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超30亿造物流车,苏州团队订单激增

募资超30亿造物流车,苏州团队订单爆发式增长[中汽协数据]。成立仅三年的江苏新驰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首款纯电动轻型商用车X1,在2025年上半年斩获超过8000台订单,远超行业同期水平。这一数字背后,是长三角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深度协同的成果体现,更是城市绿色货运转型浪潮下的精准卡位。该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研发中心与智能制造基地已全面投产,年设计产能达5万台,目前产线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融资超30亿造物流车,苏州团队订单激增-有驾

新驰X1的市场突破并非偶然。在整车平台开发阶段,团队便联合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完成了超过12个月的城市配送场景模拟测试,累计采集行驶数据逾600万公里[清华苏研院实测]。这些数据直接指导了底盘调校、三电系统匹配以及车身结构优化。最终定型的X1采用高密度磷酸铁锂电池组,能量密度达到165Wh/kg,在标准工况下实现续航420公里[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公告]。更重要的是,该车型支持双枪直流快充技术,从20%充至80%仅需38分钟,显著提升车辆出勤效率。对于日均行驶200公里以上的城配司机而言,这意味着每天只需一次补能即可完成全部任务。

动力系统方面,X1搭载自主研发的TZ220XNC01永磁同步电机,峰值功率120kW,最大扭矩380N·m。在实际道路测试中,满载1.5吨货物的情况下,车辆在坡度为7%的城市立交桥上仍能保持50km/h的稳定爬坡速度[第三方路试报告]。相比传统燃油轻客百公里油耗约12升(折合费用约75元),X1百公里电耗低至22.3kWh,按商业电价计算每公里成本不足0.5元,运营经济性优势明显。以一辆车年行驶10万公里计,单台每年可节省燃料支出超7万元。

融资超30亿造物流车,苏州团队订单激增-有驾

智能化配置成为X1打动B端客户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系标配L2级驾驶辅助系统,包含ACC自适应巡航、AEB自动紧急制动、LDW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并通过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的功能安全认证。值得一提的是,其搭载的“蜂巢”智能调度系统可与主流快递、快运平台无缝对接,实现订单自动分配、路径动态优化和能耗预测管理。某大型同城配送企业在接入该系统后,车队整体运输效率提升了18.7%,空驶率下降至12.3%[企业运营年报]。

融资超30亿造物流车,苏州团队订单激增-有驾

车身结构采用笼式高强度钢+铝合金复合框架设计,白车身扭转刚度达到28500N·m/°,高于同级别竞品平均水平约23%[CATARC测评]。货厢容积达12.8立方米,内部净高超过1.8米,便于叉车作业。地板离地高度控制在680mm,配合低阻尼尾门铰链,装卸人员单手即可轻松开启。经中汽研极限耐久试验验证,整车可在-30℃至50℃环境温度下正常运行,经历1500小时盐雾腐蚀测试后关键部件无结构性损伤。

供应链整合能力是新驰快速放量的核心支撑。电池由宁德时代供应,电控系统来自联合电子,转向机采用捷太格特产品,而智能座舱模块则由科大讯飞定制开发。这种“头部供应商+本地化配套”的模式既保障了核心部件质量,又有效降低了物流与沟通成本。据测算,相较传统主机厂采购体系,新驰单车供应链成本降低约9.4%[公司财报披露]。同时,公司在常熟建立的零部件集散中心实现了4小时循环取货,库存周转天数压缩至5.8天。

融资超30亿造物流车,苏州团队订单激增-有驾

售后服务网络布局同步提速。截至2025年8月,新驰已在长三角区域建成23个一级服务站、87个二级服务网点,平均服务半径小于50公里。所有服务站均配备原厂诊断设备和专用工具,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针对高频使用场景推出“365×12”全天候救援承诺——接到报修后城区1小时内响应,郊区2小时内抵达。根据第三方调研,用户对维修时效满意度评分高达4.87分(满分5分)[J.D. Power调研]。

融资超30亿造物流车,苏州团队订单激增-有驾

资本市场的持续加持为产能扩张提供了坚实基础。除初期获得的32亿元战略投资外,新驰近期完成C轮融资,引入包括淡马锡控股、红杉中国在内的多家机构,投后估值突破180亿元人民币。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下一代平台研发,特别是氢燃料增程版本的预研工作。工程样车已完成低温冷启动测试,在零下25摄氏度环境中一次点火成功,氢耗仅为0.68kg/100km[内部测试记录]。

对比市场上主流的同类电动物流车,如瑞驰EC35II、五菱扬光等,新驰X1在综合续航、充电效率、智能化程度三项核心指标上均占据优势。特别是在连续多日高强度运营条件下,其电池衰减率控制在每年3.2%以内,优于行业平均4.5%的水平[动力电池国家监测平台]。这意味着在五年使用周期内,X1可多提供近1.2万公里的有效行驶里程,直接转化为更高的资产利用率。

融资超30亿造物流车,苏州团队订单激增-有驾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出台鼓励新能源物流车通行的政策。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划定绿色货运示范区,允许合规新能源货车全天候通行部分限行路段。杭州更提出到2026年,全市邮政快递、城市配送领域新能源车比例不低于90%的目标[地方交通规划文件]。这为新驰这样的专业玩家创造了巨大的增量空间。据不完全统计,仅长三角地区未来三年就有望释放超过15万辆新能源物流车需求[罗兰贝格预测]。

融资超30亿造物流车,苏州团队订单激增-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新驰并未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公司坚持“小步快跑、精准迭代”的产品策略,首批交付车辆全部安装远程监控终端,实时采集电池健康、电机负载、制动磨损等200余项参数。基于这些真实工况数据,OTA升级已推送三次,涉及能量回收逻辑优化、空调能耗管理、故障预警算法等多个维度。这种以数据驱动的产品进化模式,正在重新定义商用车研发流程。

从产业角度看,新驰的成功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战场正从乘用车向细分商用领域纵深推进。不同于C端市场的品牌营销主导,B端客户更看重TCO(总拥有成本)和ROI(投资回报率)。谁能真正帮助物流企业降本增效,谁就能赢得市场份额。在这个逻辑下,扎实的技术功底、可靠的品质保障和高效的售后服务构成了竞争壁垒。

融资超30亿造物流车,苏州团队订单激增-有驾

展望未来,随着换电模式试点扩大和碳积分交易机制完善,电动物流车的经济模型将进一步优化。新驰计划在2026年前推出支持换电架构的新车型,目标实现“3分钟极速补能”。届时,车辆利用率有望再提升15个百分点。当科技实力与产业需求精准耦合,一场静悄悄的城配革命已然启程。

融资超30亿造物流车,苏州团队订单激增-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