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程车的核心优势:“可油可电” 为何曾成香饽饽?
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增程式汽车宛如一位 “全能选手”,以其独特的 “可油可电” 模式,成功解决了纯电车的续航痛点。
想象一下,你日常开车主要是在城市里上下班,增程车的纯电续航一般在 150-200km,这完全能满足你一周的日常通勤需求,而且还能享受纯电驾驶的静谧与顺畅。要是遇到周末想和家人来个短途自驾游,或者突然有长途出差的需求,当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就会自动启动发电,让车的综合续航轻松突破 1000km 。
就好比问界 M7,满油满电情况下续航可达 1290km(CLTC),即使在高速上行驶,也不用担心电量耗尽而被困在路上,真正实现了出行自由,没有续航焦虑的烦恼。这种油电优势互补的特性,让增程车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迅速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成为市场的宠儿。
当增程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面对拥堵的路况时,它就化身为 “低耗静音王”。在纯电模式下,电机驱动带来的是极其平顺的加速体验,没有了燃油车发动机的轰鸣声,车内静谧得如同图书馆一般,能媲美高端纯电车的静音效果。
与此同时,发动机在增程系统中只需要维持在高效区间发电,不需要像传统燃油车那样频繁启停,这就使得增程车在市区工况下的油耗极低。比如深蓝 SL03 增程版,亏电状态下油耗仅 6 - 7L/100km,比同级别燃油车要低很多,大大降低了日常的使用成本。这样一来,在城市中频繁的走走停停,增程车不仅能让你享受安静舒适的驾驶环境,还能帮你节省不少油钱,性价比超高。
从技术研发的角度来看,增程系统的结构相对简单,这也是它的一大优势。在增程车中,发动机不需要直接驱动车轮,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电,这样就省去了复杂的油电耦合设计,大大降低了研发的难度和成本。
对于车企来说,能够快速推出增程车型,抢占市场份额;对于消费者而言,则可以用相对较低的价格,享受到和纯电车相似的驾驶感受。就拿一些新势力车企来说,它们凭借增程技术,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推出的车型让很多预算有限但又想尝试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心动不已,成为了他们眼中的 “性价比之选”。
增程车虽然打着 “可油可电” 的旗号,但在实际使用中,对充电设施的依赖程度超乎想象。看似能自由切换能源,实则在电量问题上颇为棘手。一般来说,增程车的电池容量不算大,官方宣传的纯电续航在 150 - 200km,可在现实使用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实际续航往往要打 5 - 7 折。特别是到了寒冷的冬季,一旦开启空调制热,电量更是如流水般消耗,实际续航可能只剩下 50 - 100km。
这就意味着,车主需要频繁地寻找充电桩给车充电。而且,大多数增程车型只支持慢充,要是在公共充电桩充电,往往需要花费 1 - 2 个小时。要是车主没有自家专属充电桩,那使用增程车的体验可就大打折扣了,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等待充电,还会时刻担心电量不足,“充电焦虑” 反而比纯电车用户更严重 。
当增程车行驶在高速上时,它的核心短板就会暴露无遗。增程车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在高速工况下效率低下。因为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先把燃油转化为电能,再由电能驱动电动机带动车轮转动。
这中间能量经过 “油→电→机械” 两次转换,每一次转换都会伴随着能量损耗,总损耗高达 30% 以上。当车速超过 100km/h 后,电机的效率开始下降,为了维持车速,发动机就必须高负荷运转,拼命发电。这就导致油耗急剧上升,很多增程车在高速行驶时,油耗能飙升到 8 - 10L/100km,甚至比同排量的传统燃油车还要高。原本宣传的 “省油” 优势,在高速上彻底翻车,这让不少经常跑高速的车主大呼上当。
增程车由于同时搭载了发动机、电机和电池三套系统,其保养成本远远高于纯电车。就算发动机平时使用频率不高,但按照保养要求,还是得定期更换机油、机油滤芯等零部件,这和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保养项目一样都不能少。
再加上电池的衰减检测等保养项目,增程车每年的保养费用要比纯电车高出 30% - 50%。而且,复杂的系统结构还带来了更高的故障率。一旦车辆出现故障,由于涉及高压部件,维修难度大,只能依赖 4S 店专业维修人员。这不仅维修费用高昂,而且维修时间长,给车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在二手车市场上,增程式汽车的保值率普遍偏低,甚至比不上纯电车和燃油车。这是因为二手车商在评估增程车时,很难准确判断电池的健康度以及发动机的实际状态。这就导致了消费者在出售增程车时,价格往往被压得很低,三年车龄的增程车保值率大概只有 40% - 50% ,而同级别的纯电车保值率大多能达到 60% 以上。
除了保值率低,增程车的保险费用也不低。由于增程车配备了大容量电池和复杂的增程系统,车辆的零整比高,一旦发生事故,维修成本高昂。所以,保险公司为了降低风险,会提高增程车的保险费用,相比同级别燃油车,增程车的保险费要贵 20% - 30%。这些隐性成本,在购车时容易被忽视,但在后续使用中,却会给车主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
在纯电模式下,增程车的驾驶体验相当不错,车内静谧,没有发动机的噪音干扰,和高端纯电车的体验不相上下。然而,一旦发动机启动,这种美好的体验就会被瞬间打破。多数增程车型在增程器介入时,噪音非常明显,就像是在安静的房间里突然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
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轰鸣声和电机的高频声相互叠加,让座舱内的噪音分贝急剧上升。要是车辆处于亏电状态,不仅噪音大,还会伴随着明显的振动,严重影响乘坐的舒适性。很多车主都吐槽,亏电时的增程车,驾驶体验和燃油车没什么两样,甚至更差,这种体验上的巨大割裂感,让不少用户感到不满。
曾经凭借 “城市用电、长途发电” 走红的增程车,如今正遭遇市场降温。2025 年数据显示,增程车市场遭遇 “三连跌”,7-9 月销量分别为 10.69 万、9.74 万、10.5 万辆,同比降幅均超 10%。
曾经的 “增程一哥” 理想汽车,销量连续 5 个月下滑,2025 年第二季度交付量同比暴跌 24%,被迫加速转型纯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纯电车的发展势头愈发强劲,同期销量突破 60 万辆,市场份额超 60%,增程车仅占 10%,且仍在缩水。从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增程车在市场中的地位正逐渐被纯电车取代,曾经的辉煌似乎正在逐渐远去 。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800V 快充、固态电池等先进技术不断涌现,纯电车的性能得到了质的飞跃。如今,主流纯电车的真实续航轻松突破 700km,像蔚来 ET7 搭载半固态电池后,续航实测破千。
而且,充电 10 分钟续航 300km 也已成常态,例如广汽埃安的 6C 倍率充电技术,10 分钟就能补能 80%,大大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相比之下,增程车 “小电池 + 大油箱” 的设计,在纯电补能效率大幅提升的当下,优势不再明显。增程车不仅自重高,结构还复杂,在与纯电车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技术更纯粹的纯电车 。
在增程车发展的早期阶段,靠着 “无焦虑” 的营销口号,吸引了一大批尝鲜用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用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增程车的诸多问题。充电依赖严重、高速油耗高、保养成本贵等缺点被广泛吐槽,车主们的口碑也从最初的 “真香”,慢慢转向了 “鸡肋”。
特别是年轻一代用户,他们对科技感有着更高的追求,更注重单一系统的极致体验。增程车这种 “折中路线”,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汽车的期待,市场也因此逐渐回归理性,消费者在购车时,会更加谨慎地权衡各种因素,不再盲目跟风选择增程车 。
有家充条件的城市通勤族: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每天的通勤距离一般在几十公里左右,增程车的纯电续航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需求。他们可以在晚上回家后利用家充桩给车辆充电,第二天就能满电出发,享受纯电驾驶带来的低噪音、低能耗。
要是偶尔遇到周末出游或者长途出差等情况,增程车的燃油发电功能又能让他们毫无顾虑地出行,真正做到日常通勤和长途旅行两不误,将增程车的低耗优势发挥到极致。
北方寒冷地区用户:北方的冬季气温常常会降到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这对纯电车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在寒冷天气下,纯电车的电池活性会大幅降低,导致续航里程严重缩水,甚至会出现打对折的情况。而增程车则不同,当电池续航不足时,它可以依靠燃油发电来维持车辆的正常运行,不会受到低温环境的过多影响,在寒冷地区的适应性更强,能让用户在冬天也能安心出行 。
预算有限的 “油电过渡” 用户:有些消费者既不想彻底放弃燃油车,担心纯电车的续航和充电问题,又想体验一下电驱带来的平顺驾驶感受。增程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渡选择。这类用户可以在预算范围内,买到一辆能满足日常需求,同时又能感受新能源汽车魅力的增程车,等未来纯电技术更加成熟或者充电设施更加完善时,再考虑更换纯电车 。
高频高速 / 长途用户:如果你的日常出行以高速或者长途为主,那增程车可能并不适合你。前面提到过,增程车在高速行驶时,由于能量转换效率低,油耗会大幅上升,动力也会出现衰减,驾驶体验远不如传统燃油车或者插混(带直驱)车型。长期使用增程车跑高速,不仅成本高,还可能会因为动力不足而影响行车安全,所以这类用户还是直接选择燃油车或插混(带直驱)车更为合适 。
无家充且嫌充电麻烦:增程车虽然可油可电,但它对充电的依赖程度并不低。要是没有家充桩,只能依赖公共充电桩的话,那增程车的充电效率低、充电时间长等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每次充电都要花费大量时间等待,还得担心充电桩被占用、充电桩故障等问题,这无疑会给用车带来极大的不便,反而增加了出行负担。
追求极致性价比或保值率:从性价比和保值率的角度来看,增程车也不占优势。增程车的维护成本比纯电车和燃油车都要高,而且在二手车市场上,它的保值率较低,车辆贬值速度快。如果你的购车预算有限,或者非常在意车辆的保值率,那么纯电车或传统燃油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它们在后期使用成本和保值方面都更有优势 。
增程车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中,犹如一场精彩的 “中场战事”。它曾经凭借独特的优势,成为市场的宠儿,备受消费者青睐;如今,面对纯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它又面临着诸多挑战,光环逐渐黯淡 。
但增程车并非全面 “失宠”,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中,它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那些有家充条件的城市通勤族、北方寒冷地区用户以及预算有限的 “油电过渡” 用户来说,增程车依旧是满足他们出行需求的优质选择 。
随着纯电技术的持续突破和用户需求的日益细化,增程车的生存空间或许会进一步收窄。未来,它可能会更加聚焦于特定的细分市场,成为满足部分用户特殊需求的 “场景化工具”。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汽车市场中,增程车的命运究竟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车时无需盲目跟风,也不应全盘否定增程车。而是要结合自身的使用场景,理性评估 “续航、能耗、成本” 这三大核心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你会考虑增程车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