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妈打电话来,问我年轻人现在开什么车合适。我吞了吞口水,把“自行车”咽了回去。咱不能糟蹋我妈对新生活的憧憬,虽然她上一次骑自行车还是在二十年前,由于不肯让座差点和小学生打起来。她说最近看新闻,说开什么车都有讲究,年龄、性格、家庭、星座、鞋码、血型都得配对。我安慰她:妈,别担心,咱买得起的那些,不配对也能开。新闻报道说的匹配攻略,对咱没啥关系,毕竟我们唯一能决定的,就是选哪个颜色。
现在的燃油车市场热闹得有点像菜市场,主流品牌排队叫卖,自主品牌摸着石头喝汤,日系德系各有一堆安慰奖。每周榜单一出,厂商们你追我赶,销量榜单就像曹操点名,今天你在头名,明天你就保底。至于以后如何,只能去天桥下的算命摊算命,毕竟燃油车这个物种,现在连环保局都盯上了。新能源一来,燃油车就像200斤的人站在游泳池边观望,小孩子一边喊加油,你一边怕被呛死。
而这周榜单,又是一出宫斗戏。昔日的霸主朗逸没想到被轩逸拎了个耳朵,一把拽下了王座,只好委屈巴巴站在第二。那场面多少有点像相亲会最后一轮,两位中年剩男只剩下厚脸皮,轩逸瘦一点,皮也厚一点,价钱更亲民点,终得姑娘芳心。朗逸只能全国降价送大礼包,说不定再过些天,附送新婚房契也不是没可能。
其实轩逸能屹立不倒也很简单。便宜,省油,买菜、打车、拉货、遛娃都行。中国人的汽车消费观,说白了,就像我朋友圈里的素颜自拍——看上去追求纯真,本质就是省钱。轩逸虽然各项参数都高得不突出,但比同价位的都不烂,这就是最大优点。就像我这么多年没犯错,也没啥大成就,至少活到了现在,我妈还肯打电话嘱咐我防晒。
朗逸苦练降价绝学却没防住轩逸,关键时刻还是输在了心态——大众一心想当“大众情人”,却忘记了“情人”都贵,只有“老婆”才大众。大众的贴心路线,终端优惠略显敷衍,买车还得送蓝牙牙刷,否则休想上榜。降价也好,出新款也罢,拿销量画面子,最终只能在榜单上争第二。有人说,德系坚挺,别人降价它也降价,别人优惠它卷配置,就是不肯丢面子。没办法,谁让中国人喜欢面子,买朗逸就像出门穿西装,哪怕裤衩露半截,也得衬得住脸面。
真正励志的还得看自主品牌。吉利博越L这次能挤到第三,那也是熬过无数寒冬之后的新生。它站在榜单高处,就像一个逆袭的小镇青年混进朋友圈富二代年会,虽然西装还是顺丰快递员那套,却能自豪说:“这是我们国产的!”这年头,自主品牌争口气不容易,你家楼下那辆国产车,每周五都得担心自己跑偏,榜单一出,后台经理都替它捏把汗,比打工人请假还紧张。
说到SUV,途观L依旧是老干部作风,一副与世无争的表情,仿佛销量和他无关。事实上,德系SUV在中国人的中产心里根深蒂固,想想也是,毕竟同价位怎么买都像买面包,不如买德系买个心理安慰。平庸的表面下深藏着消费者的不安——怕油价涨,也怕限制油标,为了孩子上下学、老婆买菜或者父母探亲,终究还会选个“稳”字当头。
丰田凯美瑞这波表现抢眼,小爆发一把,仿佛多年深藏功与名的数学课代表突然主动交一次作业,把老师都吓一跳。中型轿车市场太有魔性了,一年到头你都不知道下一个闯进来会是谁。今天凯美瑞赢了,明天又可能某个宝能牌“宏伟”冲上来,榜单翻脸比女人换口红快。谁还没点小秘密?榜上的车型换得比老板换助理都勤快。
再看后面的,帕萨特、速腾、荣放、星越L、迈腾,一帮神补员,走的是韧性路线。每个月买菜、上班、定居、结婚,都会有名字里浮现他们的身影。买帕萨特的还幻想自己加个车贴能娶到校花,殊不知校花已经开上了新能源。星越L这名字自带科技感,你看名字起得多骚包,“越”代表你永远追不上潮流,“星”代表老板只给你许愿,最后还是靠自己加油。RAV4荣放、迈腾都在踢一脚算一脚,人到中年,懒得争风头,混个稳定,跟早八点的地铁一样,够挤就好。
豪华品牌那边的奥迪A6L和宝马3系就像高考状元,永远是家长口中的模板。虽然销量榜靠后了点,但“豪华”这碗鸡汤,贵在喝心理。就像我这种穷人吃碗兰州拉面,还得加个牛肉蛋,假装生活无忧。买奥迪宝马的,可能贷款都要摊十年,但朋友圈发个照片,立马变身救世主。豪华车圈也是内卷,奔驰E级、GLC跌得有些手软,人设老了,也该接受现实。现在的年轻人对豪华车兴趣不大,买不起,更觉得油太贵,买了还怕丢学区房。
榜单中段,最近似乎成了各种“老男孩”的乐园。CS75PLUS、亚洲龙这类的稳健型老将,销量不温不火,日子虽不风光但也稳健。说白了,给没被炒掉但工资没涨的中层干部开的。你看这些车,一边加大轴距,一边再把配置升级,勒紧了皮带前行,最后也就能拍个及格分。奔驰啊,GLC啊,大狗啊,能坚持下去已经算不错了,关键在于它们比我求职时掉队掉得慢。
反倒是前几年风风火火的当红炸子鸡卡罗拉、帝豪、哈弗H6、汉兰达、逍客一夜成为边缘人,苦兮兮挤进前五十,销量都跌破两千。多少有点“爵迹”拍续集的悲伤气质,昔日的天之骄子纷纷掉队。卡罗拉,卖的还是性价比,但现在年轻人不信性价比,都信自己是小镇朋克。帝豪也是,起步价不变配置加了一把又一把,终归还是道别了三线城市的晨曦。至于哈弗H6,曾经红极一时,如今连挡风玻璃都黯淡了,路人经过还以为是二手车集散地。
缤越更惨,周销量只能躲在榜单边角瑟瑟发抖,三十名以内都进不了,估计连厂家都在研发节油版的火锅底料,冲销量还不如冲锅底。市场太冷,车型太卷,每一辆车的命运都写出了新三本学生的自述:心里苦但不说。上榜成了莫大的自信秀,下榜就跟被调剂到英语教育专业一样,含着泪也得说喜欢。
燃油车市场就像一部连续剧,剧情早就被编剧写好,只是演员换了几波还舍不得下线。销量榜就是每日通告单,轩逸、朗逸等老演员还在对台词,偶尔新秀站出来,被喷得体无完肤。曾经的“销量神车”,现在也得学会低调做人,谁也别嘚瑟,市场面前人人平等。榜单上永远只有两种车,一种在衰老,一种在努力衰老。
炒菜得下油,油价涨了,家长里短。车子得烧油,限制越来越多。新能源在街角虎视眈眈,燃油车天天担惊受怕,怕一夜醒来发现自己成了“文化遗产”。前些年燃油车还搞什么“自主研发”营销,谁都说自己要造中国的宝马,结果现在也不敢造次,只能说“我们还活着”。当下的车市,永远都是上一届笑到最后的在等下一届的嘲笑。消费者买车像买彩票,不信命运信广告,买了之后才知道,家里楼下和小区停车场才是真正的角斗场。
国产的,合资的,外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辆车都盼着抢先一步站到舞台中央,然后被新能源一巴掌扇下来。司机在车里听着收音机,说着明年要换新能源,到了年底又说等补贴更高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明白,车子的命运就是主人的投影,谁家不是先计划一步步周全,最后全靠一时冲动?
销量榜单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受伤的永远是消费者的钱包。厂商们互卷,消费者互劝,卖车的、买车的、写榜单的,都像舞台上走钢丝。唯一不同的是,摔下去的,有人爬起来,还能上榜;有的人,直接成了网友嘴里的老梗。燃油车的明天,也就如同今天——困难而漫长,但总有人咬着牙还要再蹦跶两年,毕竟谁都愿意多熬一周榜单,才算没白活。
说到底,榜单握在厂家的手里,掌声掌控在消费者手里。要是有一天我也能登顶销量榜,只需早上多睡两个小时,不许同事跟我抢微波炉。我知道,这八成是做梦。可现实就是,你再努力,也只是换了个花色去跑步,至于终点永远是“正在限号”——和大部分人的人生一样,活成了驾驶证上模糊的照片。
最后哥们儿总结一句:买什么车都别信榜单,毕竟榜单跟我长相一样,经常变,且越来越让人看不懂。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