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开马自达,难怪堵车。
马自达销量回暖
梁家辉一句电影台词,让马自达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屡遭调侃,而这种调侃也逐渐影响到了其市场表现,销量持续低迷,产品力的不足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因此,“马自达是否会退出中国市场”的话题长期存在,甚至一度传出相关传闻。然而,马自达始终没有放弃,如今终于迎来转机——2025年10月,其销量达到11376辆,环比增长51.82%。
尽管当前的销量仍不突出,但只要增长趋势确立,并能持续保持,马自达依然具备复苏的潜力。
从零售销量的具体数据来看:
马自达EZ-60销量增长
马自达EZ-60在10月份的零售销量达到4565辆,相比9月份(首月交付)实现稳步增长。一款全新车型能够在首月交付突破3000辆并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显示出较强的市场接受度和积极的发展预期。该车搭载插电式增程式混动系统,WLTC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达160公里,并配备后置后驱布局,兼顾实用性与驾驶乐趣。增程版售价区间为11.99万至14.49万元,纯电版则为15.09万和16.09万元。作为一款中型SUV,其定价水平与同级别国产车型相比更具竞争力,甚至部分版本价格更低。由此可见,当合资品牌主动调整策略、降低姿态时,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所拥有的优势或将受到挑战。
品牌力与产品力协同提升
EZ-6销量实现稳步增长,而EZ-60的强势表现则有效拉动了同级别轿车的整体销售态势。通过“组合拳”策略协同发力,方可进一步强化品牌竞争力。而品牌力的提升将反哺产品力的全面增强,因此,马自达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已愈发清晰明确。
燃油车升级势在必行
CX-5、CX-30、CX-50以及马自达3 昂克赛拉,均为燃油车型,均面临升级或优化的必要性。
EZ-6可视为马自达6的换代车型,而马自达3 昂克赛拉同样亟需技术迭代。该车曾实现月销数千辆的佳绩,但如今销量持续走低,实属市场演变的必然结果。不仅昂克赛拉,同级别燃油轿车如本田思域、丰田卡罗拉等也均出现明显下滑,唯有日产轩逸与大众朗逸仍保持较强竞争力。其背后原因在于插电混动车型以更低的用车成本和更优的动力性能,进入原有燃油车价格区间,如比亚迪秦PLUS、长安逸动PHEV、吉利银河L6及五菱星光等。
面对这一趋势,“顺应潮流”才是明智之选。消费者对经济实用型代步车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插电混动车型在这一领域已展现出显著优势。
后驱布局提升操控性
插电混动车型通常缺乏操控优势,主要因其多采用前置前驱结构。相较之下,插电增程车型往往具备更出色的操控表现,得益于其可搭载后置后驱布局。马自达已为EZ-6与EZ-60车型配备此类驱动系统。若将马自达3 昂克赛拉基于成本相对较低的后驱平台升级为插电增程混动版本,有望在10万元以内轿车市场中迅速跻身主流畅销车型行列。其他SUV产品定位与EZ-60存在重合,未来销量预期在笔者看来并不乐观。然而,传统合资品牌需保持产品线的完整性,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下一阶段或应加快对马自达3 昂克赛拉的升级,随后推进中大型轿车与SUV的开发,并考虑复产马自达MPV,逐步向高端市场迈进。
K-Car满足年轻需求
马自达在本土市场亦拥有表现优异的轻型自动车(K-Car)产品。
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也应注重基础市场的覆盖,借鉴丰田的发展策略。
当前汽车市场亟需更多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产品,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设计富有前瞻性、造型具有创新感且使用成本低廉的小型或微型车型。
毫无疑问,K级车最能满足这一需求。
日系车企切入小车市场
国内目前畅销的小型或微型车市场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两厢车型和一款纯电动微客为主。这一市场空白为日系车企提供了良好的切入机会。若能引入部分K级车型,并结合长安马自达合资体系中长安汽车的混动技术,开发出具备插电增程或常规混动系统的个性化小车,有望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这不仅是马自达的重要机遇,也为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可能。尤其是在自主品牌向高端市场发力的背景下,合资品牌通过向下拓展产品线,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市场口碑与竞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