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第四代逸动终于来了。说实话,站在厂门口一眼看过去,觉得这车变得更有青春范了。它的外观其实真得要比上一代有明显升级——那种纵横万象的设计语言,配合贯穿式LED大灯,感觉比之前更锐利、更运动点。特别是那块光泽感十足的发光徽标,让我一秒认出它是逸动,也多了几分识别度。话说到底要不要抓紧时间看一看?我知道有人会觉得设计不够纯粹,但是,它的线条和细节,那种拼搏一下的感觉还是挺到位。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他们宣传色——安第斯灰、闪光冰晶白、还有新增的逸彩蓝。那个蓝色还挺抢眼的,但我觉得其实大部分买家可能会偏向灰色或白色。我心里有个小疑问:这颜色是不是跟某个专业色彩配比有关?(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量产的车怎么能保证每一辆颜色都完全一样呢?色差问题在这个价位也算正常。
坐进去,内饰那块怀抱式布局,真得让我想起某款合资车的简洁风,但长安做成了它自己的味道。不够豪华的感觉倒是没有,反而多了点干净利落的未来感。14.6英寸中控屏搭配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支持三指飞屏,那用起来还是挺方便的。你有没有想过,天枢OS系统是不是太智能了?AI大模型问答、免唤醒……会不会突然出现我帮你算个命吧的情况?(这段轻笑)
它配备了全系标配的冷暖箱,这个谁用谁知道,冬天要冻死,夏天要晒死,所以觉得这个配置挺实在。还支持无线快充、氛围灯、蓝牙钥匙……这些细节是不是让年轻人觉得我车生活不差?
我还记得一个细节。车门把手是传统机械的,走的是经典路线。我心里暗想:这个是为了降低成本还是怎么的?部分车型的双色铝合金轮毂倒是打了个运动范儿的旗号,用料还算可以。供你参考,估算下来,油耗体感在6.2L/100km左右(样本有限,但按官方WLTC数据),平均一箱油(50L)能跑到大概800公里吧。再算算百公里的燃油成本,按今天的,大概7块钱左右一公里的油钱,你觉得这个值吗?我觉得挺还行的。
动力方面,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41千瓦,扭矩成310牛·米,就这个数字,其实很直观了——劲儿在那儿。加上7速湿式双离合,动力输出平顺,但我心里在打鼓的是,这套变速箱耐不耐操?它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能省点油,但我也想知道,长时间跑高速或者待在城市堵车时,这车的智能表现是不是太热情了?(这段提问自由)
我遇到了一朋友,他在修理厂工作,经常跟我说:逸动那套发动机,配上这套变速箱,调校还不错,但要是在山区长时间拉高速带点超载,也得多留心。我听了摇摇头,觉得或许厂商在研发那会儿没考虑那么多,都是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用车多年后,日常使用的耐久性才最管用。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毕竟我自己开车也没想过未来某天这车会不会突然出性能危机,毕竟,厂家不是娱乐公司,车得能用才行。
和轩逸比,实际操控细腻度、悬架反馈和座椅舒适度……我觉得逸动的悬架调教更偏运动一些,这几天我陪一朋友试驾,他说比轩逸稳多了,方向感连我这种普通开法都能感受到。但有人觉得轩逸的底盘更柔软,它是赏心悦目的小家碧玉。反正我觉得,两者走的路线不一样,要说谁更合适,还得看人。
我说自己确实不喜欢太麻烦的操作。有时候就懒得折腾,但又想车个性点。这车的天枢智能座舱让我觉得还挺顺手的,尤其是有人在车里跟我吐槽车机要流畅,我就跟他说,别太在意那些语音有没有搞错,反正我碰到过几次,反应不够灵敏,感觉还得再优调。
对了,有个疑问:它的车载KTV功能,真得好玩到爆。朋友们在车内K歌,那个体验其实还不错,声音也够大,桌子上放一瓶啤酒,背景音乐切换得也很快。轩逸车主旁边抱怨说羡慕,我心里偷偷觉得:这可能只是个娱乐点缀,但说到实用性,我倒是觉得,平时出行聚会,这个还真能拉近点关系。
一段时间玩下来,忽然发现它变轻了将近100公斤!我心想,减重能带来啥?油耗一定得更低吧?大概会比之前少0.3升油(估算,样本还少),让我印象深刻。这个细节其实挺关键的,重量轻了,操控更灵活,也许能更激发驾驶乐趣。
在价格方面,终端优惠一万的话,裸车大概8万出头,回头想想,这个价买一辆新车,还是挺香的。尤其是配置看起来不差:车载冷暖箱、智能感应尾门、HUAWEI HiCar,都让我觉得,长安是真的在走心了。
说到这,我是不是太分析型了?其实我也挺嫌麻烦,买车就是要用得顺心,不用折腾太多,至少得顺手。但我有个小角度:这车的科技感是不是会让一些惯传统的用户感到又要适应,会不会未来动不动就出现智能崩溃的状况?(这我没想过的猜测,不知道对不对)
好车不等人,实际跑一圈才知道它到底能不能满足日常。最后还想问一句——这年头,车的细节,到底还要做多考究才能打动人心?那双边排气、手感良好的门把手,或者车里的那块氛围灯……其实很小,但,是真的能拨动心弦?
谁知道呢。也许下一秒,又得淘汰一批套路的设计,留在手里的,只会是那些真心用心打磨的小细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