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有时候我觉得现在的汽车市场,简直就是个巨大的魔幻现实主义舞台。
就在几年前,你要是跟人说,花个16万,能买一台车长超过5米、轴距3米、还带电磁悬架的C级车,对方八成会以为你接到了什么诈骗电话。
那时候,这个价钱,你能在凯美瑞和雅阁的4S店里跟销售磨半天嘴皮子,最后可能还差着那么点意思。
可现在呢?
奇瑞把风云A9L这台“巨兽”往你面前一摆,告诉你,童叟无欺,就这个价。
我第一次在停车场见着这玩意儿,它旁边正好斜着停了辆大众迈腾,那画面冲击力,怎么说呢,就像一个职业篮球中锋站在我这个普通人旁边,我得仰着头才能看清他的脸。
你根本没法把这台车的气场和它15万出头的裸车价联系到一块儿,它就那么安安静静地趴在那儿,用尺寸告诉你什么叫“降维打击”。
奇瑞这手牌,打得是真刁钻。
它压根就没想过去跟A6L、5系这些老牌贵族掰手腕,那是自讨没趣。
它玩的是田忌赛马,用自己的上等马,去对决人家的中等马。
它的炮口,精准地瞄准了那些揣着B级车预算,却对空间和舒适性有着近乎病态执念的家庭用户。
你想想,这些人都是谁?
可能是家里刚添了二宝,后排必须塞下一个儿童安全座椅,还得能让丈母娘坐得舒展;也可能是常年在外打拼,逢年过节得载着大包小包,长途奔袭几百公里回老家。
对他们来说,驾驶乐趣?
那是什么玩意儿,能吃吗?
红绿灯起步只要不比隔壁的快车慢,就算赢了。
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而是一个能把全家人安安稳稳、舒舒服服打包带走的移动堡垒。
奇瑞算是把这群人的心思研究到了骨子里。
车内空间大得跟个小户型客厅似的,我一个一米八多的哥们儿坐进后排,翘起二郎腿还能晃悠两下,嘴里嘟囔着:“嘿,这地儿能摆张麻将桌了。”
那个巨大的天幕,采光确实好,但也让我犯嘀咕,这要是到了夏天,不贴个好膜,后排乘客会不会直接被晒成“古铜色”?
再说说那个CDC电磁悬架,这东西绝对是A9L的“王炸”。
以前你得在三四十万的车上才能见到。
它的牛X之处在于,能让车子变得“能屈能伸”。
压过减速带的时候,整个车身就“duang”地一下,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晃动,感觉就像车轮底下垫了两块厚实的海绵。
可一旦你上了高速,需要紧急变道,它又能瞬间绷紧,把车身牢牢地按在地上,不会给你那种要翻船的恐惧感。
这种体验,确实比汉DM-i那种偏硬朗的悬挂,来得更有高级感。
当然,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尤其是在这个价位。
奇瑞为了把“舒适”这两个字刻进A9L的DNA里,也毫不犹豫地阉割了另一些东西。
我那个开思域的朋友,试驾完A9L,下车时一脸的生无可恋,他说:“哥们儿,这油门踩下去,感觉像在给一位退休老干部下达指令,你得等他慢悠悠地戴上老花镜,看清文件,再喝口茶,然后才慢条斯理地给你一点反应。”
这种“佛系”的动力调校,乘客是爱了,但开车的要是碰上个急性子,估计能把方向盘给捏碎了。
所以你看,这台车本身就是个矛盾体。
它用C级车的尺寸和舒适,去匹配B级车的价格,又用近乎“龟速”的动力响应,去换取乘客的安逸。
它压根就不是为驾驶者造的,司机在车里,更像是一个专职的“代驾”。
那么,这车到底香不香?
这问题,就好像在问一个北方人,甜豆花和咸豆花哪个才是正宗。
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你买车是为了自己爽,为了享受偶尔的放纵,那风云A9L绝对会让你失望。
但如果你买车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后排的家人坐得更宽敞,为了让长途旅行不再是一种煎熬,那么在15到20万这个区间,它几乎是一个无法拒绝的选择。
奇瑞用一种近乎“掀桌子”的方式,把C级车的门槛拉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剩下的,就看比亚迪和吉利他们,怎么接招了。
这场戏,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