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广州,人跟车都浮躁。江南大道上挤满了热浪,市区的4S店早上刚开门,售后组的李师傅仰着头抱怨着空调年年没清洗,掀开修车服袖子,说这两年本田的活少了不少,连带着业务员小宋也愁眉苦脸。你还别说,他说得实在,原先雅阁卖得飞,连表哥老朱都劝我去年买一台,说性价比高。可现在,别说雅阁,就连皓影都被同价位的新能源抢了光环。
当过年回村碰到老同学,聊起车来,大伙还记得雅阁2017年那一阵风光:别人都盯着低油耗高保值。谁能想到几年光景,销量像滑梯,7月整月才卖了一万来台,还不够丰田凯美瑞一半。老冯哥讲,“广汽那帮高管估计天天开会都头大。”
其实,减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广汽本田2021年开始下坡路,去年总共才47万多台车出门,比上一年又少了1/4。这可不是小街坊店生意掉单的问题,这是合资大厂,老广们茶余饭后还会瞅几眼的数据。微信群里,车迷们都说自主品牌太猛,新能源上天。小戴发了一段统计图,自主牌7月份新能源渗透率七成五,而合资这头,才六七个点。想争口气都难。
做修理的老黄也有话说,那阵1月份本田突然召回五十多万辆车,说是转向机有毛病——他家旁边的型格和皓影都通知过。一个月没少修,客户电话快打爆,赔点口碑是真事。“以前修丰田多,现在修本田多,但新客户就是少了。”老黄一边擦手一边叹气。
按理说,广汽本田也努力了,不是没推纯电的P7什么的,但去试驾的老陈说电门有点懒,空间、智能化都被国产卷出了新标准。销售小宋偷偷嘘我一句:月初派了二十台P7,月底竟还剩一半,还得靠新能源补贴拉人。这话也别外传,据说销售一线压力大到都干不住了。
反观隔壁的丰田,面上风平浪静。广汽丰田7月竟逆势涨了8%,营业大厅还挺热闹。跟我合租的邻居老鲁刚提了台威兰达,得意地炫耀配置升级免费,还送了保养。传祺这阵也不顺,传祺和埃安加起来7月卖四万多台,按理说是主力,但年初那股冲劲儿没了,销售小杨群里说“单子越来越难签”。
账面上,广汽集团半年度亏个二十多亿不是忽悠,去年亏了四十多亿后,老同事嘀咕“二十年第一回”。以前的高光时刻怎么一转眼成了麻烦?小戴吐槽,每回老板开大会,又是“三大战役”,又是增程又固态电池,谁心里没阵嘀咕呢:靠卖新车回血,不如兄弟品牌卷出口。
其实出口端有点门道。年初广汽马来西亚和泰国工厂建好了,国际出口同比涨了快一半。朋友圈那谁发的,昊铂海外拍广告,景点没中国人多。业内传闻,广汽和华为各投了点钱,下半年急着推高端智能车,说是2026年首发。你问我怎么看?老李师傅说“技术扎堆,关键还是养活一线员工。”边说边抖掉烟灰:“整那虚的有啥用,客户都捏着钱看行情。”
你要说哪些配置让人琢磨呢?有个刚买皓影的表妹,跟我抱怨后排没一键放倒,冷风口出风不匀,前几年老雅阁还有自动泊车功能,现在反而新款没了,厂家倒腾来倒腾去,反而冷门小功能越减越多。她还听说车机系统今年推了OTA升级,邻居用下来说开着冷启动会卡,搞得售后来回刷三次系统才好。
再聊聊误区——年轻车主往往嫌发动机啸叫“杂音大”,其实是NVH做了降噪牺牲。老修理工打个比方,“雅阁新发动机冷启动抖得欢,正常,用两年软了就不闹腾。”哪里有那么多一针见血的体验?车圈八卦多,谁还不是道听途说。
茶楼闲聊到集团“番禺行动”三年计划,老林言之凿凿说,广汽上下都盯着新媒体营销,可微博上还不是被网友怼。至于新固态电池,谁都知道“噱头说法多,真商用了还远。”
到了晚上,我把买菜车停楼下碰见邻居大爷拎半袋蔬菜,嘟囔车市水深。他说记得十几年前村里开雅阁的那一户,现在换成了国产EV。市场惯性就是这样,有的车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漂到谁手里都难说。
至于那些七绕八绕的数据,听群里说,大厂的数据只能看看,真心事还得大家自己琢磨。日子一天天混过去,销售的压力、门店的冷清、那些新车小毛病……全都混在这个盛夏里,没人能给个准主意。要说以后哪款车能成黑马,估计得看谁熬得住,看谁还有什么新把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