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内卷愈演愈烈,广汽集团技术突围,广汽本田品质稳坐头把交椅

现在汽车圈的“内卷”有多夸张?打开手机一刷,全是“降价!”“配置升级!”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但这里头咱得问一句,卷价格、卷配置,真能卷出未来吗?

老实说,这么整,无非就是一场贴身肉搏,谁跌到“地板价”,谁选手下场,观众反倒没啥好处。

真要说有那么一家公司没跟着瞎掺和,实打实整点不一样的路子,那还真得聊聊广汽集团。

车企内卷愈演愈烈,广汽集团技术突围,广汽本田品质稳坐头把交椅-有驾

瞧它那财报一亮,2025年上半年,整个调儿都拉得和别人不一样。

人家没去争抢谁家车便宜一千,谁家续航多四十公里的虚名,而是踏踏实实搞自己那一套“技术差异化”,外加一个“品质标准化”,两手都硬。

说白了,这俩词听着像啥行业会议PPT里的“废话大王”,可真落到实处,还真就解决了个大问题——别光想着一窝蜂卷同质化,咱得留下自己的底牌。

这不,广汽本田在这场技术与品质的持久战里,直接成了广汽集团的头号王牌。

车企内卷愈演愈烈,广汽集团技术突围,广汽本田品质稳坐头把交椅-有驾

眼下,新能源市场已经卷麻了,纯电、插混、增程、氢能源,路子多到让人眼花缭乱。

别的品牌都还在“这个省油那个耗电”里绞尽脑汁,广汽集团这边就有点意思了。

人家四条赛道一起走,不光“星灵增程”解决了让用户头疼好几年的“亏电”焦虑,还在混动领域干成了第三代平台量产,连产品线都补得漂漂亮亮,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网上有人开玩笑,说买电车像参加盲盒抽奖一样,今天电池新技术,明天又有续航升级包,根本难有安全感,但广汽这边看得出下了功夫,是想让各种出行需求真都给你兜住,不是光喊口号。

说到研发投入,钱花在哪、专利下多少,都能看门道。

2025年上半年,广汽研发砸下37.89亿元,比去年猛涨16.55%。

专利这东西,说实话,一两千都算多了,人家直接累积到快22000,关键这些专利可不是雨露均沾、散养型的。

它都是冲着混动、智能和安全领域发力。

说不定哪天你开着广本,GSD智能驾驶就把你安全带回家了。

连AI全景影像这种别人还在摸索的东西,也提前上车了。

还没完呐,别人研究新能源都还扎堆造车,广汽这边直接玩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

6月刚亮相的GOVY AirCab飞行出租车,已经差点能给个机场拉满了近千架意向。

你说这不算“技术差异化”,咱真不知道还有啥比这花活更花的了。

不过,就冲一堆专利和技术亮相就能赢?

真还不够。

技术归技术,能不能化成消费者手里的靠谱产品,就看落地的那一环。

这时候就该请出广汽本田了。

去年3月刚盖起的“数智·零碳”工厂,说是新能源领域的新地标其实不过分。

这一家工厂,就塞进了本田史无前例的近60项新技术,全球最先进的也有30多项,标准严到连焊接、喷漆每个螺丝母都得统一工艺。

咋说呢?

就是要让所有开上广汽本田车的人,体验都像“复制黏贴”一样稳定。

车企内卷愈演愈烈,广汽集团技术突围,广汽本田品质稳坐头把交椅-有驾

新P7纯电车,据说光研发就烧了四年,光路试就溜过150万公里。

每个零件的测评、每项性能的验证,每道工序都像验钞机一样精准,甚至做到了所谓“120%合格率”,就是比你想象的更较真。

哪一步能给水过去?不得行。

市场上很多新兴品牌,好多热销爆款车主都抱怨“首批下单买新车,像做小白鼠”,前期小毛病隔三差五出bug。

可广汽本田,始终把自己当“标准化工人”,哪怕搞得慢点,也得把品质死死盯住。

这些玩意儿,看着沉闷,其实是最扎实的护城河。

说起消费者口碑,网络段子都看腻了“开不坏的本田”。

可玩笑归玩笑,J.D.Power的2025中国新车质量榜单可不会认“段子”。

六连冠,分项市场榜首,雅阁奥德赛车型该得的认可是一个没落下。

别做无用功,用户买回家开的,最终看的还是品质口碑,谁都不愿当小白鼠。

广本这套硬核检测流程、标准化出品,让人家有底气说一句“不怕你用就怕你不用”。

这年头,靠谱就是最大的稀缺品。

再来看看数据,数字不骗人。

2025年1-6月,广本卖了169,297 辆,表面看是行业排名的数字,细看其实是市场信任投票。

车企内卷愈演愈烈,广汽集团技术突围,广汽本田品质稳坐头把交椅-有驾
车企内卷愈演愈烈,广汽集团技术突围,广汽本田品质稳坐头把交椅-有驾

雅阁光上半年卖了72,238 辆,同比还涨了3.6%;皓影也挺生猛,59,344辆,同比跳了13.9%。

一个成了中高级轿车里的“常青树”,另一个则靠全动力阵容吃下各种出行需求。

别小看这大杂烩动力配齐,用户真是啥场景都能用上。

你追求老本儿的省油,别人偏要混动新能源,皓影全都安排上了。

不局限在一个赛道“同室操戈”,反而布局越广零件库越厚实,越难被轻易撬动。

这种“技术喂饱市场、品质撑起口碑”的组合拳,把别人落下的一地鸡毛踩脚下。

明显能看出,有车企看似花里胡哨,把价格怼到比二手价都低,或者拼命堆砌配置,却全没标准,各种小bug让用户头疼。

每次闹得沸沸扬扬,咱还真见惯不惯,可结果往往是不争气地质量问题、经常返修。

说技术为王,好像谁都在喊。

但真正靠技术避开同质化,让一堆专利落地成用户放心选的产品,还得看广汽和广本。

有网友戏言——“低价能买来一时的销量,买不来长久的信任”,这话说得要真有点道理。

这样看来,广汽集团这波名副其实的“反内卷”,就没靠那些鸡贼的小算盘,而是把四条技术赛道和两万多项专利当成左右护法,底气立马不一样了。

车企内卷愈演愈烈,广汽集团技术突围,广汽本田品质稳坐头把交椅-有驾

而广本,六连冠、百万公里测试的底座在那杵着,没点扎实工夫也真玩不出这样稳定的品质。

车企这种相互伤害的“卷法”,如果一直比谁价低、谁配置多,不光自己喘不过气,用户也未必能得到啥安全感。

长远来看技术驱动,品质筑底,妥妥是新能源下半场的王道。

愿意花点时间、金钱沉下去做内功修炼,比谁卷得欢已然是另一重境界。

车圈这条路,好走吗?

当然难。

但正因如此,“差异化”才成了能否穿越周期、生存长青的密钥。

咱都知道,“一锤子买卖”骗不到回头客。

眼下真正需要有企业拿出点定力,别老想着短平快的销量冲高——得老老实实把技术带来的实际好处,和品质长跑的价值传递给用户。

一句话,销量会波动,但信任不会掉队。

高举低打,未必适合每个人。

反观广汽集团,事实用行动证明,只有慢工细活,才能做大做强,笑到最后。

那么问题来了,你去买车时,会选择卷低价模式,还是更信赖那些靠品质和技术坐稳江山的品牌?

留言说说看,到底啥才是你最看重的一票决定因素?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