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块的朗逸开五年扔了都不心疼?"当4S店销售叼着烟说出这句话时,展厅里最后一台展车的座椅塑料膜正被撕得哗哗作响。谁也想不到,2025年4月的车市会魔幻至此——燃油车正以断崖式降价掀起最后的狂欢。
这份来自乘联会的周度终端销量报告显示,4月第二周燃油轿车销量榜前十中,合资车竟占七席。大众朗逸以4270辆蝉联销冠,帕萨特、速腾紧随其后,三款德系车硬生生把日系老将轩逸挤出前十。更惊人的是价格:某德系B级车直降28%重回五年前定价,奔驰C级单周卖出2203辆竟靠"买汽车送摩托车"的清仓套路。这些曾经需要加价排队的车型,如今在终端市场像甩卖滞销库存般抛售。
以周销4362辆的朗逸为例,其1.5L自吸版本成交价已跌破7万,较指导价腰斩近40%。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策略直接导致燃油车市场集中度飙升——销量前五车型合计占比达32%,比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利润崩塌:上汽大众3月销量同比下跌5.3%,经销商靠"三年保养套餐"等售后捆绑勉强维持。
深层博弈在价格数字下暗流涌动。当小米SU7以周销5707辆杀入新能源前五,传统车企正经历诺基亚时刻。日系阵营最为惨烈:凯美瑞周销量跌至2989辆,不足巅峰期三分之一;思域760辆的周销数据,甚至不如某些造车新势力的单店业绩。反观国产燃油车,逸动、星瑞靠着"十年省出辆五菱宏光"的省油话术,硬是在合资绞杀中抢下超15%份额。
这场狂欢藏着致命隐患。二手车市场出现价格倒挂魔幻场景:2019款顶配朗逸挂牌3万无人问津,比新车还贵五千。更值得警惕的是技术空心化——某热销燃油车仍在用五年前的干式双离合,降价车型简配安全配置已成行业潜规则。当消费者为"白菜价"狂欢时,是否想过这些车可能是车企技术迭代的弃子?
站在新能源渗透率53%的历史关口回望,燃油车的绝地反击更像是一次悲壮谢幕。正如那位蹲在展厅门口抽烟的销售总监所说:"现在卖车就像在泰坦尼克号上抢头等舱座位。"当时代的巨轮转向,再漂亮的数据也难掩燃油车市场的集体失速。这场以价换量的生存游戏,终将在电动车续航突破800公里、快充迈进5分钟时迎来终局。但至少在这个春天,还有人在发动机的轰鸣声里,固执地守望着内燃机最后的荣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