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汽车猛推新车,配置狂堆,价格打到亲民

今年各大车企卷得飞起,可说到最近谁最能整活,我觉得深蓝汽车绝对得占个C位。你看九月初这场车展,人没去,网上先被热搜炸了。说句心里话,现在国产新能源市场内卷到啥地步?前脚刚觉得“新势力”价格下探,后脚深蓝就端着一大桶油泼下来——价格直接拉到“亲民到爆”,功能配置还猛得离谱。

我就琢磨了,这几年中国人买车的心态真是变了。以前农村进城、城里买房,腰包鼓了就飙BBA(奔驰宝马奥迪),家里开辆合资或者进口,倍有面子。现在你去4S店溜一圈,那些年轻人和三四十岁的中产,眼神里骨子里的消费观彻底变了:不是说你什么车标最光鲜就瞄着谁,而是“你能不能让我用同样的钱享受堆料配置?”“你的智驾体验究竟有多牛?”

深蓝这波发布的新车,说实话,宣传都快讲溢出了。但真要聊聊,配置这块,一点也不忽悠。就拿S07来说,打头阵的价格14万多,不到15万。先别管别的,单说智能驾驶,大伙都懂华为的系统这个赛道厉害。深蓝直接“搬”来了华为乾崑ADS SE,新手老司机都放心,不多说,安全那是杠杠的。而且,车机咔咔搞了个骁龙8295P超强芯片,这玩意儿本来都应该给智能家居用,这下整个操作系统都行云流水。

再一点,屏幕够大,车里大概率比你家客厅电视还显眼。什么向日葵屏、AR-HUD、后排控制、超猛音响声场,你要说这是“中低端”,我都觉得叫“低端”都对不起它那会议室一样的智驾体验。动力这块,纯电和增程随便挑。我特意看了下,官方说增程跑一千多公里,纯电也轻轻松松五百多,加上快充,老百姓最担心的“半路趴窝”基本不用愁。在油价蹭蹭往上涨的时代,谁不想又省钱又省心?深蓝这车啊,真是掐着市场需求走心了。

S09这车呢,直接上到23万多,可能不少人会嚷嚷“不便宜啊”。但问题是,不看价你看看堆料——超长续航,宁德时代电池坐镇,支持高速快充,主打一个“往死里续航”。再往上是华为乾崑ADS 4激光雷达、全场自动驾驶。开着这车有时候真像坐副驾驶,懒人模式,城市倒库、车位对车位,都能自动搞定,甚至还能哄孩子:什么鸿蒙座舱、3D智控、AI精灵,中控和家里带娃玩智能音响似的。想想看,二十出头买这么个“全能智能宅男”,你就算是个普通小白领,也不会明显觉得自己掉档次。

深蓝最让我拍手叫绝的是外观思路和国际化的路数。比如L06,运动轿跑,颜值攻击型,比起市面上大都是“注重家用”的传统新能源车,年轻人青睐的“拉风感”“个性范儿”全抄在本子上了。最雷人的还不是外形,而是这个车搭出来的芯片和智驾:3nm座舱芯片、七十多种语言实时翻译、激光雷达等。你说这到底是“买车”“买配置”,还是“捡到高科技”?

我还注意到个细节,S05都搞到了欧洲,一下子标价三万多欧元,明显想闯国际。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以前我们买合资跟风,现在国货主动杀出去卖洋人,成不成咱不知道,可这气场、格局,又给中国品牌添了点底气。

深蓝汽车猛推新车,配置狂堆,价格打到亲民-有驾
深蓝汽车猛推新车,配置狂堆,价格打到亲民-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新能源车是不是“堆料=必胜”?假设配置全世界最好,你就能在市场为所欲为?这事儿我觉得没这么简单,人性和买车可不是看参数就完了。还是得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科技加价,真的是消费者刚需吗?有多少老百姓真用得明白那些智能驾驶和AI精灵,或者还有多少开车人根本懒得理车载系统一堆彩条和语音提醒?不会有疲劳审美吗?

其次,像这种极限堆料到底能久推多久?深蓝敢这么干,其实背后是全链路国产供应链爆发、芯片自研崛起、电池成本打下来了。可一旦某些技术被“平替”,新一代诞生,上一代贬值立刻加速,到时候会有多少二手新能源沦为“白菜价”?你买这车,花的钱真的值吗?

深蓝汽车猛推新车,配置狂堆,价格打到亲民-有驾

再有个现实问题,服了!售后咋样? 过去咱有多少人买新势力的新能源车,头两年欢天喜地,后来换电池、修故障,四处找不到配件、等待周期巨长?你只要敢试水,掉坑的人绝不会少!

所以我一边欣赏深蓝敢卷、敢拼,另一边还是冷静看。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场在走到一个新阶段,纯靠价格和配置已经不是前两年拼头部的打法。说到底,买车最后你还得用,稳定可靠,耐久售后,品牌美誉,这才是“硬通货”。不然堆了半天料,价格砍得让同行流泪,如果路上全是“说明书都不会用”的司机,再牛也成空头支票。

但由此来看,深蓝为什么赢面大?其一是它够大胆,敢跟华为深度绑定,给你装最强的智驾,起步价又丧心病狂地压低。这难免逼着行业提速,各家不得不卷配置降价格,对老百姓来说肯定好事。其二是他们有动真格往外卷的架势,S05跨洋去了欧洲市场,国内厮杀没法突出重围就往全世界混,给中国造车打了样板。其三,是对年轻人、个性群体精准拿捏,轿跑、翻译、悬架、七十多种语言,智能家居+智驾,把用户的“精细化需求”卷到极致。这玩意儿别的品牌往往做不到这么细分。

再倒回来,还得想,这样的模式能坚持多久?新势力企业普遍害怕“短命鬼”标签,上八条高科技,下三条低价,钱烧得快不快,量跟不上的话留条命都悬。换句话说,新能源车到底能不能摆脱“小米手机那一套”低价高配陷阱,真正扎根于持久品牌?这是深蓝,乃至整个赛道必须深思的问题。

不过站在普通消费者立场看,现在买国产新能源车的确是“白菜价里寻宝”。要么你花合资一半的钱享受配置,要么你拿三年前的预算搞辆让你体验“未来感”的智能电车,无论你吐槽啥、担心啥,这轮创新红利和价格红利,的确肉眼可见流向了老百姓手里——起码在今天,“让高配不再溢价”这句话,深蓝是玩真的。

说到最后,这场深蓝大招,既是行业信号,也是消费市场的现象级动作。你且走且看,新能源车能不能卷到底?高配置、低价格究竟能不能让一家公司基业长青?也许现在谁都不能给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新能源市场,未来几年绝对比现在还要热闹、还要有劲头。对于车企来说,不进则退,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一句老话:你永远不知道下次卷得多凶,买车永远赚不了终极便宜,但只要卷得够狠,总有人能捡到更大的实惠。

而这,就是用户最期待的真市场,大浪淘沙,谁敢大招不断,谁就有机会带节奏。深蓝敢放大招,或者就是新一轮车市混战的起点。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