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界的大佬比亚迪突然来了个“大动作”——宣布其供应链金融“迪链”计划要逐步退出。这可不只是个简单的财务操作,背后可是藏着不少门道。
先来聊聊什么是“迪链”。简单来说,就是比亚迪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易不再直接用现金,而是用一张“电子凭证”。这张凭证不能马上换成现金,而是要等到规定时间。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信用卡?没错,这就是比亚迪版的“电子债权凭证”。
更神奇的是,这张凭证还能在比亚迪的供应链体系里流转,还能贴现。但别高兴得太早,因为贴现利率可比银行票据要高不少。为什么?因为这只是比亚迪企业信用背书的“电子债权凭证”。
那迪链的演进又是怎样的呢?2016年,比亚迪推出这个工具,初衷是给产业链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迪链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2025年三季度末,比亚迪的应付账款余额高达2228亿元,而应付票据仅22亿元。看来,迪链曾经是比亚迪的主要支付方式。
但最近,比亚迪开始转变支付方式,部分转向使用银票支付,商票支付规模也有所增加。这背后,是因为监管的持续收紧。
那迪链的退出对比亚迪有什么影响呢?短期内,比亚迪的现金流可能会受到考验,财务报表也可能遇到一些困难。但长期来看,这能帮助企业化解潜在风险,推动产业减少内部竞争、规范供应链金融发展。
其实,这并不是比亚迪一家在这样做。上汽的“赛克”、吉利的“吉通保”、长城的“长城链”等平台,都在探索、推动汽车产业链交易模式的数字化进程。
吃瓜群众突然悟了,原来这些大企业都在玩供应链金融这个“大游戏”。但监管的收紧,也让这个游戏变得不再那么容易玩。
所以说,比亚迪的“大动作”背后,其实是整个汽车行业在变革。未来,供应链金融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