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电池发布 宁德时代革新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


6月23日,宁德时代重磅推出第三代CTP技术——麒麟电池。凭借在核心工艺、核心算法以及核心材料上的全面革新,麒麟电池展现出四大显著优势:卓越的安全性、支持高压快充、显著提升电池寿命以及高比能量。这一创新技术的发布,不仅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迎来新的变革,也为相关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6月23日,宁德时代第三代CTP技术——麒麟电池的全球首发,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即将迎来新的篇章。该电池系统凭借其出色的集成度和高达72%的体积利用率,以及255Wh/kg的能量密度,使得整车续航能力可达到1000公里。尽管麒麟电池的量产上市还需等到2023年,但业界对此的反应已十分热烈。理想汽车、哪吒汽车和路特斯等知名汽车品牌纷纷表达了对该电池的浓厚兴趣和高度期待。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的股价持续攀升,与之相关的锂电设备板块也受益匪浅。甚至有锂电上游企业被频繁询问:“贵公司与麒麟电池是否有合作?”

这款即将上市的新一代电池,不仅引发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热烈互动,更激发了资本市场的乐观预期。人们期待着在接下来的下半年乃至更远的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乘势而上,实现更大的突破。然而,麒麟电池能否真正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还需市场和消费者的进一步检验。

麒麟电池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颠覆性的冷却技术。该电池首创了电芯大面冷却,通过巧妙设计,将水冷功能融入电芯之间,从而大大扩大了换热面积,使电芯控温时间缩短至原先的一半。这一创新使得麒麟电池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分钟快充,极大提升了充电效率。

麒麟电池的这一技术突破,正是其受到市场热捧的关键原因。根据宁德时代公布的数据,麒麟电池不仅能实现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更能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和10分钟快充,精准击中了整车企业和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痛点。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巨量算数联合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续航不足”“充电时间过长”和“充电不方便”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主要不满。而麒麟电池的出色性能,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

麒麟电池不仅性能卓越,更在安全性、快充支持、寿命提升以及高比能量等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其创新的多功能弹性夹层设计,不仅提高了电池包的抗振动和冲击能力,还优化了空间结构,释放了更多能量空间。同时,智能分布的功能模块也能满足国标电池安全测试要求。
麒麟电池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独树一帜的水冷技术。该电池突破了传统的水冷方式,创新地采用了电芯大面冷却技术。通过精心设计,水冷功能被巧妙地融入电芯之间,不仅使得换热面积大幅提升了4倍,还使得电芯的控温时间缩短至原先的一半。这一技术革新使得麒麟电池能够支持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的快速热启动,以及10分钟即可实现的快充功能。在面临极端情况时,其电芯能够迅速降温,有效隔绝电芯间的异常热量传递。更为出色的是,麒麟电池还能确保全化学体系的热稳定性和热安全性,从而为更高能量密度的材料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相同的化学体系与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相较于特斯拉备受瞩目的4680电池,其电量提升了高达13%。不仅如此,麒麟电池还在续航、快充、安全性、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全面的提升。

宁德时代在此次发布会中强调,他们将系统工程思维贯穿于从材料、电芯到系统结构的整个研发链条。通过三大技术革新,麒麟电池成功将三元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提升至255Wh/kg,而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也提升至160Wh/kg。

资深汽车媒体人杨小林认为,麒麟电池不仅打破了动力电池的技术上限,更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加速其取代传统燃油车的进程。他指出,除了产品安全外,续航里程和充换电便捷性是当前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顾虑。而麒麟电池的高续航里程和快速充电特性,有望消除这些顾虑,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麒麟电池的“电芯控温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一半,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分钟快充”的特点,也将促使整车企业加速布局快充技术,推动各地加强快充站的建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
记者获悉,广汽、小鹏、理想等知名汽车企业已相继宣布采用800V快充技术。当前,行业普遍采用的是400V高压平台。在理想状态下,采用800V高压平台的充电时间可减少至400V架构的一半,从而实现补能效率的翻倍提升。

有网友留言表示:“例如,若能在10分钟内充电200-400公里,这将极大提升纯电动车的续航体验,甚至可与传统燃油车相媲美。驾驶纯电动车跑长途将不再需要担忧续航问题。”

然而,面对800V快充技术的市场应用前景,各车企如何合理分配市场资源,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旦麒麟电池实现了“续航1000公里”和“10分钟快充至80%”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续航焦虑”和“补能焦虑”将得到极大缓解。这一技术进展不仅引发了产业链上下游和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响,还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在首批积极响应麒麟电池的整车企业中,大型传统车企的身影寥寥无几。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繁荣和规模的迅速扩大,从锂矿开采到动力电池制造,再到整车销售,整个产业链对规模效应和协同作用的期待愈发强烈。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能量总量已达122.9GWh,同比增长83.4%,预示着电池市场的持续繁荣。

然而,对于整车企业而言,与优秀的动力电池企业合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和国际物流的不稳定给供应链带来了巨大压力,车企们为了降低风险,开始寻求多元化供应;另一方面,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都在争夺核心技术的控制权。

“掌握核心技术意味着在产品定位和市场地位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指出。因此,车企和零部件厂商争抢核心技术控制权的行为是合情合理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参与到汽车产业的技术革新中,整个行业的蛋糕将不断做大,这无疑将推动国内智能汽车的持续发展。
他向记者透露,一些整车企业在寻求与核心部件和技术方案提供商的合作时,可能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既希望借助外部力量推动技术进步,又担忧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受到对方的制约。面对这样的困境,曹广平提出了一种策略性的建议。他指出,鉴于中国市场的广泛性和各个细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独特需求,整车企业应当紧密地把握住产品定义权。这样,他们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具体特性,向动力电池企业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技术标准。

鉴于汽车产业链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就业和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作用,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彰显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实力,更进一步提升了全球对中国供应链的认可与重视。然而,尽管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巨头稳坐行业头把交椅,并推出了如麒麟电池这样的创新产品,但整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仍不容小觑。杨小林指出,出于分散风险等考量,大型整车企业往往不会倾向于让单一供应商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动力电池市场的洗牌在所难免。

他认为,任何希望在供应链中保持竞争力的企业,都必须具备技术领先、产能保障和价格优势这三要素。麒麟电池的问世,标志着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进入“下半场”——即智能驾驶技术的比拼。尽管各品牌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已趋白热化,但麒麟电池的卓越性能有望使纯电动汽车在便捷性上超越燃油车,从而结束在“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上的无休止内卷。

盘和林则提出,在动力电池性能满足用户需求后,整车企业应寻求在其他技术领域如自动驾驶智能化上实现突破。他提醒说,为了持续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车企与电池企业的共同努力至关重要。

回顾汽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许多整车企业曾试图通过垂直整合来主导供应链。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电池技术的突破,使得这种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受到了挑战。正如理想汽车CEO李想所转发的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微博中所暗示的那样,未来的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变革与机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