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市场上那些方盒子SUV,销量都挺扎实。特别奇瑞捷途新出的旅行者,价格磕得挺实在,这让我忍不住多花点心思琢磨。你知道,我一向喜欢拆解车,要了解个底儿,有时还会跟车行的人聊聊天——刚才和销售说,价格是不是很能打?他笑着跟我说:卖得好啊,很多家庭都选它版,价格实在,配置也不用担心。这话倒让我心里一亮,毕竟,谁不喜欢真香的车呢?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画了一张简易的性能表(这段先按下不表),大概觉得这车的市场定位估算在15万左右的价位,配个2.0T引擎,马力在250左右,油耗如果真按官方标13-14L的水平,我的粗算:开个4万公里,油费可能差不多1.5万左右,按目前,路上跑下来每百公里多花个10块,算是合理。如果换个说法,城市里中高速混合,还挺够用的。
这车的令人印象深刻,是它那些实用配置,像自动泊车、540度全景影像了。开个市区调头什么的,有了这些辅助,确实心里踏实不少。比起同价位的紧凑SUV,捷途旅行者的悬架调教其实挺偏硬,要硬一些,目的就是说,开山路或者越野时,避震效果更好。而我碰巧认识一个修理工,他也说:底盘硬点,耐操。但实际上呢,车这块,哪个厂家不都在追,都说‘过庄重’,我觉得除非真在极端条件下开,否则日常准没问题。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我还记得曾经试过一款类似价位的某品牌SUV,配的也不过1.5T,动力跑得跟别的车差那么点儿,但油耗得多大?估算大致在10L以内,表现还算可以。对比一下,1.5换上2.0,动力提升不说,油耗也不一定涨太多,但心里会不会觉得更油光?这才是真正的体感差别。我觉得满载家庭出行,空间大些,动力充沛,才更贴合需求。
说到空间。我确实亲自体验过,无论前排还是后排,坐得舒服不少。尤其我后背一靠,四五分钟就开始在想,干嘛不买个大一点的座椅?你知道,我有个朋友在城郊跑物流,他说:这车空间,比我想象的还大。我也觉得,车长多了,坐个全家七口,绰绰有余。不知道你们会怎么想?愿不愿意为了装得下而多花点?(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想提一句,捷途这个方盒子设计,虽然看着有点呆萌,但真实用。保险杠、轮眉上滤的黑色塑料,也是为了跑泥坑不出乱子。我不是偏科盲,但这一点我摸索出来:硬朗能拖起整车的耐用性,关键还看日常使用。
你们有没有发现,同价位车里,差别很大,不光是外观,连配置上也不同。举个例子,某竞品车配置的娱乐系统可能就是个标准的安卓卡片,没有捷途那样的高通骁龙芯片,反应速度慢点,说实话,那个更像摆设。但我在试驾时,切歌、调导航都挺顺滑,体验还是挺流畅的。
其实我对这车的最大疑问,是它的国产底盘调教到底怎么?我得承认,硬后悬架让我觉得,路感明显,过滤的还不错,但啥时候会有点过度硬呢?这可是个遇到坑洼的考验。真要长时间跑高速,油耗不算理想吧?我曾估算了下,百公里大概9-10L油耗,加上高速和城区拥堵,成本确实不能忽视。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捷途的智能化配置太吸引人了,比如那个悬浮大屏,用着顺手,反应也快。驾驶途中语音控制,能调空调、导航,甚至调后排座椅。平时我就在想,未来是不是所有车都得像手机一样,依赖这些点点点的智能,也会遇到花钱买智能的陷阱。
我最不喜欢的,还是觉得:麻烦。一堆配置,懂的人喜欢,搞不好普通用户被配置折腾得烦躁。有时候,我会问自己:开个车,不就得简单点?真是懒得琢磨那么多。
这个车的越野性能,倒是挺让我好奇的——700mm涉水深度,搞定多水路,确实带劲。想象一下,周末带一家人去郊区露营,沙地、山路,这车还能主动识别,自动调节动力和底盘。这么多配置加在一起,真的值不值得,还是得看用场。你会不会觉得,很多越野配置,控制上其实挺复杂的,还是省力点好。
这个价格区间的SUV,能有点像捷途旅行者这样硬核+智能+大空间的组合,还真不多。你觉得,日常驾驶和偶尔越野,这车能撑得起你心里的用车想象吗?
(留个悬念)但我也在想,未来的方盒子会变成什么模样,是不是都得像手机一样,越智能越复杂?到时候,普通家庭会不会越来越难真正体会到驾驶的乐趣?
就看细节。就像那天我坐在车里,感受到那副大屏的指尖触感。你有没有发现,你对车的喜好,往往就是那触摸的一瞬间决定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