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老铁!特斯拉上海工厂最近发个视频,直接把国内车企整得哑口无言:Model 3和焕新版Model Y的零件国产化率竟然超过95%。这是什么水平?
每辆车里外国零件占比不到5%,而一些自称“国产车”的品牌,却洋零件用得比特斯拉还欢。国产车这是反思还是脸红?更扎心的是,特斯拉还带着400多家国产供应商把零件卖到欧洲,靠中国制造打了个漂亮翻身仗。
国产车企要不趁早醒醒,别再抱着“进口件=高级货”的幻觉了!
一、特斯拉国产化率95%,国产车还在“装洋范儿”?
最近,特斯拉上海工厂放出一个视频,直接炸出一个大瓜:Model 3和焕新版Model Y的零件国产化率超过95%。这啥概念?
每辆车里,外国零件连5%都不到,而一些打着“国产车”旗号的品牌,进口零件的比例却可能比特斯拉还高。
回忆一下,二十年前的汽车市场可不是这画风。当时的桑塔纳、捷达,敢卖二十万,靠的就是“德国制造”的招牌。消费者买车,眼里只有“进口件”,觉得洋货就是高级货,国产车能用个爱信变速箱、博世ESP都拿来当卖点吹。
可风水轮流转,现在特斯拉带着中国供应链玩得风生水起,反倒让国产车企看起来有点不敬业。
更扎心的是,特斯拉不仅自己用国产零件,还带着400多家本土供应商,把零件卖到欧洲市场。国产车企,看看人家这波操作,是不是有点脸红?
二、国产零件早就“支棱”起来了,国产车还在嫌弃?
其实国产零件早就不是“将就”的阶段了,性能、质量都已经吊打不少进口货。比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比松下更高,充电速度直接碾压LG,现在反倒成了宝马、大众的新宠。
再看沪光股份的线束,工艺精度达到0.01毫米,连特斯拉用了都说好。
但有些国产车企却还沉迷“进口件=高级货”的幻觉,智驾芯片非得用英伟达的,激光雷达认准德国品牌,仿佛不用洋零件就显不出技术含量。问题是,这账你算明白了吗?国产芯片虽然算力稍弱,但价格是进口货的三分之一。
而省下来的成本,够把座椅加热、方向盘按摩都安排上,消费者不香吗?
现在的问题是,00后买车早就不迷信“进口光环”,他们更在意车机系统顺不顺、充电快不快。国产车企再抱着“进口情结”不撒手,迟早要被市场教育一顿。
三、特斯拉国产化率高,是战略,不是“妥协”
当年马斯克把工厂搬到上海,看中的就是中国供应链的“多快好省”。国产特斯拉能比欧洲版便宜40%,靠的就是本土化带来的成本红利。人家用国产零件,不是妥协,而是战略升级。
结果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反观某些国产车企,非要花大价钱从海外空运零件,结果车价居高不下,月销量连特斯拉零头都赶不上。这到底是“舍不得进口件的面子”,还是“看不清国产零件的里子”?
更搞笑的是,有些洋品牌车企也开始学特斯拉,纷纷加码中国供应链。宝马、大众都用宁德时代的电池了,连奔驰也开始跟中国零件厂商合作。国产车企,你们还在犹豫啥?
等洋品牌用国产零件玩出花了,再去追,可就晚了!
四、国产车的脸,靠国产零件才能撑起来
这事儿放到整个制造业来看,就更扎心了。二十年前,家电行业还迷信日本压缩机,现在美的、格力都用上自己的核心部件。手机行业更彻底,从屏幕到芯片,国产供应链已经能撑起整个生态。
汽车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集大成者,更应该有这种底气。
毕竟,中国有全球最全的工业门类,最勤奋的工程师,还有特斯拉这样的“洋教头”现身说法。国产车企真没理由继续抱着“进口情结”不放手。与其纠结用不用进口件,不如学学特斯拉怎么把“中国制造”玩出花。
什么时候国产车敢拍着胸脯说“我这车95%的零件都是国产”,那才是真给中国制造长脸。消费者也该摘掉有色眼镜,实打实看产品力。特斯拉这波操作不是给国产车添堵,而是指了一条明路。
国产车被特斯拉“上了一课”,这课其实挺扎心的,但也挺有价值。特斯拉用国产零件打出全球市场,不是妥协,而是战略升级。国产车企如果再抱着“进口情结”不撒手,迟早要被市场教育。
毕竟,消费者的观念已经在变,00后更看重东西好不好用,而不是零件是不是洋货。国产车企,醒醒吧!你觉得国产车的未来,该怎么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