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汽车市场,大家的感觉估计都差不多,就是一个字:卷。
今天你降价一万,明天他送全套保险,价格战打得是热火朝天,好像不跟着降价就活不下去一样。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都觉得车企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尤其是那些传统大厂,既要面对新势力的冲击,又要卷入价格的漩涡。
但前阵子广汽集团公布的半年业绩报告,却让人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报告里显示,广汽旗下的合资品牌广汽本田,一些主力车型非但没有被价格战拖垮,销量反而还涨了。
这就有点意思了,大家都挤在一条道上拼刺刀,凭什么广汽本田就能稳稳当当,甚至还能往前走一步呢?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咱们今天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扒一扒这份报告,看看广汽这盘棋到底是怎么下的。
首先,咱们得说说广汽本田这个让人有点意外的表现。
按理说,现在市场上新车层出不穷,设计一个比一个炫,屏幕一个比一个大,再加上价格优惠,传统燃油车和混动车的压力应该非常大。
可数据显示,广汽本田的皓影,就是那款SUV,它的燃油版、混动版、插电混动版加起来,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9%;而雅阁这款车,在中级轿车市场里一直都是个标杆,在这么多新对手的围攻下,销量还能增长3.6%。
这个数字虽然不大,但放在今天这个大环境里,能不跌反涨,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那么问题来了,消费者又不傻,为什么放着那么多打折促销的新款车不选,偏偏要去买广汽本田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也很朴实,那就是“放心”。
就在这份财报公布的前一天,有个叫J.D.Power的国际权威机构发布了2025年的中国新车质量报告。
这个报告不是厂家自己吹的,而是通过大量真实车主反馈,调查新车在头几个月里出了多少问题得出的,含金量很高。
结果呢?
广汽本田连续第六年拿下了主流汽车品牌里的质量冠军。
这意味着,在大多数车主看来,广汽本田的车最不容易出毛病,最可靠。
这就像我们去饭店吃饭,有的饭店天天搞打折,但卫生状况堪忧;而另一家店价格稳定,但后厨干干净净,食材新鲜,让你吃得安心。
时间长了,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后者。
广汽本田的这个“六连冠”,就是它多年来积攒下的口碑,是消费者真金白银投出来的信任票。
这份信任,不是靠喊几句口号或者降几次价就能换来的。
据说,他们开发一款新车,要花整整48个月,也就是四年的时间去反复验证和测试。
比如他们今年新出的一款纯电车P7,在上市前就跑了150万公里的实地路试,这距离都够绕地球跑三十七圈了。
他们内部还有一个听起来很奇怪的标准,叫“120%的生产合格率”,意思就是对自己的要求,要远远高于行业通行的标准。
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笨功夫”,才铸就了消费者心中的“品质”招牌,让它在混乱的价格战中有了稳住阵脚的底气。
当然,光靠质量可靠,在今天这个时代还不足以走得更远。
汽车越来越像一个大的电子产品,技术含量变得至关重要。
如果说广汽本田的品质是广汽集团的“面子”,那整个集团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是它真正的“里子”。
这份半年报里有一个数据特别能说明问题:光是今年上半年,广汽在研发上就花了将近38个亿,比去年同期还多了16.55%。
这些钱没白花,换来的是超过1600项新申请的专利技术,让他们的专利总数突破了22000件。
这些专利可不是一张张纸,它们最终都会变成我们消费者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东西。
举几个例子。
很多人开新能源车,最担心的就是电池电量低的时候,车子开起来软绵绵的,没劲儿,心里发慌。
广汽针对这个问题,研发了一套叫“星源增程”的技术,专门解决这种“亏电感”,号称能做到又省油、又有劲、还特别安静,很多指标在行业里都是领先的。
在现在最火的智能化方面,广汽也没落下。
他们搞了一个叫“星灵智行”的品牌,把智能驾驶、安全系统、人工智能这些技术都整合到了一起。
这还不算完,最让人觉得这家企业有想法的是,他们的眼光已经不局限在地面上了。
今年6月,广汽研发的飞行汽车GOVY AirCab,一下子就拿到了近千架的意向订单,7月份第一架量产样机就交付了。
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但它确实发生了。
当很多车企还在为车里装几块屏幕、怎么优化语音助手而绞尽脑汁时,广汽已经在布局“空地一体”的未来出行方式了。
这种“降维打击”式的技术布局,让它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也让它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有了过硬的品质和领先的技术,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好产品卖到更多地方去,特别是海外市场。
这几年,中国汽车出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广汽的出海策略,也体现出了“质”的变化。
今年上半年,广汽自主品牌的海外销量超过了5万辆,同比增长了超过45%。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是简单地把车装船运出去卖掉,而是在全球布局了4家KD工厂,也就是把汽车零部件运到当地,在当地进行组装生产。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降低关税和成本,还能为当地提供就业,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从一个“外来者”变成一个“本地企业”。
目前,他们在墨西哥、沙特这些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形成了年销量过万的规模。
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欧洲、巴西这些汽车消费大国。
就在今年9月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广汽就宣布了进军欧洲市场的计划,准备把他们高端的电动车AION V和AION UT卖到英国、波兰等国家去。
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中国汽车工业自信心的体现,意味着我们的汽车已经有底气去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和那些百年老牌车企掰掰手腕了。
所以,回头再看广汽这份半年报,我们就能看懂它的思路了。
在整个行业都陷入“要销量还是要利润”的焦虑中时,广汽选择了一条更难但可能更长远的路。
它用广汽本田几十年如一日的品质坚守,稳住了基本盘,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同时,又毫不吝啬地投入巨资去研发最前沿的技术,为未来的发展储备了充足的弹药。
品质保证了发展的宽度,让企业走得稳;技术决定了发展的高度,让企业走得远。
这两者结合起来,再通过积极的全球化布局去开拓新市场,就形成了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这条路,或许比单纯的降价促销要走得慢一些,但无疑会走得更扎实、更长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