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晚上,坐在丰田亚洲龙里,感觉那股沉稳的大气可真不同。前几天和朋友帮忙在商场里看车,他就笑着说:你这车看起来就踏实,别说跑长途,光是站那儿就有那种我 就是要稳的气场。说完,他还试图用脚踢了下车门,结果极顺滑,一晃就弹开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里面标准的后排空间照片(很不起眼的一角)让我又想起了:这车后排腿部空间大概有1017mm,能把甩腿的空间都腾出来——你们知道在同价位买车,哪个能做到腿都能翘得轻松?这点我觉得挺难得,估算一下,基本上就是比一般竞品多出一拳的空间。
但我突然想问:为什么亚洲龙的中控感觉那么顺滑?没细想过之前丰田的车机都中规中矩,这次换个芯片——高通8155,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手机换个特别快的处理器,反应速度是真的快,操作就顺滑多了。
对比这和奥迪、宝马的那个看起来科技感爆棚,实际上呢,亚洲龙用实在的配置堆砌,没有那么浮夸。有次和修理工聊天,他说:这车2.0版混动的油耗,估算在4.3升左右(体感/估算),要是真到自家油箱,450块钱能跑大概700公里。(这段先按下不表)考虑到我这个驾驶惯,一次加满油能跑个六七百公里,心里还算安稳。
把同价定位看一圈:比如思域、凯美瑞,都是要么配置更差,要么油耗高一点。亚洲龙的优势就在:配置实在,空间够大,油耗低——它的车身长到差不多5米,开在路上就像一座移动的城堡。有人曾问我:你觉得它有没有点能装的空间太大了?我说:这倒是真的,长途出行带个大行李箱,几乎不用担心空间不够。
我还记得有次销售跟我说:你没发现吧?这车的密封和隔音,听着比别的车要静得多。我站在车旁望去,玻璃大、密封严,外面噪声几乎听不见。其实这个跟研发成本有点关系:用更好的隔音材料,虽然贵点,但长远来看,用户反映满意度高。我还在想,这么大一台车,要是用便宜的隔音材料,绝对不会有这效果。
说到智能科技,丰田这次算是真搞了个大动作。搞清楚了吗?高通这个芯片,真不是开玩笑。之前我以为车机就那样,支持苹果的什么CarPlay就挺好的,结果呢,这次不仅支持,还支持无线连接,WiFi可以直接用,微信还能在屏幕上发消息,挺方便的。
问:你们觉得车载语音识别快不快?我自己试了一下,说帮我导航,能立刻反应,跟手机里的Siri那种感觉一样。是不是挺意外的?主要是年轻车主都喜欢用这玩意,能用越顺,心里越舒坦。
空间方面,亚洲龙后排是真的巨艇。试坐感很明显比其他车宽敞,尤其是腿部空间,基本上都可以翘个二郎腿了。有个朋友说:我坐进去都觉得像在家里一样舒服。这大概是因为座椅支持加热,长途挺舒服,不会腰酸背痛。
我还记得有个细节:那天我在车内瞥见后备箱,还装了三个28寸的大行李箱,真是堪称行李箱的存放大师。实际上,后备箱空间大得令人惊讶,可直接满载,全家出行 grin。
提到安全,丰田这次已经玩真的了。全系标配Toyota Pilot智能驾驶辅助,解放了不少人的开车焦虑。高速上跟车自动调速,堵车还能保持车道,平常还会自动避让障碍物。你说这是不是未来的趋势?我突然觉得,既然能做到降低追尾事故71%,那么安全不就更有保障了?
我还斗胆疑问:这套系统会不会偶尔误判?还没彻底验证过,估算可能有待观察。
关于动力,别看它油耗那么低,起步还挺轻快。2.0L混动版本,最大112kW的发动机,油耗却只需4.3L/百公里(估算/体感)。我抓个小数字,按照百公里成本7块不到,开上一整天,油钱能比我预期少花五六块,向电动车看齐了,心里还挺有底。
说到这,我心里还是会有点疑问:这样省油的真的能有劲吗?毕竟混动系统通过电机提升,起步时其实挺快,特别是在城区堵车时优先用电,确实挺省油。
我不是专门搞研发的,但有时候会猜测:这么多科技配置堆在一个20多万的车上,可能用料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极致——但实际体验给我感觉,没那么乱。
(这段先按下不表)谁知道呢,也许我用微不足道的数据和体验,反而忽略了每天出门的小琐碎:比如车内最喜欢的Nanoe-X水离子空调,除了净化空气还让人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几分。
开不开心,最重要的还是那句:开车的时候会不会心动?我自己觉得,假如未来城市里这车比我想象的还要静谧、智能,那么我还会不会有一丝怀念?这大概,才是最终的吸引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