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的顺风车主群里,有人问“哪里适合跑车?”
对此,群里的司机认为顺风车市场早已经从“蓝海”转向“红海”,一二线城市与下沉市场的行情是冰火两重天。
据天风证券预测,2025年顺风车交易额将达1139亿元,但竞争加剧导致订单碎片化,司机需依赖拼单或跨区域调度才能维持收益。
总的来看,不建议到三线以下城市跑顺风车,这些区域普遍面临需求分散,空驶率高等问题。
有顺风车司机反馈显示,在这些区域跑车,郊区至市区的返程订单常面临“空跑”,导致成本难以覆盖。
此外,还有一些区域有政策限制,如对外地车牌限号严格,以及一些城市顺风车市场被本地司机垄断,导致外地司机生存空间有限。
市场行情来看,跑顺风车优先选择珠三角、江浙沪等需求密集区。
珠三角地区有大量的跨城通勤,江浙沪等地产业密集带来的灵活物流需求。
目前来看,顺风车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平台定价与司机成本的脱节。
有顺风车司机提到,2024年的顺风车价格还有的赚,但2025年平台定价过低,导致司机“伤痕累累”。
比如,郑州顺风车定价为每公里0.76元,而油车运营成本在每公里0.8-1元,导致司机普遍亏损。即使改用电车,高速充电时间成本也削弱了收益优势。
尽管政策强调顺风车应以“非盈利、真顺路”为原则,但现实中,专职顺风车司机仍通过多平台接单、长途拼客等方式维持收益。
尽管顺风车行业面临阵痛,但其社会价值和政策支持仍为长期发展提供基础。
对此,有顺风车司机准备往合规方向靠,希望市场健康一些,毕竟大概率要长期吃这碗饭。
也有司机呼吁,顺风车平台需要对价格做优化,而不是一降再降,让司机没有生存空间。
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转型,顺风车平台需要平衡乘客低价需求与司机合理收益,在减少专职化乱象的同时,避免“一刀切”挫伤真顺路车主的积极性。
对顺风车司机而言,也需在“非盈利、真顺路”的政策框架内探索新的生存策略。
唯有如此,这一共享出行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非沦为“伤痕累累”的牺牲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