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途锐明年停产,进口大众无车可卖,时代落幕

最近,关于大众途锐这款车可能要在明年停产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听了觉得有点可惜,毕竟这也是一台曾经要价近百万的进口豪华SUV。

但如果我们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捋一捋,就会发现,途锐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一点都不意外,反倒像是一个早就写好了结局的剧本。

这不仅仅是一台车的退场,更是大众这个品牌长达二十多年冲击高端市场,屡战屡败之后,不得不面对现实的一次总结。

大众途锐明年停产,进口大众无车可卖,时代落幕-有驾

首先咱们得说句公道话,大众途锐这台车本身,从产品硬实力上讲,绝对是台好车。

它跟我们平时在路上见到的那些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大众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途锐的出身相当“高贵”,它和保时捷的卡宴、奥迪的Q7,甚至更高级的宾利添越、兰博基尼Urus,都诞生于大众集团同一个顶级的纵置发动机平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LB Evo平台。

简单来说,就是它们的“骨架”和基础技术是相通的。

这就好比几个兄弟,虽然各自穿的衣服、打扮的风格不一样,但身体底子和基因都是一个级别的。

所以,途锐在机械素质、底盘功底和行驶质感上,是实打实的豪华车水准,这一点毋庸置疑。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大众当年在途锐身上可没少下功夫。

有两个非常出名的例子,至今还被很多车迷津津乐道。

一个是在2006年,大众用一台几乎是原厂状态的途锐,搭载着V10柴油发动机,成功拖动了一架重达155吨的波音747客机。

这个场面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直观地向全世界展示了途锐强大的扭矩和车身刚性。

另一个例子是,途锐曾成功登顶海拔超过六千米的智利火山,创造了当时汽车所能到达的最高海拔的世界纪录。

这些硬核的营销事件,都是为了告诉消费者:别看我挂着大众的标,我的能力可是百万级别的。

大众途锐明年停产,进口大众无车可卖,时代落幕-有驾

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产品再好,也绕不开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品牌。

大众这个品牌,德语原文“Volkswagen”翻译过来就是“人民的汽车”。

从诞生之初,它的定位就是为普通老百姓制造皮实、耐用、可靠的汽车。

这么多年下来,这个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全世界消费者的脑海里。

当我们花二三十万买一台帕萨特或者迈腾的时候,我们觉得很值,因为大众的品牌形象和这个价位是匹配的,我们买的是它的“本分”。

但是,当大众把一台车标价到七八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时候,消费者的心理就开始变得非常微妙了。

手握近百万预算的消费者,他们买车的时候,考虑的早已不仅仅是车子本身好不好开、结不结实了。

更多时候,他们买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个社交的符号,一张进入某个圈子的“通行证”。

当他们把车钥匙往桌上一放,一个奔驰的三叉星徽代表着尊贵和体面,一个宝马的蓝天白云代表着驾驶乐趣和成功,一个奥迪的四个圈代表着科技感和中产精英的品味,而一个保时捷的盾徽,更是直接明了地告诉大家“这个人事业有成”。

那么,一个大众的“VW”标志,放在这堆钥匙里,会传递出什么信息呢?

它可能会让懂车的人觉得“这人很低调,有品位”,但在更多不那么懂车的人看来,这依然只是一台“大众”。

这种需要车主去向别人解释“我这车很贵,不是你想的那样”的豪华,本身就是一种消费体验上的降级。

大众途锐明年停产,进口大众无车可卖,时代落幕-有驾

其实,途锐的这个困境,早在它的大哥“辉腾”身上就已经上演过一遍了。

当年,大众集团的传奇掌门人皮耶希,怀揣着一个伟大的梦想,要打造一台能与奔驰S级、宝马7系正面抗衡的顶级豪华轿车。

于是,辉腾诞生了。

它拥有当时最顶尖的技术,在德国德累斯顿的透明工厂里像艺术品一样被制造出来。

但结果呢?

市场并不买账。

老百姓们编出了那句著名的顺口溜:“不怕奔驰和路虎,就怕大众带字母。”辉腾最终因为销量惨淡、常年巨额亏损而黯然停产,成了汽车史上一个经典的、悲壮的失败案例。

途锐,只不过是在SUV领域,把辉腾的故事又重演了一遍。

它们都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品牌是有“天花板”的,消费者心里有杆秤,什么牌子值多少钱,大家心里一清二楚。

如果说品牌定位是途锐天生的硬伤,那么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变化,就是压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过去,途锐在中国市场尚能凭借着“进口”、“德系”、“低调豪华”等标签,吸引一部分特定的消费者。

但在今天,这个逻辑已经完全行不通了。

大众途锐明年停产,进口大众无车可卖,时代落幕-有驾

看看现在的高端SUV市场,途锐面临的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

往上看,奔驰GLE、宝马X5这些老对手的品牌优势依然难以撼动。

而更要命的是来自中国本土品牌的冲击。

以理想、蔚来、问界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品牌,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在重新定义“豪华”。

它们告诉你,豪华不只是真皮座椅和厚重的关门声,更是超大的中控屏幕、流畅的智能车机、聪明的辅助驾驶、以及“冰箱、彩电、大沙发”带来的极致舒适体验。

当一个中国家庭的消费者,手握五六十万预算时,他会发现,花同样的钱,买一台理想L9,能得到六座大空间、全家出游的便利、以及让孩子在后排看动画片的快乐;或者买一台问界M9,能体验到华为最前沿的智能座舱和领先的智驾技术。

相比之下,途锐能给他们什么呢?

或许是更扎实的底盘和更纯粹的机械质感,但在如今这个智能化、体验为王的时代,这些传统的优势对于大多数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急剧下降。

数据不会说谎,近年来,途锐在中国的月销量常常只有几百台,而理想L9、问界M9等车型的月销量动辄上万台。

市场的选择已经非常明确了。

所以,途锐的停产,没什么可过度惋惜的。

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落幕。

它提醒了所有的汽车品牌,尤其是像大众这样根基深厚的传统巨头,必须认清自己的位置和边界。

大众的成功之本,就是老老实实地做“人民的汽车”,这既是它的光荣,也是它无法轻易逾越的宿命。

随着途锐的离去,再加上早已停产的辉腾、甲壳虫等车型,那个曾经代表着情怀和个性的“进口大众”时代,也算是正式画上了一个句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