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小区停车场,绵又看到有人蹲在车屁股后面抠字:就是把“华晨宝马”那四个字往下撬,指甲都抠红了还没弄干净。旁边路过的大叔还凑过去说“小伙子,抠了这字,别人就以为你买的进口版了”。当时绵就琢磨,这进口宝马和华晨宝马,真就差在这四个字上吗?
后来问了身边几个开宝马的朋友,再查了些官方资料,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比抠个标复杂多了,有些差距甚至是买车时想不到,开上一两年才慢慢显出来的。
先说说最直观的“定位差”吧,不是说谁好谁坏,而是俩车从设计起,就没奔着一个目标去。进口宝马更像“原汁原味的德国配方”,比如那些标轴的3系、4系,还有M Power系列,厂家就是给追求操控的人做的。
绵有个朋友老周,去年买了辆进口330i标轴版,天天跟我念叨“这底盘,过弯的时候像粘在地上似的,方向盘指哪打哪”。后来坐过一次他的车,后排确实挤,我175的身高坐进去膝盖都快顶到前排了。老周说他不在乎,“我天天一个人开,后排就是放包的地方,要那么大空间干嘛”。
但华晨宝马就不一样了,它像是“给中国家庭量身改的版”。最明显的就是加长,比如华晨宝马5系长轴版,比进口标轴版长了130毫米,全加在后排了。另一个朋友小李买的就是这款,上次带我们全家出游,我家孩子在后排能站起来蹦跶,他爸妈坐在后面还能架个小桌子喝茶。
小李说当时选这车就是因为家里人多,“进口版后排太挤,老人坐久了不舒服,华晨这加长版刚好合适”。而且不光是加长,华晨宝马还在后排加了不少进口版没有的配置,比如Type-C快充接口、座椅加热,甚至还有后排老板键,能直接调前排座椅的位置,这些都是进口版里找不到的:不是进口版做不到,是欧洲市场没这需求,人家家庭用车大多是两厢车,后排很少坐满。
再说说大家容易忽略的“使用成本差”,不是光看买车时的差价,而是长期开下来的隐性支出。
先看保养,华晨宝马的常用件比如刹车片、空气滤芯,大多是国内供应链生产的,价格比进口件便宜不少。绵查过宝马官方的保养价目表,华晨宝马3系换一套原厂刹车片大概800块,而进口3系的刹车片要1200多,差了近一半。还有维修等待时间,上次小李的华晨宝马保险杠被蹭了,去4S店当天就有配件,三天就修好了;但老周的进口3系上次尾灯坏了,4S店说要从德国调货,等了整整一个月,这期间他只能开备用车。
油耗也是个有意思的点,不是说进口宝马就一定省油,得看路况。老周的进口3系在高速上确实省油,百公里大概6个油,但一到市区堵车,油耗就涨到10个以上;而小李的华晨宝马5系长轴版,市区堵车时油耗也就9个多,比老周的还低。
后来问了4S店的技师才知道,华晨宝马针对国内拥堵路况调了变速箱逻辑,低速跟车时换挡更平顺,减少了动力浪费,所以市区油耗反而更低;而进口版的变速箱逻辑是按欧洲的高速路况调的,到了市区频繁启停的路况,油耗就容易上去。
还有个“本地化适配差”,这点很多人买车时没注意,开久了才会觉得“还是华晨的方便”。最明显的就是车机系统,华晨宝马的iDrive系统里装了微信车载版、高德地图车机版,导航能精准到小区门口,还能直接用语音发微信;但老周的进口3系车机是海外版的,导航用的是老外的地图,在国内根本没法用,搜个商场都搜不到,最后只能挂个手机支架用手机导航,显得特别违和。
老周说他也想刷成国内版系统,但4S店说刷了之后就不保修了,只能将就用。还有安全配置的适配,华晨宝马加了不少进口版没有的“中国特色”安全装置。比如行人保护装置,国内路况行人多,华晨宝马在车头加了个缓冲泡沫,万一撞到行人能减少伤害;而进口版就没有这个装置,因为欧洲行人过马路都走斑马线,很少有乱穿马路的情况。
还有轮胎,华晨宝马用的是静音胎,比如普利司通泰然者,专门针对国内市区的噪音做了优化;进口版用的是运动胎,胎噪大,但抓地力强,适合跑高速。小李说他开华晨宝马在市区走,关着窗户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噪音;而老周的进口3系,跑高速时胎噪特别明显,得把音乐开很大才能盖住。
再说说大家关心的“残值率差”,就是卖二手车时能卖多少钱。一般来说,进口宝马的残值率比华晨宝马高一点,比如开了5年的进口5系,大概还能卖原车价的45%;而华晨宝马5系长轴版大概能卖40%。但这不是因为进口版质量好,而是稀缺性。
比如进口宝马的旅行版、敞篷版,华晨宝马不生产,二手市场上很少见,所以保值率高;而华晨宝马的热门车型比如5系长轴版、X5L,保有量太大,二手市场上车多,价格自然就低一点。不过反过来,华晨宝马的二手车更容易出手,比如小李想换车,把华晨宝马5系挂到网上,三天就有人买了;而老周的进口3系挂了半个月才卖出去,因为想买标轴版的人本来就少。
这里绵得科普一下,很多人觉得“进口宝马是纯德国造,华晨宝马是国产的,质量差”,其实不是这样的。华晨宝马的核心零部件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大多是从德国进口的,只是在国内组装,也就是行业里说的“CKD组装”。而且宝马有个“全球制造标准”,不管是德国慕尼黑工厂还是沈阳的华晨宝马工厂,检测标准都是一样的。
比如发动机装配好之后,都要经过200多项检测,少一项都不能出厂。绵认识一个在华晨宝马工厂上班的工程师,他说他们车间的自动化率超过95%,很多设备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和慕尼黑工厂的设备一模一样,所以组装质量没差别。
还有个有意思的点,就是“消费心理差”。很多人买进口宝马,其实是觉得“进口”这两个字有面子,比如老周说他开进口3系出去,朋友都会说“还是进口的好,有品味”;而小李买华晨宝马时,有人说“怎么不买进口的,华晨的差档次”。
但小李说他不在乎,“我买车是给家人用的,舒服最重要,面子能值几个钱”。网友开玩笑说,“抠掉‘华晨’两个字的人,其实是自己心里过不去那道坎”,绵觉得这话挺对的: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装的,要是为了面子多花几万块,还得忍受后排挤、保养贵、配件等得久才不值?
最后绵总结一下,进口宝马和华晨宝马的差距,不是“好与坏”的差距,而是“适合不适合”的差距。如果你是一个人开,追求操控,不在乎后排空间,愿意为了“原汁原味”多花钱进口宝马可能更适合你;如果你家里人多,经常带老人孩子出门,看重后排空间和实用性,想省点保养钱华晨宝马可能更合适。
选车得看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看“进口”还是“国产”的标签。就像小李说的,“我开华晨宝马带家人出去玩,爸妈坐在后排舒服,孩子在后面开心,这就够了,管别人怎么说呢”。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和虚构情节,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