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期推出的“跨年购置税补贴”引发了热议。表面上没有降价,但购车者最高能省一万二,这让刚提车的老车主直呼“扎心”。为什么没降价却伤了感情?嘉宾一语道破:“老车主不是气它降价,是气它没提前说。”这波操作巧妙地利用了国家购置税减免政策窗口期,将明年的订单提前锁定,既稳住了“不降价”的承诺,又刺激了销量。看似是让利,实则是战略卡位。面对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竞争,消费者是该抓紧“窗口期红利”,还是谨慎观望?本期节目带你拆解小米的商业棋局,看懂机会与风险的平衡之道。
主持人:大家好呀!欢迎再次蹲到我们的节目,我们带着新一期节目走来了!在这期节目里,我们来聊聊小米汽车最近那个让老车主直呼‘扎心’的操作——你有没有刷到那个‘变相大降价’的热搜?我第一反应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当时看到新闻第一感觉是啥?
嘉宾: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雷军真会玩’!表面没提降价,但算下来省了一万二,这谁不心动?你是不是也觉得,这操作有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意思?
主持人: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感觉!而且我特别好奇,为啥老车主会觉得‘扎心’?明明没降价,怎么就伤感情了?你从行业角度怎么看这个情绪?
嘉宾:我懂你意思。其实吧,老车主不是气它降价,是气它‘没提前说’。你想啊,我上个月刚提车,你这个月就搞补贴,等于我多掏了一万二——虽然你没写‘降价’,但钱是实打实省了。这感觉就像你刚买完机票,立马看到别人半价——你说扎不扎心?
主持人:哎哟,你这么一说,我完全能共情!那咱们先别急着站队,先搞清楚这个补贴到底怎么操作的?我听说跟购置税有关?你给我捋一捋,这个‘跨年购置税补贴’到底是啥?
嘉宾:好,我给你拆开讲。简单说,国家政策规定,2025年12月31日前买车,购置税全免。但2026年1月1号之后,这笔税就得你自己掏——差不多一万二。小米呢,就说了:哪怕你今年下单、明年提车,中间产生的购置税,我来帮你扛!这笔钱根据车型不同,大概在一万一千到一万四之间。你听明白没?我是不是讲得够白?
主持人:听明白了!所以这本质上就是‘政策红包’,对吧?但小米把它包装成‘补贴’,而不是‘降价’。那我问你,这个时间节点为啥这么重要?为什么非得卡在2025年底?
嘉宾:好问题!你想想,政策就像末班车,2025年12月31日是最后一班。过了这村没这店。小米现在产能是四万多辆,但订单积压得厉害,今年根本交不完。与其让生产线空转,不如趁政策还在,先把明年的订单抢到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招叫‘提前锁单’。
主持人:哦——所以这根本不是单纯让利,是提前把明年上半年的客户圈住?那我再问你,这种操作在行业里常见吗?别的车企为啥不这么干?
嘉宾:说实话,其他车企也想这么干,但没小米这么‘巧妙’。你看特斯拉、比亚迪,动不动直接降价几万,老车主立马集体维权。小米呢?它没撕破脸,没写‘降价’俩字,用‘补贴’当幌子,既稳住了口碑,又刺激了销量。你是不是觉得,这招有点‘狡猾’但又挺务实?
主持人:我必须说,这招确实高!但我也得问一句——这算不算‘变相降价’?有没有可能被消费者投诉‘欺骗性营销’?你从法律和市场角度怎么看?
嘉宾:坦白讲,从数学上讲,这确实是变相降价。但从法律上,它没违规——因为政策确实存在,补贴也真实发放。关键是,它没让老车主觉得被‘背刺’,反而留了点体面。不过你得注意,这种补贴能不能持续?万一明年政策变了,或者小米扛不住成本,中途收手,那消费者可能就吃亏了。你是不是也担心这个?
主持人:对啊!我最怕的就是‘窗口期红利’突然没了。你说现在不下手,可能真要多花一万二——那我问你,作为消费者,现在是不是购车的好时机?
嘉宾:从性价比角度,现在确实是好时机。但你要想清楚,小米现在还在爬坡阶段,产能跟不上,提车可能要等。如果你不着急,可以观望;如果你怕错过政策,那现在锁单挺划算。说白了,这波操作就是‘走一步看三步’——小米在下棋,你得看懂它的棋路。
主持人:我懂了!所以这招既务实又狡猾,对吧?没撕破‘不降价’的承诺,却用政策杠杆撬动了真实需求。那最后我问你,这对整个新能源市场意味着什么?
嘉宾:意味着竞争更白热化了。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都在拼命抢份额,小米要是慢一步,明年可能连汤都喝不上。所以这波不是让利,是战略卡位。你作为消费者,得学会在‘机会’和‘风险’之间做平衡。
主持人:说得太对了!那咱们今天就聊到这里。祝你有个愉快的一天,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对小米这波操作的看法——你觉得是聪明还是‘扎心’?我们下期再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