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换帅,李慧背水一战,别再只靠D9了

腾势N8L上市那天,服务器扩容了10倍,结果还是瘫了20分钟。新上任的总经理李慧,嘴上说着准备不充分,心里估计早就盘算着怎么去跟工厂负责人沟通,让他们三班倒连轴转了。

这场不大不小的系统瘫痪,对当下的腾势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毕竟,上一次享受这种甜蜜的烦恼,还是2022年腾势D9上市的时候。那款MPV确实争气,连续两年拿下细分市场销冠,几乎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腾势品牌超过八成的销量。2024年,腾势一共卖了约12.6万辆车,里面超过10万辆都是D9。

可老让一头牛产奶,终究不是个办法。

腾势换帅,李慧背水一战,别再只靠D9了-有驾

D9之后,腾势不是没努力过。中型SUV腾势N7,起售价从超过30万一路降到25万以内;中大型的N9,风光了三个月销量破万,随后就跌到月销不足三千;至于更早的腾势X和只卖了两年的N8,更是直接走进了历史。这一连串不温不火的动作,背后是年初定下的30万辆销售目标,和前比亚迪最年轻销售高管赵长江的黯然离场。

圈外人普遍把赵长江看作腾势D9的缔造者,但在一些内部人士孙启看来,D9的成功更像是时势造英雄。它精准地卡在了合资品牌电动化迟缓、国产品牌MPV还没成气候的空窗期,用一套DM-i混动技术和比岚图梦想家便宜一截的价格,做了一台面面俱到的水桶车,想不火都难。也正是D9的爆火,才让赵长江后续有了更多产品主导权。

腾势换帅,李慧背水一战,别再只靠D9了-有驾

可话语权拿到了,后面出的牌却都打得不响。这背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的一番话,或许点破了天机。他坦言,公司长期被工程师文化影响,太执着于功能堆砌,反而忽略了用户真正需要的情感共鸣。把云辇、易三方这些压箱底的技术一股脑塞给腾势,试图用技术壁垒打动市场,结果发现30万到40万这个价格带里,消费者看的不仅仅是参数。

更要命的是,自己人还在打自己人。腾势N8被网友吐槽是精装版唐DM-p,核心技术和平台几乎一样。比亚迪主品牌推出的MPV夏和M9,价格更是直接对D9进行了背刺。一位叫王勤的比亚迪员工更是吐槽,为了给腾势让路,比亚迪唐、汉系列甚至主动降价,结果腾势没起来,自家兄弟的阵地也丢了。

大公司的复杂流程更是雪上加霜。王勤讲了个细节:物料采购部门定了供应商,签了份额,但产线用起来发现质量不过关,投诉不断,想换二供或者三供。采购那边说不行,承诺的份额不能变。生产这边说产品不行,坚决不用。两边就这么僵着。这种无奈,恐怕在新势力品牌里是难以想象的。

腾势换帅,李慧背水一战,别再只靠D9了-有驾

所以,李慧接手的,就是这么一个局面。他的解法听起来朴实无华:围绕用户、打磨产品、做好服务。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哪怕出来晚一点、慢一点都没有关系,但一定要吃透用户需求。

这次的腾势N8L,宣传口径就变了。技术参数依然豪华,但发布会上大篇幅讲的是安全,是家庭。冰箱彩电大沙发之外,讲的是能在时速120公里下实现自动紧急制动,讲的是天神之眼B辅助驾驶能帮你应付各种复杂路况。画像也清晰了,就是那些家里有娃的、30到45岁的男性用户。

腾势换帅,李慧背水一战,别再只靠D9了-有驾

不足30万的起售价,让腾势N8L在理想L8、问界M8面前显得便宜又大碗。从预订的火爆来看,赵长江离任前那句N8L将带领腾势迈入月销2万至3万辆阶段的豪言,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但新的问题又来了,N8L跟自家大哥N9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技术配置也大差不差,尺寸就大了一点点,价格却贵了将近10万。这让不少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又陷入了新的纠结。

李慧显然也意识到了,光靠产品性价比还不足以撑起一个高端品牌。于是,他开始给腾势讲新故事了。合作对象变成了上海乐高乐园、高端滑雪场,活动也升级到了上海双年展、EMBA戈壁挑战赛。据说,想参加那个戈壁挑战赛,光EMBA的学费就得五六十万。李慧想得很明白,腾势的用户是精英圈层,得跟他们玩到一块儿去。

腾势换帅,李慧背水一战,别再只靠D9了-有驾

2026年,腾势规划了跑车、大五座SUV等一众新品。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腾势N8L这一仗,不仅关乎李慧的声望,更关乎腾势能否撕掉偏科生的标签。腾势需要的,或许不只是下一辆爆款车,而是得先想明白,自己究竟是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