用全球工程团队的学习案例——这才真正让北美总部意识到:中国市场的节奏,已经不能用老眼光看了。

现在,美方的态度只剩下一个词:信任。

二、“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这次真能治好吗?

说到底,消费者对增程车最大的不满,从来不是技术路线本身,而是体验割裂。

满电时安静平顺,像台高级电车;一旦电量耗尽,增程器一启动,车身抖、噪音大、动力肉,瞬间变“拖拉机”。网友调侃:“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这不是段子,是真实痛点。

重塑增程新标杆,别克至境L7登场,鼻祖归来再启程-有驾

别克给至境L7配了一套叫“真龙”的增程系统。名字听着玄乎,但参数确实硬核:行业最大功率的252kW单电驱,相当于3.0T V6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亏电状态下发动机介入噪声控制在0.5dB以下——作为对比,图书馆翻书的声音大约是20dB。

纯电续航302公里,综合续航1420公里,支持130kW快充,18分钟能从30%充到80%。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每天通勤50公里,一周充一次就够了;要是想跑长途,也不用担心沿途找桩,加油就能走。

但这套系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堆了多少硬件,而在于它试图弥合“电”与“油”之间的鸿沟。以前的增程车像是两个半成品拼在一起,而现在,别克想让它变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不过,光解决动力问题还不够。在这个时代,一辆车能不能打,还得看智能化。

三、智能座舱拼算力,辅助驾驶拼落地

重塑增程新标杆,别克至境L7登场,鼻祖归来再启程-有驾

三年前,合资品牌推出的电动车常被人叫做“杂牌电车”,原因很简单:电池电机是新的,中控屏也够大,但智能体验落后新势力一大截。语音迟钝、导航卡顿、辅助驾驶功能少得可怜,根本没法比。

别克这次显然不想再吃这个亏。至境L7首发搭载高通最新的SA8775P芯片,NPU算力达到72 TOPS,在当前所有智舱芯片中属于第一梯队。官方特别强调:这不是单纯看CPU或GPU,而是综合AI处理能力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辅助驾驶上下了狠功夫。全系标配基于端到端“强化学习”的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能做到城市NOA无断点通行,还能实现“不停车一键泊入”——发布会现场,车子自己完成了三种极限车位的自动泊车:极窄垂直位、断头路倒车入库、甚至逆向停进限位器。

要知道,这类功能以往多见于特斯拉、小鹏或者华为系车型。现在一个传统合资品牌敢说自己已经进入“智驾头部梯队”,底气正来自于这套软硬结合的体系。

当然,也有人会问:你们致敬了小米、理想、鸿蒙智行,是不是说明自己起步太晚,只能模仿?

重塑增程新标杆,别克至境L7登场,鼻祖归来再启程-有驾

对此,别克的态度倒是坦率:“先礼后兵。”承认差距,不代表甘于落后。毕竟,他们有的是新势力短期内难以复制的东西——比如整车调校的功底、对驾驶质感的把控、以及多年积累的NVH控制经验。

“算法可以买,数据可以训练,但怎么让车辆执行得丝滑流畅,这才是真正的know-how。”一位工程师说。

四、未来的路:增程只是跳板?

回到最初的问题:增程车还有未来吗?

短期来看,答案或许是肯定的。中国幅员辽阔,城乡差异大,充电设施分布不均,很多家庭需要一辆既能市区用电、又能远途无忧的车。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县域用户,增程仍然是最现实的选择。

重塑增程新标杆,别克至境L7登场,鼻祖归来再启程-有驾

但从长期看,随着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超充网络铺开,纯电的焦虑正在逐步缓解。一旦续航突破800公里、充电10分钟补能400公里成为常态,增程的技术优势还会那么明显吗?

别克其实也清楚这一点。他们并不指望靠一款车扭转乾坤,而是想借至境L7完成一次品牌形象的重塑——从“稳重可靠的老大哥”,变成“懂技术、敢创新的新玩家”。

至于未来会不会全面转向纯电?没人说得准。但至少现在,他们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用最强的增程技术打头阵,同时把智能化、电子架构、自研能力全都补上来。

这像不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反攻”?

尾声:谁在定义下一代汽车?

重塑增程新标杆,别克至境L7登场,鼻祖归来再启程-有驾

十多年前,通用曾领先世界推出增程车,却被市场无情淘汰;今天,同样的公司换了个身份回来,却发现规则早已改变。

现在的赢家不再是掌握发动机技术的巨头,而是那些能把软件、服务、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的公司。别克想赢回来,不仅要造好车,更要重新赢得用户的信任。

问题是:当大家已经习惯新势力的快速迭代和贴心服务时,一个老牌合资品牌还能不能讲出动人的故事?

也许,至境L7的意义,不只是卖多少辆,而是告诉所有人:

重塑增程新标杆,别克至境L7登场,鼻祖归来再启程-有驾

转型从来不是换个标、起个新名字那么简单——它是一场从骨子里的重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