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域便宜4万还卖不动 10月658辆的销量背后藏着啥雷
最近刷汽车论坛和短视频,从2025年10月初的金九银十冲刺到11月第一周的销量复盘,车圈话题就没断过。
比亚迪秦L DM-i靠着油电同价继续霸榜,起售价9.98万元,2024年全年累计销量28.4万辆,直接拿下中级轿车年度销冠。
特斯拉Model Y在2025年10月单月就卖出51173辆,新能源车的势头猛得吓人。
连一向高冷的合资B级车都开始卷配置,降价促销的消息满天飞。
但有个奇葩选手却突然安静了,它就是东风风神奕炫。
这车曾经也是想在运动轿跑市场分一杯羹的主儿,官方指导价比思域便宜一大截。
思域2025款1.5T起售价12.99万,奕炫1.5T版本只要8.79万起,足足便宜了4.2万元。
结果2025年10月销量数据一出来,全网都懵了,当月只卖了658辆。
要知道,这价格已经够便宜了,配置表看着也挺唬人,怎么就是卖不动呢?
咱先给不熟悉的朋友补个背景,东风风神奕炫这车基于PSA的CMP平台打造,和海外版新一代标致208是同平台兄弟。
2024款奕炫提供两款车型,1.5L自动劲速版售价7.79万元,1.5T自动劲擎版售价8.79万元。
在某些地区还有优惠活动,1.5L版本最低售价能降到6.59万元,这价格简直就是白菜价了。
看看奕炫1.5T的参数表,最大功率145千瓦也就是197马力,最大扭矩300牛·米,匹配6挡湿式双离合变速箱。
官方宣传综合百公里油耗低至5.82升,性能表现号称接近2.0T发动机。
配置方面也不含糊,LED远近光灯、LED日间行车灯、倒车雷达、运动模式、电动天窗、6喇叭扬声器一应俱全。
安全配置包括主副驾驶座安全气囊、胎压报警、ESP车身稳定系统、倒车影像、自动驻车、上坡辅助、定速巡航。
按理说这配置这价格,应该能吸引不少预算有限的年轻人吧?
但现实狠狠打了脸,2025年全年累计销量只有12903辆,平均每个月才一千多辆。
10月份658辆的成绩,在轿车销量榜上排名第41位,在中国品牌车型中排名第192位。
这数据说出去都不好意思,连某些冷门合资A0级车都卖得比它好。
更尴尬的是对比同期竞品的表现,虽然思域在2024年9月只卖了6554辆,看似也不咋样,但人家基数大啊。
传祺影豹2024年9月销量1036辆,全年累计也有32119辆,是奕炫的两倍还多。
领克03更是稳扎稳打,2024年累计销量达到54566辆,月均销量4500辆以上。
奕炫这点成绩,在运动轿跑市场里真就是陪跑的份儿。
问题来了,明明价格便宜配置也不差,为啥就是没人买账呢?
这背后肯定藏着不少坑,咱得好好扒拉扒拉。
第二部分:低价加运动标签失灵 这车的核心技术到底水在哪
可能有人要问,既然价格便宜这么多,那它的核心技术到底靠不靠谱?
咱从动力、底盘、智能化三个维度拆开聊聊。
先说动力系统,奕炫1.5T的账面数据看着挺唬人,197马力、300牛·米扭矩,比思域的177马力、220牛·米扭矩还猛。
但实际开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发动机调校明显不成熟,低速时涡轮迟滞感很明显,油门响应总慢半拍。
高速超车时虽然有劲儿,但动力输出不够线性,一脚油门下去窜得有点猛,缺乏高级感。
思域的1.5T地球梦发动机虽然参数低一些,但热效率超过37倍,动力输出特别顺畅,开起来很跟脚。
变速箱也是个槽点,奕炫匹配的6挡湿式双离合来自第三方供应商,换挡逻辑和发动机配合得不够默契。
低速走走停停的时候,偶尔会出现顿挫感,急加速降挡也不够积极。
对比思域的CVT变速箱,人家那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确实高了一个档次。
虽然CVT没有双离合那么运动,但胜在省心耐用,家用场景更合适。
再说底盘调校,奕炫宣传是基于PSA的CMP平台,听着挺高级。
但实际体验过的人都说,这车的底盘调校偏软,过减速带时悬架过滤不够干净,车内能感觉到明显的颠簸。
高速过弯时侧倾控制也不理想,车身晃动比较明显,方向盘反馈也偏模糊。
思域的底盘虽然也不是以舒适见长,但紧致感和韧性都做得很到位,过弯时车身姿态控制得很稳。
这种底盘功底的差距,一上手就能感觉出来。
最后看智能化配置,这是奕炫最尴尬的地方。
虽然车上也有中控大屏,但车机芯片用的是老一代的方案,系统运行速度慢,APP加载经常卡顿。
语音识别的准确率也不高,很多时候得重复说好几遍才能识别。
导航地图还是传统的方案,没有接入主流的互联网地图,实时路况信息更新不及时。
对比思域的Honda CONNECT 4.0系统,人家支持无线CarPlay和百度CarLife,还有AI语音助手和百度地图。
虽然本田的车机系统也不算顶尖,但至少跟得上主流水平,日常使用不会让人抓狂。
奕炫这车机体验,真的是拖了后腿,年轻人买车很看重智能化,这一块儿不行直接劝退一大批潜在客户。
说白了,奕炫就是典型的堆配置表选手,看参数挺唬人,实际体验全是缩水版。
发动机账面数据好看但调校不成熟,变速箱顿挫感明显,底盘质感差,车机系统跟不上时代。
这些问题叠加起来,消费者试驾一圈下来,心里的小九九就清楚了。
与其花8.79万买个处处都差点意思的车,还不如咬咬牙多掏4万上思域,至少产品力扎实,开个五六年也不用担心小毛病。
第三部分:从对标合资到无人问津 到底是谁坑了它
现在问题来了,奕炫一开始也是想在运动轿跑市场闯出名堂的,怎么最后混成这样?
咱从大环境到厂家策略分析分析。
先看大环境,2025年国内运动轿跑市场早就不是蓝海了。
比亚迪秦L DM-i插混版凭借可油可电和低油耗的优势,起售价9.98万元,馈电油耗只有2.9升每百公里。
这车满油满电综合续航里程达到2100公里,每公里成本只要2毛钱,即便在亏电状态下跑,油耗也只有传统燃油车的一半。
2024年全年累计销量28.4万辆,这成绩直接碾压了一大片传统燃油运动轿跑。
领克03凭借高性能和品牌口碑站稳了脚跟,2024年累计销量54566辆,虽然同比下降了两成多,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传祺影豹主打性价比路线,官方指导价10.8万到15.8万元,部分市场还有最高2.4万元的终端优惠,2024年累计销量32119辆。
就连合资的思域、昂克赛拉也通过降价和换代保住了基本盘,思域虽然单月销量不高,但品牌号召力还在。
奕炫的定位卡在10万级运动轿跑,既要和合资拼品牌,又要和自主拼性价比,结果两头不讨好。
比合资便宜但产品力差一截,比自主品牌配置高点儿但价格也没有绝对优势。
更要命的是新能源车的冲击,秦L DM-i这种插混车型,油耗低、续航长、用车成本低,对传统燃油运动轿跑形成了降维打击。
再看厂家策略,东风风神这几年日子过得挺艰难。
2025年上半年东风风神品牌累计销量43806辆,同比下滑接近两成。
一季度销量41200辆,也是同比下降。
主力车型L7改款后没达到预期,奕炫和其他车型表现也都拉胯。
更尴尬的是内部品牌竞争,东风乘用车旗下的资源明显倾斜向东风奕派15万到20万元价格区间和东风纳米10万元以下市场。
东风风神的价格区间和这两个品牌重叠严重,形成了内部竞争。
集团资源就那么多,几个品牌抢市场抢资源,奕炫这种边缘化产品自然得不到足够支持。
还有个致命伤是新能源转型慢,合资品牌销量下滑主要就是因为在新能源布局上落后了。
东风风神虽然也在加速从燃油车向节能车转型,但动作明显慢了半拍。
市场都被新能源车抢走了,奕炫这种传统燃油运动轿跑,除了价格便宜真没啥优势。
作为国企,东风还面临体制机制的束缚,流程长、灵活性低,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跟不上民营车企。
别人家推新车、搞促销、调整策略都是快刀斩乱麻,东风这边层层审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说到底,奕炫的问题不是价格不够低,而是产品力撑不起野心。
想靠对标合资走捷径,结果发动机调校不成熟、车机系统落后、底盘质感差,消费者试驾一圈就看穿了。
厂家策略也有问题,既要应对内部品牌竞争,又要面对新能源车的冲击,还受制于体制机制,多重压力下奕炫成了牺牲品。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 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奕炫销量扑街后,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吐槽现场,咱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
有人问,6万多还送一堆配置,为啥不抄底?
这问题看着挺有道理,毕竟某些地区1.5L版本优惠后6.59万元,1.5T版本也就七八万。
但别忘了,买车不是一锤子买卖,得算长期账。
奕炫这车本身保值率就低,二手车商给的报价能把你气死,开三年后的残值可能只有三四万。
思域虽然贵4万多,但三年保值率能到六成左右,卖二手车的时候这差价就回来了。
还有用车成本的问题,奕炫虽然便宜,但后期维修保养未必省心。
东风风神的4S店网络覆盖不如本田广,很多三四线城市可能都没有店。
配件供应也是隐患,销量这么低,厂家万一砍产能或者停产,后期修车换配件都成问题。
思域全国500多家4S店,配件供应充足,修车保养方便得多。
也有人问,动力比思域强但便宜4万,适合家用吗?
如果只是日常通勤,市区代步加上偶尔周末出游,奕炫的空间和油耗确实能满足基本需求。
轴距2700毫米,后排空间不算宽敞但也够用,官方油耗5.82升每百公里,实际开下来可能要六七个油。
但家用车最重要的是稳定性和省心程度,奕炫的小毛病多不多现在还不好说,但从销量和口碑来看,消费者明显不太信任它。
思域的稳定性是经过市场验证的,发动机故障率很低,除了早年的机油增多问题,整体可靠性不错。
保值率高、售后服务好、品牌认可度高,这些都是家用车的加分项。
多花4万买个安心,长期来看更划算。
还有人担心厂家会不会停产,现在买会不会成绝版车?
从目前情况看,这个担心不是没道理。
奕炫月销量才六七百辆,全年累计一万多辆,这销量根本支撑不起一条生产线。
东风风神整体销量都在下滑,资源肯定会向主力车型倾斜,奕炫这种边缘产品随时可能被砍。
如果真想买,可以蹲一波清库价,说不定能降到6万以内。
但要做好心理准备,后期维修保养可能会很麻烦。
配件供应一旦减少,换个零件都得等半个月,这用车体验真的很糟心。
结语:10万级运动轿跑没有捷径 消费者只认真本事
从2025年10月这658辆的销量就能看出,在竞争激烈的车市里,低价从来不是核心竞争力。
产品力扎实加上用户口碑,这才是立足之本。
奕炫一开始想靠便宜4万的价格优势抢市场,结果因为动力调校不成熟、底盘质感差、车机系统落后、品牌力不足,最终被消费者用脚投票。
东风风神的内部品牌竞争、新能源转型慢、体制机制束缚,这些问题叠加起来,把奕炫逼到了墙角。
2025年的车市,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突破五成,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比亚迪秦L DM-i这种插混车型,凭借油电同价和超低用车成本,对传统燃油运动轿跑形成了降维打击。
特斯拉Model Y单月卖出五万多辆,纯电车型也在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奕炫的困境,其实是整个传统燃油车市场的缩影。
如果产品力跟不上,品牌力不够硬,再便宜也没用。
消费者现在精明得很,不会因为便宜几万块就买个处处都差点意思的车。
与其买个便宜货三天两头闹心,还不如多花点钱买个省心的,这才是真正的理性消费。
下次再看到比大牌便宜好几万的宣传,可得擦亮眼睛。
别被参数表忽悠了,试驾体验、用户口碑、长期用车成本、保值率、售后服务,这些才是硬道理。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预算10万买运动轿跑,你是选便宜但问题多的奕炫,还是贵4万但省心的思域?
或者干脆加点钱上比亚迪秦L DM-i,享受插混的低成本和长续航?
车市没有捷径,消费者只认真本事,这是2025年车市给所有车企上的一课。
全部评论 (0)