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并不清楚高速公路行驶时何种车速最省油,不过大家大概率都留意过这样一种情况:不少小排量汽车在高速上总爱以缓慢速度行驶。遇到这类车辆,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些“慢行车”之所以低速行驶,核心目的就是节省燃油。这一现象让很多人对高速省油车速产生了认知偏差,普遍觉得七八十公里/小时是汽车的经济时速,在高速上保持该速度行驶最省油。但事实上,高速上以七八十公里/小时行驶,未必是最省油的选择,反而绝对是危及自身与他人安全的危险行为。
因为驶入高速公路后,车速保持与车流一致,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被后方车辆追尾,同时也能防止自己因车速过快而追尾前车。可如果高速上其他车辆都以110至120公里/小时行驶,你却仅开七八十公里/小时,即便行驶在最右侧车道也存在极大风险——你的车速甚至低于大型货车,而大货车发现你的时候往往难以快速制动,必然会发生碰撞。这种情况下,不仅会让自己陷入危险,还会牵连大货车司机的家庭,可能两个家庭都会因这种低速行为而破碎。
很多人认为普通小排量家用车的经济时速在70至90公里/小时之间,但并非所有车型的经济时速都处于这一区间,只能说70至90公里/小时是多数微型车的经济时速范围。如今大家购车大多从小型车起步,家用车多为紧凑型,部分甚至是中型车,而且现在多数车型都带有涡轮增压。这些车型以70至90公里/小时行驶,虽接近经济时速、确实能节省部分燃油,但由于只是接近而非精准处于经济时速区间,所以该车速并非最省油的状态。
汽车的经济时速并非按车型划分,而是由发动机动力决定,动力越强的发动机,高速行驶时的经济时速越高。比如我自己的1.0T车型,虽然排量仅为1.0T,但经济时速与不少1.5L排量车型相当,原因就在于它搭载了涡轮增压,排量小但动力并不逊色。现在很多车型都是1.5T排量,甚至有2.0、2.5排量的涡轮增压车型,这些车动力更强劲,经济时速也更高,像2.5L的凯美瑞,高速行驶至120公里/小时仍处于经济时速范围内。
高速行驶时,发动机保持最大功率输出转速的三分之一,对应的车速就是车辆的经济时速。我们都知道,发动机最大功率输出转速分成三等份后,前1/3的转速区间,是发动机运行最轻松的状态;若转速超过2/3,发动机就会显得吃力,即便未到2/3,只要超过50%,发动机负荷就会开始增加,转速越高负荷越大,油耗也会随之上升。因此,当转速维持在最大功率转速的1/3时,对应的车速就是最经济的时速。
为何不将转速分成四等份并取1/4作为标准呢?因为发动机最大功率对应的转速分成四分之一后,转速会偏低。以最大功率输出转速为6600转的发动机为例,1/4转速约为1650转。车辆启动后的怠速转速已达600转,冷车时甚至能达到1000转,轻轻踩下油门转速就会超过1500转。这种状态下发动机性能未能充分发挥,自然不可能是最佳经济时速。
而将发动机转速分成三等份,前1/3对应的转速约为2200转,此时大排量车型在高速上的车速可直接达到120公里/小时以上。高速行驶时,既能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兼顾效率,又能实现省油,这样的转速无疑是“黄金”转速。即便是小排量车型,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的经济时速也十分准确。
以110多公里/小时行驶时,转速约为2000多转。比如我自己的1.8升自然吸气车型,发动机最大功率输出转速为6200转,三分之一转速约为2000转,保持这一转速行驶时,车速表显示接近110公里/小时;若要达到120公里/小时,转速则会升至2500转左右,因此这款车的经济时速约为110公里/小时,高速上保持该速度行驶,既能省油又不算低速。
部分车型的经济时速并不高,我另一辆1.5L车型的最大功率转速同样是6200转,但以2000转高速行驶时,车速仅为90公里/小时左右。因为这款发动机功率较低,甚至不及我那辆1.0T车型,所以经济时速相对偏低。若以120公里/小时行驶,转速会升至3500转,油耗比在国道行驶时还要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