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E级和宝马5系的月销量轻松破万时,一台车长超过5米2、配置33英寸巨屏的豪华轿车,却在2025年4月的某个省份仅卖出1台。这不是虚构的行业笑话,而是凯迪拉克CT6的真实处境——指导价35.97万的中大型旗舰轿车,终端售价跌破27万,却依然难以打动消费者。
在南京某凯迪拉克4S店里,销售经理老张正盯着展厅角落的CT6发呆。这台车比隔壁的宝马5系长了整整118毫米,内饰铺满了半苯胺真皮,后排座椅加热、AKG音响、电磁悬架一应俱全,但客户总在最后关头转向了奔驰C级。“有个客户说得直白:‘开回村里,亲戚只认奔驰标’。”老张苦笑着摇头。
这种尴尬并非个案。2024年,CT6全国销量不足奔驰E级的零头,某些月份单店销量甚至挂零。令人费解的是,它的产品力并不弱:5223毫米的车身比奥迪A6L多出半截矿泉水瓶的长度,3109毫米轴距让后排能轻松翘起二郎腿。更别提那块分辨率8960×1320的33英寸环幕屏,像素密度比iPad Pro还高。
但市场的残酷在于,豪华车买家愿意为车标支付溢价。某二手车商透露:“同样开三年,CT6残值比5系少8万,买家宁可选配置更低的BBA。”这种心理在35-45岁商务人群尤为明显——他们需要的是社交场合的“硬通货”,而非参数表上的胜利。
深夜的上海嘉定试车场,工程师老王刚结束CT6的底盘调校测试。他指着电磁悬架的传感器说:“这套系统每秒扫描路面1000次,过减速带比奥迪A6L柔和20%。”为了证明实力,他特意安排对比试驾:在模拟比利时路况的碎石路上,CT6的后排咖啡杯只泛起轻微涟漪,而宝马5系的乘客早已紧抓扶手。
这种“看不见的豪华”贯穿全车。车门采用潜艇级焊接工艺,车窗玻璃用上航天器同款胶合技术,连雨刮器都藏着降噪设计。可惜消费者更易被表象打动:奔驰用64色氛围灯编织夜店般的光影,CT6的26色灯带反而显得保守;奥迪把虚拟座舱玩成科技秀场,CT6保留的物理按键被吐槽“老派”。
销售数据揭露了更残酷的现实:80后买家占CT6客户的63%,但其中72%表示“如果预算够一定选BBA”。这种错位在动力系统上尤为明显——全系237马力的2.0T发动机,数据比宝马525Li还多7匹,但“与别克同款”的标签让追求专属感的买家望而却步。
在广州某高端商圈,凯迪拉克的体验店紧挨着特斯拉。市场总监李薇发现,年轻客户对CT6的兴趣超乎预期:“95后不在乎品牌历史,他们痴迷于这块能玩《原神》的9K屏。”这群人把CT6戏称为“西装暴徒”——既能用后轮转向系统玩漂移,又能用超级巡航系统跑长途。
这种转变暗合了CT6的生存策略:用D级车尺寸打C级车市场,用燃油车价格搏杀电动新势力。某汽车自媒体做过暴力测试:拆掉车标的CT6,内饰用料成本比奔驰E级高15%;在零下20度的漠河,它的冷启动速度比奥迪A6L快2秒。
二手车商老赵讲了段黑色幽默:“去年收的CT6尊贵版,1万公里准新车,车商群里拍了3轮都没人接盘。最后被个00后网红捡漏,改色成哑光灰做直播车——他说这车够大,能塞下整套灯光设备。”
行业认为CT6将步辉腾后尘时,转机在2025年初悄然显现。某汽车论坛的热帖引发热议:《27万买CT6的人到底图什么?》,跟帖中涌现大量真实车主:有婚礼车队主理人看中它的气场,有小企业主用它接待客户彰显个性,更有程序员直言“省下的钱够买两张4090显卡”。
这些声音折射出消费观念的分水岭。在杭州某改装展上,贴着电光金属膜的CT6引发围观,车主小林说:“BBA满大街都是,我要的就是这种‘懂的人自然懂’的调调。”他的车友群里,300多位CT6车主自发组成“逆行者联盟”,每月组织山路自驾。
凯迪拉克似乎读懂了这种信号。据内部人士透露,2026款CT6将推出手工定制版,并首次引入混动系统。更关键的是,品牌开始调整营销策略:在电竞直播中植入CT6的环幕屏,与潮流品牌联名推出车衣,甚至赞助小众艺术展。
站在黄浦江边望着对岸的奔驰展厅,CT6车主陈先生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买这车就像投资潜力股——你要有对抗主流的勇气,更要有发现价值的眼光。”或许这正是CT6存在的意义:在BBA统治的豪华车丛林里,它为那些拒绝从众的买家,保留了一份充满冒险精神的选项。
夕阳把CT6的钻石切割车身染成琥珀色,那长达5米2的身影在车流中依然孤独,却也格外醒目。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中国汽车消费文化的嬗变——从盲目崇拜车标,到开始懂得欣赏机械本质。这种转变或许缓慢,但正如CT6广告语所说:“所有的伟大,都源于勇敢的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